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王怎麼突然來了?」

  人群中有人壓低聲音說話。

  他身邊的一個老者搖了搖頭:「不知……是不是咱們做的事,有了作用,寧王是來查辦高大人的?」

  之前說話的中年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道:「不管是不是起了作用,寧王此來,都是咱們的機會。」

  老者點頭道:「只要想辦法讓寧王知道,周啟喜就別想調任冀州。」

  中年男人拉了他一下:「郭老,咱們現在回去,召集大伙兒商議一下。」

  被稱為郭老的人隨即轉身,他們擠出了人群。

  走到人群後,兩個人同時回望,大街兩側都是人,密密麻麻人頭攢動。

  「希望這次,寧王不要讓我們失望。」

  老者輕嘆一聲:「希望把,咱們回去。」

  金州府治衙門。

  李叱往四周看了看,若是坐在這大堂上,所有官員都站在下邊聽著,這場面李叱就有些不喜。

  「周大人,後院大不大?」

  李叱問。

  周啟喜連忙俯身道:「後院不小,只是……只是沒什麼地方落腳。」

  李叱笑了笑道:「既然不小,又是為什麼不能落腳?咱們就去後院吧。」

  他邁步走出去,所有人就都彎著腰緊隨其後。

  李叱回身看了一眼,搖頭:「不用彎腰,下級官員見到上級官員,習慣了彎著腰的姿態,那是大楚的遺風,不好。」

  他一邊走一邊說道:「規制禮數上的事到了,那就不必再彎著腰駝著背,不心虛,就不用害怕,站直了走,哪怕是在我的面前,亦或我的身後。」

  「是是是……」

  一群人點頭哈腰。

  周啟喜挺直了身子後說道:「遵王命。」

  等到了後院,李叱才明白過來周啟喜說的後院沒什麼落腳的地方是什麼意思。

  這後院雖然不小,可是種滿了東西,這邊種著韭菜,那邊就是豆角,還有其他莊稼。

  按照左右劃分,左邊種的都是蔬菜,右邊種的都是糧食。

  李叱一下子就想到了在書院的時候,燕先生那個菜園。

  他回頭看向周啟喜笑著問道:「這是誰的主意?」

  周啟喜俯身道:「回寧王,是臣下的主意。」

  李叱問道:「怎麼想到種這些?」

  周啟喜道:「當初這後院破敗,本想收拾出來,可是請了工匠詳細看過,又做了預算,大概要花費上千兩銀子才能修好,臣下有些心疼銀子,所以想著乾脆就種菜,又不用花費銀子把地面平整重鋪,還能解決衙門裡的人吃菜。」

  李叱嗯了一聲,指了指其中一種菜:「這是什麼?」

  他自然認得。

  可是李叱對於這些官員的手段,也早有知曉。

  跟著師父行走江湖的時候,師父就給他講過一些這方面的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楚早期時候的補丁官衣。

  說的是大楚皇帝暗查地方,走到一處,發現此地官員身上的衣服居然還有補丁,心中有些懊惱。

  以為是故意如此,來羞辱朝廷體面。

  於是派人探查,才知此人是一等一的好官,俸祿多用來修繕學堂,救濟老人。

  因為沒錢,又不捨得,所以這一身官服縫縫補補的穿。

  大楚皇帝回去之後,在朝堂上對此人大加讚賞,並且破格將此人從地方調入京城,直接升為戶部侍郎。

  戶部這個地方,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戶部就是一個國家的大管家,錢糧物資進出,都在戶部掌握。

  一下子從地方官提拔為戶部侍郎,二把手,這一下官員們全都驚了。

  心說原來這樣可行啊,於是紛紛效仿。

  結果從那開始,從朝廷到地方,每個為官的人,身上都穿著一件補丁官衣。

  以至於到了後來,連那些富戶豪紳,雖然沒有功名,但只要出門也都要穿補丁套補丁的衣服。

  甚至以誰身上的補丁多為榮。

  李叱的愛好之一就是種地,這是冀州上下官員很多人都知道的。

  李叱為寧王后,大力恢復農產,在冀州不止一次親自下田,與百姓們一起種田種菜。

  再往前說,李叱在燕山營的時候,山下屯田也是親力親為。

  在冀州,有官員知道李叱喜歡這樣,於是在李叱來的時候,就說這片地里的蔬菜,都是他和手下官員親手種的。

  李叱先是一喜,表揚了幾句,然後問那官員這些蔬菜分別叫什麼名字。

  那官員懵了,一問三不知。

  這事,就在出冀州之前不久,所以金州這邊的官員,應該還不知情。

  李叱問周啟喜這些菜的名字,周啟喜以為是寧王要考量他,連忙解釋。

  每一種蔬菜叫什麼,最好是在什麼時節播種,什麼時節收穫,一一道來。

  李叱笑著點了點頭,指了指那些蔬菜道:「今天中午就吃這些了。」

  他看向周啟喜道:「周大人可分派些人手,搬一些桌椅板凳來,就在這菜園中吃午飯,就吃涮鍋吧。」

  他看向餘九齡道:「菜,周大人出了,肉就不用周大人再破費,出去採買一些來。」

  餘九齡立刻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李叱就走到一邊看著,周啟喜安排人搬來桌椅板凳放在菜園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