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天很快就到了,晚上七點,燕垣大劇院門前人聲鼎沸。很多次,畢煒都聽說過京劇不行了,去聽戲的都是一些老人。不過今晚有點兒特別,趕赴這裡的觀眾,頭髮白的居少,反倒是年輕觀眾居多。其中不乏一些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畢煒看得很納悶:難道今晚這裡不是唱京劇,而是某個流行巨星的演唱會?

  看到兒子的茫然神情,老畢在一旁解釋:「今晚幾位挑梁的老闆都是青年演員,尤其是飾演伍子胥的,是一個坤生。」

  「什麼叫坤生?」安琪兒問道。

  老安笑呵呵地解釋:「所謂的坤生,就是指女老生,也叫女鬚生,男扮女裝的。電影《梅蘭芳》看過吧?就跟裡面的孟小冬一樣。孟小冬那時候,可是被人稱作』冬皇』啊!可見地位有多麼高了吧?」

  安琪兒這才恍惚記起來,最近是有一位京劇女老生非常火,她扮相俊美、舉止儒雅,吸粉無數。被人稱為了當代孟小冬。叫什麼來著?安琪兒抬頭看到了大劇院滾動的字幕才想起來,這人名叫王瑜。

  七點半,表演準時開場了。每名觀眾手裡都拿著一本小冊子,裡面詳細地列出了演員表,全劇的看點,人物分析,以及主要的劇情。全劇包括了《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蘆中人》、《浣紗河》、《魚藏劍》和《刺王僚》七折,講述了伍子胥全家遇害,他隻身逃出文昭關去投奔了吳國。在吳國,遇到了姬光,保薦專諸刺殺王僚,幫助姬光謀了江山社稷。姬光,即是大名鼎鼎的吳王闔閭。

  畢煒看完了這個故事後,就沒有多大的興趣了。他想,等戲開場了,自己就趁機小睡片刻好了。冗長的開場鼓鑼點響起,畢煒呵欠連連。卻被震天的喝彩聲嚇得抖了一個激靈。舞台中的人物服裝華麗,唱腔高亢婉轉。尤其是王瑜扮演的伍子胥出場後,滿場雷動,連天價的喝彩聲不斷。

  舞台上的王瑜張弛有度,聲音沒有一點兒的雌音,再加上俊美的扮相,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全家被殺,伍子胥逃亡,在文昭關一夜急白了須。畢煒忽然發現,自己竟然被戲中人帶入了劇情中,不知不覺竟也替伍子胥擔心起來。

  而到了最後一折《刺王僚》中,更是能讓人感覺到命運的捉弄。吳王姬僚對自己的弟弟姬光唱道:「兄昨晚得一夢實少有,孤王我坐至在打魚的一個小舟,見那一尾魚兒在那水上走,口吐寒光照孤的雙眸。冷氣吹的難禁受,高叫聲漁人你快把網來收。只嚇我孤王我就高聲吼,回頭來又不見那打魚的一個小舟……」然而在這之後,他就死在了專諸的魚腸劍下。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

  全場戲結束了,演員出來謝幕,觀眾們報以了熱烈的掌聲。台上的演員們不得不兩三次地頻繁謝幕,觀眾這才得到了滿足,漸漸散去。

  畢煒攙扶著老安起身的時候,老安問老畢:「怎麼樣?」

  老畢笑著:「好,真是好。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聽到過這麼痛快的了,那伍子胥真是到位。不愧是當代孟小冬啊!」

  「要不要我們去看看?」老安來了興趣。

  「去哪兒?」

  「後台呀。以前啊,我跟這位王老闆還見過一面呢,走吧。」老安也不客氣,頭前帶路,帶著大家往後台走去。

  不知道是因為散戲了,還是因為京劇舞台的規矩如此。一行人堂而皇之地進了後台,竟然沒有人管。幾位演員都忙著卸妝,師傅們則幫著歸攏道具,格外熱鬧。

  老安輕車熟路地走了過去。只見還穿著伍子胥服裝的王瑜一下子站了起來:「哦,是安將軍啊,好久不見好久不見。」主動伸出手來,兩個人握著手晃了晃。

  老安熱情地給大家介紹:「王老闆,這兩位是我的親家公和親家母,這是我的女兒和女婿。今天我可是全家出動來捧你的場來了。說起來,咱們得有幾年時間沒見了吧?」

  王瑜熱情地招呼大家隨便坐,攀談了起來。

  畢煒仔細觀察這這位王老闆的長相。她約摸三四十歲的年紀,個子不高。不知道是不是常年勒頭的緣故,她的眉毛很淡,只有淺淺的兩道痕跡,英停的鼻樑上架著一副無框眼鏡,鏡片後的一雙眼睛囧囧有神,時刻流露著華彩。薄薄的嘴唇作淡朱色,顯得精明幹練。而從鼻翼兩側牽出的兩條淺淺的法令紋,似乎表明了這個人就是戴著髯口的戲曲人。

  老安和老畢不停地與王瑜聊著,在他們看來,似乎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契機。期間,還不停地有人來後台找王瑜簽名。

  相比於眼前坐著的這位戲曲名人,畢煒更對周圍花花綠綠琳琅滿目地舞台道具感興趣。他注意到了靠牆的一排架子上擺放著黑白不一的髯口。好奇心驅使下,畢煒伸手就要摸。不料,旁邊響起了一記炸雷般的叫聲:「別動!」嚇得畢煒伸出去的手哆嗦了一下。

  他扭頭一看,旁邊的化妝檯上,坐著一個光頭漢子,有六十多歲的年紀,臉上還畫著黃黑相間的臉譜。畢煒依稀想起,他就是在今晚扮演吳王姬僚的演員。

  第四章 這事沒得商量

  演員的服裝已經褪去,但是臉上的花臉妝還沒有來得及卸去。他一手端著一隻紫砂的小茶壺,一邊看著畢煒:「小子,你打哪兒冒出來的?」

  「哦……我隨便看看。」畢煒被他一嗓子喝得沒有及時緩過神兒來,隨口說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