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叱道:「那玩意沒什麼意思……大軍行進速度太慢,要走到地方還得半個多月,我們先走一步。」

  他笑了笑說道:「葉策冷能文能武,剛好讓他也帶兵試試,不過是帶著隊伍行進而已,也不用太擔心。」

  澹臺壓境還是不敢:「算了吧,讓士兵們知道了寧王居然溜了,這事可不好。」

  李叱道:「以後他們習慣了就好。」

  他看向餘九齡:「九妹,收拾一下東西,咱們幾個偷偷的走。」

  餘九齡嘿嘿笑起來:「我們只要跑的足夠快,最少就能擠出來一個晚上的時間……」

  李叱:「滾蛋,滿腦子齷齪,不帶你去了。」

  餘九齡道:「別別別,帶我帶我,我不去青樓還不行?」

  澹臺壓境道:「你要去,就帶上親兵營。」

  李叱搖頭:「帶上親兵營,那就沒意思了,和留在軍中有什麼區別,你若不想去,我就帶上九妹和張玉須去。」

  澹臺壓境道:「帶上廷尉軍!」

  李叱還是搖頭:「不帶不帶,遊山玩水,帶隊伍不好玩。」

  澹臺壓境嘆道:「你……身為寧王,能不能聽話一些?」

  李叱道:「身為寧王,我聽話就不對了。」

  他笑了笑道:「收拾一下東西,咱們明早就溜。」

  澹臺壓境是阻止不了,只好去找葉策冷,把寧王要先一步離開的事說了。

  他當然不能說是李叱貪玩,是說李叱擔心西北那邊軍務緊急,所以輕裝簡行,先趕過去。

  葉策冷心說寧王果然非同凡響,不愧是寧王啊。

  只帶幾個人就提前趕路,這種事,若非自信之人,誰能做的出來?

  不要臉的也能。

  自信還不要臉,更能。

  第六百二十四章 打打打打劫

  李叱,澹臺壓境,餘九齡,再加上張玉須,四個人就這樣明目張胆的離開了隊伍。

  說是偷偷的溜走,可是哪裡有溜走的覺悟。

  澹臺壓境的意思是,你現在已經是寧王,怎麼能出行連親兵營都不帶?

  如今身份不同,好歹也要顧及一下吧,就當是顧及大家的感受了。

  你不帶親兵營就是錯的,你錯了我就要說。

  我說了若是你不聽,那就帶上我好了。

  其實澹臺壓境不再堅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知道廷尉軍會在暗中跟著。

  李叱說是不帶上廷尉軍,可李叱這個寧王,都不知道廷尉軍具體會在哪兒。

  廷尉軍身份特殊,特殊到連李叱都不能去過分干涉。

  所有廷尉軍的士兵,在進入廷尉軍的第一天都會被告知,他們必須遵守都廷尉大人的命令。

  當寧王的命令和都廷尉的命令相悖的時候,那麼也要聽都廷尉大人的命令。

  因為這第一代都廷尉大人的身份,是特殊中的特殊。

  他們四個人,一人雙騎,帶上乾糧和水,出了大營後朝著西北方向疾行。

  澹臺壓境一看這種速度,也不像是去遊山玩水啊。

  「現在正是時候啊。」

  李叱一邊縱馬一邊說道:「在西北洞閣縣那邊,有一片湖,名為小仙湖,小仙湖裡獨有的金線魚此時最肥美。」

  澹臺壓境愣了一下:「你急匆匆的離開大隊人馬,就是為了去吃那魚?」

  李叱道:「我早就有所耳聞了,小仙湖中金線魚,是天下最美味的東西之一。」

  澹臺壓境嘆道:「恕我直言,你已有昏庸無道的跡象……」

  李叱哈哈大笑道:「到了你就知道。」

  他們所在之地,距離洞閣縣大概有一百一二十里的路程,以他們四個的速度,倒也用不了多久。

  洞閣縣這個地方,也有些特殊。

  當初冀州這片曾是幽山國的疆域,幽山國的歷代皇帝都喜好百戲。

  不管是什麼戲,都喜歡,戲法,雜技,各種各樣的東西,稀奇古怪的也好,正經的曲藝也好,都喜歡。

  還不是一代幽山國皇帝喜歡,而是每一代都喜歡。

  每一代幽山國皇帝,在被滅國的這件事上都參與其中,親力親為。

  所以在幽山國的統治時期,從各地來幽山國都城的藝人實在多的數不過來。

  李叱他們在塞北偶然間遇到的逍遙國,就和幽山國有著莫大關係。

  這洞閣縣也和逍遙國那邊情況差不多,很多定居在幽山國都城的各地少民,在幽山國被滅之後,不敢留在都城,所以遷居到冀州各地。

  洞閣縣這邊,有大量從西南蜀州甚至是越州一帶過來人各部族少民。

  他們在洞閣縣定居,就是因為這裡有山有水,風景秀美,不愁吃穿。

  澹臺壓境一聽說洞閣縣小仙湖那邊,忽然間又醒悟過來一件事。

  在涼州的時候,他就聽說過洞閣縣這邊百姓的習俗。

  每年的三月中的一天,洞閣縣的年輕男女,便會在這特定的日子同游小仙湖。

  誰若是看中了誰,就可結為夫妻。

  確切的說,當場結為夫妻。

  所以他看向李叱:「你……真的是去湖中捕魚?」

  李叱道:「不然呢?」

  澹臺壓境道:「我懷疑你別有所圖。」

  李叱道:「別瞎懷疑,這種事瞎懷疑,一懷疑一個準。」

  澹臺壓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