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廣通渠?」武則天眼前一亮,緊接著問道:「那後兩句呢?」

  李賢笑道:「兒臣想這後兩句狄閣老一定已經知道了吧!」

  狄公拱手道:「有了太子殿下的提示,老臣也猜出了一二。」

  「那懷英你來說。」武則天道。

  「太子已經猜出了太宗留下秘密的地點在廣通渠,陛下您知道,廣通渠位於舊都長安與潼關之間,綿延數里,所以這秘密的重點就落在了後面二字。

  「方能坐擁天下」,坐擁天下者,「鎮」也;「萬民歸附」,太宗皇帝以水喻民,故最後一字為「水」也。所以五個字連起來是:廣通渠鎮水。」

  「鎮水?」武則天恍然大悟:「原來秘密竟然在這裡!」

  「沒錯,鎮水乃是沉入水中的鎮物,多是吉獸形象,以保水道平安,這秘密應該就在這鎮水獸身上!」狄公也道。

  「按照這本圖集的記載,這鎮水獸其實並不是太宗皇帝放下去的,而是隋文帝楊堅於開皇四年命宇文愷帶領工人修建的,那鎮水獸就是廣通渠建成之時沉入了「大興城」一端。」李賢一邊翻閱圖集一邊說道。

  「李賢,懷英,朕命你們前去長安取出鎮水獸,查明真相!」武則天道。

  第61章 前朝遺寶

  武則天從九龍灌浴屏風之中取出了兩塊玉佩,將其拼合在一起,交到了李賢手中:「賢兒,這就是你父皇打算傳給你的團龍玉佩,此玉佩遺失多年,幸得懷英多方尋訪,才重新回到了皇城,現在朕正式將它交給你,希望你好好保管!」

  李賢雙手顫抖著接過團龍玉佩,貼身放好,然後跪拜道:「多謝皇上!」

  武則天神色黯然地搖了搖頭:「你不是朕的臣子,你是朕的兒子。」

  李賢有些驚愕,但還是重新跪拜道:「多謝母后!」

  武則天欣慰地點了點頭,轉身對狄公道:「懷英,此行你帶上元芳、如燕和曾泰,朕賜你便宜行事之權,等你調查完畢,向朕如實復命即可。」

  「臣,遵旨!」狄公拜謝。

  「還有,朕讓李賢和你同去,他久悶深宮,讓他跟你去散散心也好。」武則天繼續說道:「替朕照顧好太子。」

  「臣,這就去做準備!」狄公領命而去。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在西行的船頭上,太子李賢面對滾滾波濤,不禁低聲吟誦道。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狄公在身後微笑著輕鬆吟誦道。

  李賢微微轉身,拱手道:「狄閣老您吟誦的是王羲之的蘭亭詩?」

  狄公亦回禮道:「太子聖明,不知太子可通這幾句的意思嗎?」

  李賢稍稍頷首:「王右軍讚嘆造化之功,看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等都沐浴在燦爛的春陽之下,平等地享受著造物的恩惠,那麼生動繁複,又那麼和諧統一,不禁湧起一種萬物均齊的情愫;

  而且作者感到自己也作為平等的一員回歸到這無限和諧之中,與萬物相互融合親近。」

  「看來太子您對蘭亭詩有很好的理解。」狄公道:「萬物和諧統一,其實都歸於一個「道」字:行事做人,合乎「道」,則萬事皆可順心如意;逆「道」而行,不僅舉步維艱,而且早已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狄公您是在為皇上當說客嗎?」李賢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狄公請您放心,李賢並沒有要反對皇上的意思,如果有,我就不會竭心盡力地將蘭亭的秘密破解給皇上聽了。」

  狄公微微一笑:「太子殿下您多慮了,臣並不是在為陛下當說客,而是在為李唐江山當說客啊!」

  李賢眉宇微微一皺,問道:「此話怎講?」

  「老臣所說的「道」,乃是天下大道,並非代表皇上。何為道?太宗皇帝不是早就有了定論嗎?

  愛惜民力,以仁治國,方能天下歸心,上天才會保佑我風調雨順。過度殺伐,人禍四起,則上天震怒,要降下天災來警示。」

  狄公來到李賢的身邊,望向那奔流不盡的河水,輕聲道:「無論是武姓也好,李姓也好,只要百姓安居樂業,天道就將保佑人主。如今南疆與北疆剛剛平定,人心思定,殿下您當作出表率,畢竟您還是陛下親自立的太子啊!」

  李賢的眉宇漸漸舒展開了,他回身對狄公深鞠一躬:「感謝狄公的指點,李賢明白了!」

  「大人!我們到了!」李元芳正在桅杆上的觀望台,大聲地對甲板上的狄公喊道。

  狄公放眼望去,一座繁華的城市已經露出了模糊的影子,那就是長安了!

  「恩師!」曾泰帶著如燕也向狄公走來,「咱們何時上岸?」

  「咱們可能不用進長安城,我已經讓地方府衙派出一個老河工給我們指引方向,幾百個民夫幫我們打撈鎮水獸。」狄公輕撫長髯道。

  「前方就是長安渡口了,接應咱們的人已經到了,他們正在碼頭上等著吶!」李元芳在觀望台上對眾人道。

  一盞茶的功夫,狄公的大船停到了碼頭之上,一位白髮老者向狄公拱手道:「船上可是狄仁傑大人?」

  「老夫正是!」狄公還禮道:「老人家您怎麼稱呼啊?」

  老者哈哈大笑:「您是官老爺,想咋喊都行啊!不過他們都喊我老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