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大概也是為了防止無夷王亂來,每一代的他們,不管是不是皇子,都會在京中長大。

  他們這一支還有個特色就是子嗣不豐,不是每一代只有一條龍,而是每一代只有一個孩子,到了聞嘲風這裡,更是……人人都不看好他會有自己孩子。

  聞嘲風對男女之事也一向冷淡,比起追求有個繼承人來繼承王位,他更想自己去奮鬥、去搞下皇位。

  先帝那一支的特色,則是孩子多,但沒有龍。不只是先帝,先帝的爹也一樣。寒江雪對著譜係數了一下,在先帝的兄弟里,只有他和河王是龍子,沒有龍女。到了先帝的孩子這一代就更慘了,全滅,既沒有龍子,也沒有龍女。所以先帝才不得不在宗親中挑選養子。

  這樣認養的先例,大啟古已有之,好像不管是哪一支,進行著進行著就缺龍了,然後就得過繼。

  先帝的父皇景帝就是這麼當上皇帝的,結果沒傳兩代,就又換到了今上聞雲幛這一支。

  「事實上,在景帝朝時,就已經有過請立宗親的傳聞了。」聞嘲風雖然不愛背家史,但他的記憶力很好,幾乎很少會記錯這些東西。「要不是景帝後來有了先帝和河王,說不定皇位早就換人了。當然,這一來,也就輪不到我被先帝收養,擁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寒江雪卻在想著,聞氏龍族斷代,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聞氏是比較忌諱亂倫的,覺得前朝那種為了生下純粹的血脈,什麼堂姑侄、親兄妹的,太過駭人,從根上就杜絕了這種骨科行為。

  但全天下就聞氏一家是龍,他們不管和其他什麼原形的人生下孩子,孩子都有一半以上的機率不是龍,且每一代的機率都會變得更小。就這麼傳了上千年,如今還能生下這麼多龍嗣,已經很不可思議了好嗎?理論上早就該稀釋完了。

  「我覺得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下落不明的公主。」聞嘲風指了指譜系上的名字。

  公主自己不一定是龍,但她們的孩子是有可能繼承母族血脈的,聞氏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在民間發現了龍族,一追溯,祖上竟出過某個公主,便又重新認回了宗親。

  當然,太過遙遠的公主、郡主,可能性也不大。重點還是和景帝、先帝有關的公主,好巧不巧,每一代都有公主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意外。

  其中和寒家關係最為緊密的,便是楚國長公主。她是先帝的親生女兒,母妃是很罕見的一種名叫虺的蛇類,但長公主卻既不是龍,也不是虺,而是蛟。

  寒江雪脫口而出:「虺五百年化蛟,蛟千年化龍。」這是《述異記》里的說法,沒想到在大啟也有。

  「是的。」聞嘲風點點頭,「當時朝中確實有過傳言,說長公主這是一種爹娘的綜合結果。」

  但不管如何,先帝是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大女兒的,她有過一個駙馬,不過在她仙逝之後,這位楚國駙馬就被圈禁了,兩人也沒有孩子留下。

  「但據說長公主和別人是有孩子的。」聞嘲風都是聽說的,也沒什麼證據,只是本朝公主確實一直有蓄養面首的習慣,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我絕無對長公主不敬之意,我知道你們一家都很感激楚國長公主。」

  而楚國長公主如果真的有個孩子的話,算算時間,那孩子和寒江雪、大皇子是差不多大的。

  寒江雪倒沒覺得這有什麼敬不敬的,男人三妻四妾,公主面首男寵,大家都一樣。

  只是寒江雪覺得楚國長公主有孩子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真有這麼一號人物,他會天然擁有我家的擁戴。根本沒必要搞這些陰謀。」

  楚國長公主之於寒家的意義,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夠說清的。但總之,寒家全家都默認,沒有楚國長公主和她的母妃,就絕不可能有他們的今天,他們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寒江雪是在開玩笑,聞嘲風的心中卻是警鈴大作,雖然知道不一定有這麼一個人存在,但總還是覺得這確實是個大威脅。要不是肅王年紀不對,他都要覺得原文裡的肅王就是楚國長公主的孩子了,所以他才能讓寒家那麼給他賣命。

  聞嘲風不想寒江雪再想下去,趕忙說起了下一位公主。

  「其次就是越國公主。」

  聞嘲風抿了一下唇,在他父親的名字那裡劃了一下,然後才轉到了他旁邊的堂姊妹身上。越國公主,就是傳聞中被上一任無夷王暗中放走的那一位。

  「她其實算是先帝的姑姑,只是早早就和親了,後面便再沒有晉升頭銜。」越國公主的爹,就是那個因為沒有龍嗣而傳位給了景帝的皇帝。這位不是個什麼好皇帝,不管是對百姓還是子女,都沒有絲毫的憐憫仁慈之心,正是由他一力做主,才把自己的小女兒送到了蠻族的汗帳。

  寒江雪正好嘩啦啦地翻到了記載越國公主的這一頁,短短几行字,卻寫滿了一個女孩一生的辛酸。

  七年冬,生十三女,容有瑕,上厭之。

  八年秋,嬪逝,追妃。

  元年春,以十三公主為越國公主,下嫁蠻族可汗。

  越國公主剛出生,因為臉上有胎記沒有退下,而被親生父皇嫌棄,一歲時母妃又去了,再後來便嫁給了足夠當她爺爺的蠻族老汗王為繼妻。

  上任無夷王與越國公主一同在京中長大,算是關係不錯的親戚,實在不忍看她再次受辱,這才暗中放了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