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奭倒台不足以讓整個河東柳氏垮台,但讓出身河東柳氏的官員受到牽連,臭了名聲,從朝堂權力中心趕走還是能夠辦得到的。

  不管侵吞災銀是不是柳爽一個人利慾薰心,長孫無忌已經準備將屎盆子扣在整個柳家的腦袋上,柳家的姻親太原王氏也別想跑。

  為此,長孫無忌一脈的官員卯足了勁兒,柳家王家的黑料,不管大小,只要是確實的黑料,統統攥在手中。

  就在昨日,長孫無忌派系下的官員上書,公然發難,揭露了柳爽在賑災中的種種惡行,引得朝堂大嘩,帝王震怒。

  看在王皇后的份上,又有柳爽顫巍巍地給自己喊冤,皇帝並沒有立刻定罪,而是竭力冷靜下來,將柳爽及涉案人員暫時收監大理寺,命三司推事。

  當然,王皇后派來的宮婢說話還是很有技巧的,她並沒有咬死柳爽的罪,話里話外的意思是在說長孫無忌等人有意誣陷柳爽,想要以此打擊柳家在朝堂的勢力,柳家冤枉,柳爽冤枉。

  蕭明晟面沉如水,心下冷嗤。

  王皇后哪裡知道,他這個看似遠離朝堂,連朝中大事都不知道一件的人恰恰是消息最靈通的那個。長孫無忌私心重,年紀一把還總想抓著大權,但他卻沒有冤枉柳爽。

  柳爽其人,罪不容誅。

  「本王知曉了。」蕭明晟沉聲開口,「父皇聖明,定不會冤枉一人。」頓了一下,繼續道,「皇后殿下心地善良,柳衛尉是她的外甥,定不會做出那等豬狗不如的事情。本王現在就去找父皇。」

  說完,不待宮婢反應,蕭明晟一甩袍袖就向著甘露殿的方向走去。

  宮婢自覺很順利,不禁鬆了口氣,急忙轉身回殿稟報,卻不知大步離開立政殿範圍的蕭明晟目光冰冷,完全沒有衝動的樣子。

  王皇后這是越來越坐不住了。

  坐不住好,只有越來越坐不住,她才會將那些積分不停地跟細桶兌換那些到了他手上就啞火的東西。據蕭明晟所知,王皇后已經開始向細桶賒欠積分了。

  細桶不會一直縱著王皇后,主線任務遙遙無期,支線任務就是難以達成,久而久之,積分入不敷出。當賒欠的積分越來越多,王皇后會迎來怎樣的收梢呢?

  蕭明晟的眼瞳里一片漠然。

  ***

  柳爽一事驚動朝野,聖上親下諭令,命三司推事,調查此事始末,確認所呈證據真假,但會審的日子卻被推遲到了二月下旬,明顯是要為春闈讓路。

  蕭明晟說是要為柳爽正名,但他對柳爽所犯之事心知肚明,自然不會昧著良心求情。他回到甘露殿,不過是冒出一個想法,想要跟父皇說。

  「殿試?」李治看向去而復返的愛子,對他提出的建議若有所思。

  「阿耶殿前試人,及第者為天子門生,可免新科進士與主考官太過親近。」

  唐承隋制,三年一次開科取士,不過四十來年的時間便為朝堂吸納了無數新血。只是,文人好禮,不僅同科及第的進士會互稱同年,為官後守望互助,還會稱當時的主考官為座師。久而久之,當了幾回主考官的官員就桃李滿天下,日後朝堂相見,那些「學生」總要敬座師幾分。

  科舉考試推行的時間不長,但朝堂上已經有了借科舉結成黨派的徵兆。

  當然,更深一層的憂慮是,若是有考生賄賂主考官,明明是一庸才卻過了省試,成了進士。雖說後頭通過吏部選試才能夠入朝為官,但吏部選試的難度遠不及禮部主持的會試。

  殿前試人還是蕭明晟從母親那裡得來的靈感。

  載初元年,旦在位,母親攝政,二月於洛城殿策問諸貢士,算是會試後加了一試,據說反響極佳,只可惜並未成制。

  蕭明晟越說越起勁兒。

  「禮部主持的會試依舊取三百進士。這三百進士中再取前百到太極殿進行殿試,阿耶親自監考。可以賞賜這一百進士別致些的稱呼,只要這一百進士名副其實,可以免去之後的吏部選試。」

  吏部選試是考試,殿試也是考試,就當殿試是當眾舉行的吏部選試好了,雖然這其中的意義差遠了。

  當然,舉行殿試的一大好處就是,若是進士中有不名副其實的傢伙,在皇帝面前便會原形畢露,免得他混到任上坑害一方百姓。

  李治略一沉吟,覺得蕭明晟這個主意不錯,直接將蕭明晟往御座一推,道:「殿試這法子可行,弘兒,你寫個摺子,將這事兒的流程寫一寫。」

  作者有話要說:王皇后:李弘去求情了吧?

  蕭明晟:阿耶,開殿試啊,開殿試啊~

  *

  三司推事發展發展就是日後的三司會審~

  高宗時候的科舉剛起步不久,莫得殿試,莫得榜眼和探花→_→榜眼和探花是宋朝科舉進一步完善後出來的名頭。唐朝的探花指的是負責摘花的進士,只看顏值,不看名次。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道可道、戲終人易散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黑貓咪 78瓶;伊琴 20瓶;陳決楚、浪得一時是一時 10瓶;YUKI 5瓶;若水、愛喝紅荼的小豬、此書作者乃我身下受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づ ̄ 3 ̄)づ~

  第17章 大唐盛世17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