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偏偏李叱這個字寫出來,那上半部分,像是天穹之蓋,那一點就是定江山。

  下面半個字,一橫便是擔當,也是個一字,天下唯一的一,而那一豎勾,被李叱寫出來猶如一條長戈,有金戈鐵馬之氣。

  李叱寫完之後格外滿意,拿著這做好的旗幟出門,正好遇到來找他的餘九齡。

  「這是又做了一面旗子?」

  餘九齡笑道:「以後我就做你的掌旗官,大軍出征,我就護著大旗。」

  李叱道:「之前那叱字旗是戰旗,這一面卻是軍旗……半路上的時候你不是說,應該為咱們的隊伍想個名字嗎。」

  他一抖手,將大旗展開。

  「就是這個字。」

  餘九齡看著那個寧字,一時之間沒有想到高希寧,所以好奇的問了一句:「為何是個寧字?」

  李叱道:「為天下寧而戰。」

  餘九齡沉思片刻,回了一句:「為寧天下而生。」

  李叱沉思片刻後又改了改:「為天下寧而生,為寧天下而戰。」

  他把大旗交給餘九齡道:「找旗杆,立起來,從今日起,咱們的隊伍就叫寧軍,寧軍為天下寧而生,為寧天下而戰。」

  ……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冷又硬唐匹敵

  唐匹敵去納蘭草場還沒有回來,所以李叱不只是親自上場操練士兵,還要親自製定軍紀軍法。

  事實上,李叱對於燕山營士兵就幾乎沒有滿意的地方,和他車馬行里的隊伍比起來,大營里的兵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除了李叱的那一百名親兵之外,剩下的幾百人隊伍,李叱又挑出來一百人去領兵,一人領百人,剩下的也都分派下去為副手,或是隊正。

  昨日校場集結之後,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留下,黃金甲的那些親信,就算是虞朝宗說過既往不咎他們也不敢留下。

  哪怕是光溜溜的走,也覺得比留在這早晚都會被人害了性命要強。

  李叱得知之後,也並未派人去追,他知道問題所在,但要改變,非一日之功。

  以前燕山營分成各個營寨,各位當家手下都有兵馬,這些當家的在虞朝宗之下,看似團結緊密,實則勾心鬥角。

  不管哪個當家的,都是不遺餘力的把自己營寨兵馬變成私兵,只聽他一人號令。

  虞朝宗帶兵出去,眾人還會遵從,若是虞朝宗不在的時候,這些當家的誰又會服了誰。

  所以各營的士兵其實並不算和睦,暗地裡爭強鬥狠的事,在燕山營也比比皆是。

  李叱要改變這些士兵,就先要從如何做人改變。

  如今燕山營經過連番的變故之後,剩下兵馬大概一萬人,李叱把車馬行的老隊伍都分派下去,要以人心改人心。

  李叱又改變燕山營軍制,這一萬人的隊伍,定為一軍。

  五人為五人隊,十人為十人隊,各設隊正,十個十人隊為團,設團率,三團為旅,設旅率,三旅為標營,一標營總計兵力大概能達到一千二百人左右。

  按照李叱的要求,十標營為一軍,算上回歸的信州兵馬,正好可以設立一軍,一萬兩千人左右。

  而柳戈的三千精銳,則為李叱的親兵營。

  如此建制,一是從大楚府兵建制學習而來,二是從李先生當初留給李叱的書冊中學來。

  隊伍有了建制,有了各級軍官,和之前的散沙模樣便截然不同。

  還有山寨里的自認為已在燕山營多年的人,打算去找虞朝宗告狀,說李叱這就是要把燕山營毀掉。

  虞朝宗誰也不見,有什麼想說的,只管去和李叱說就是。

  有了軍制,再談軍紀,李叱在改軍制的第二天就讓人張貼告示,列出十一條軍紀,這十一條軍紀也是根據李先生留下書冊中所言,李叱又稍加改變而來。

  第一個月,李叱對於那些只敢在暗地裡辱罵的人沒有任何追究,知道了也不追究。

  可是這第一個月,但凡觸及軍律的人,一律殺無赦,沒有任何挽回餘地。

  十一條軍律如鐵,只要觸犯其中一條,必死無疑。

  到了第二個月,暗地裡還敢罵李叱的人都幾乎不見了。

  第二個月又殺了幾人之後,燕山營的風氣已經和之前顯得有極大區別。

  十一月初,李叱進燕山,十二月底,唐匹敵從納蘭草原歸來。

  唐匹敵這次出去前後近三個月的時間,甚至還有多事者對李叱說,唐匹敵可能已經趁機脫身而去。

  有出此言者,哪怕是當初在車馬行里的夥計,李叱也不留,直接趕出燕山營。

  李叱看到唐匹敵後都有些心疼,這傢伙明顯比原來黑了不少,皮膚也粗糙了不少。

  「賺了賺了。」

  唐匹敵道:「我見了孛兒帖赤那後,說明要買戰馬的來意,孛兒帖赤那說,只要我幫他練兵一個月,就送我八百匹好馬。」

  他笑著說道:「我對孛兒帖赤那說,你送我八百匹馬,我就幫你練八百兵,這八百人是你親兵衛隊,可當十倍之敵。」

  這話要是別人說,就是妥妥的吹牛皮,但是唐匹敵說就不一樣。

  唐匹敵留在草原練兵一個月,用這八百人擊敗了孛兒帖赤那分派的三千精銳。

  孛兒帖赤那大為開心,非但把答應了的八百匹戰馬如數奉上,還送了一匹寶馬,名為青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