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皇帝下馬去方便的時候,武親王在皇帝的馬鞍上又加了一層軟墊。

  皇帝方便回來後活動了一下四肢,一路這樣騎馬過來,不僅僅是疼,還有僵硬,四肢好像麻木了一樣。

  活動了幾下之後,腰都舒服了些。

  「這是到哪兒了?」

  皇帝問。

  武親王回答:「陛下,此地名為固縣,是一個小縣,十八年前江南水災嚴重,那位治水功臣,工部尚書於成雲就是這裡人。」

  皇帝微微一怔。

  自言自語了一句:「廉吏於成雲……」

  他眼神里閃過一抹愧疚,十八年前他還是個少年,小孩子心性,貪玩的年紀。

  有一天他和大太監劉崇信在御花園裡追著蝴蝶,追不上,就讓劉崇信扛著他追,劉崇信累的滿頭大汗。

  一個小太監跑過來,在劉崇信面前低聲說了些什麼,他就在不遠處,隱隱約約的聽到了。

  大概意思是,於成雲奉旨治水賑災,可能會查出來劉崇信挪用賑災錢款的事。

  可能是劉崇信覺得楊競那時候不過六七歲年紀,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國家大事,所以也沒怎麼避諱。

  劉崇信當時說,讓他先治著吧,等把水患治的差不多了再辦他。

  當時的楊競確實沒有去深思,但是這件事卻記住了,大概一年多後,工部尚書於成雲因為被查出來挪用賑災撥款,中飽私囊,而被老皇帝下旨在宮門外斬首示眾。

  「他在這還有家人嗎?」

  皇帝問了一句。

  「沒有了。」

  武親王回答道:「是誅三族。」

  皇帝又一怔。

  武親王道:「臣聽聞,當時緝事司和刑部的人奉旨到固縣來查抄於成雲老家,三族之內查抄出來的銀子,加起來都沒有幾十兩。」

  「於大人身為工部尚書,可是三族之內,也無一人受他恩惠在朝廷為官,大部分都是農戶,還有日子過不下去轉做行商的,做了商人還不敢去說是於大人的親戚,唯恐丟了於大人的臉。」

  皇帝聽到這,臉色已經變得難看起來。

  皇帝問:「他們……葬在何處?」

  武親王搖頭道:「臣不知,臣現在就派人去問問。」

  皇帝點了點頭:「朕要去祭奠。」

  若沒有於成雲的話,江南水災成患,也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可是朝廷撥給於成雲的賑災銀子,被劉崇信挪用,要用於他在老家修建莊園。

  不久之後,有親兵過來回報消息,說是問過固縣的不少村民,已經沒有人能具體說出來於大人三族被殺後葬於何處。

  當時緝事司的人把人都殺了之後,隨便拖到一處掩埋,不准有人拜祭,也沒有立墳,百姓若有私自祭拜者,按同罪論處。

  把人埋了之後馬隊踐踏,踩平了地面,又找來爬犁來回碾壓,十幾年後,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位置。

  皇帝聽完後,手都在微微發顫。

  他是皇帝,他天生龍種,有些話他不能說,可他心裡卻忍不住的想到……如此朝廷,真的要去怪百姓們造反嗎?

  劉崇信死的時候,他還覺得自己對劉崇信有幾分愧疚,可是這次離開都城之後,一路上所見所聞,哪一樁慘案背後不是劉崇信的手在那捂著。

  天下百姓對朝廷的憤恨,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劉崇信。

  「傳旨。」

  皇帝忽然喊了一聲。

  內侍連忙過來俯身等著,皇帝沉吟片刻後說道:「傳旨回都城,將劉崇信的墳扒平,屍骨挖出來,用馬踩,用爬犁碾!」

  說完後他略微一停頓,又繼續吩咐道:「讓吏部發文給各州縣衙門,鑄造劉崇信跪像,就放在各州縣的城門口,任人唾棄。」

  武親王聽到此處後心裡一動,不得不對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更加欽佩。

  聽起來皇帝是因為於大人的事而惱怒,可因為這件事皇帝的做法,卻是在做給百姓們看。

  如何讓天下百姓知道皇帝的賢名?如何讓天下百姓對大楚朝廷重拾信心?

  讓天下各州縣鑄造劉崇信的跪像,任人唾棄,這件事就能迅速的讓大楚百姓們對皇帝稱讚。

  皇帝這是在拉攏民心,其實也是一種騙術。

  欺騙天下百姓的高端騙術。

  百姓們對著一個跪像發泄怒火,吐痰辱罵泄憤,覺得好像出了氣發了怨,人人都覺得很痛快很爽。

  陛下卻在不知不覺中,重新讓民心歸順。

  大楚有望!

  大楚有望啊!

  武親王在心裡感慨了許久。

  這樣的一位皇帝,他是如此的年輕,如此的睿智,如此的令人信服,只要能給他十年,他就能把大楚重新扶起來,站穩,站直!

  在這一刻,武親王有一種總縱死也為臣的絕念在心中慢慢浮現出來。

  冀州。

  綠眉軍大營。

  莊無敵再次來到中軍大帳外邊,守在大帳外的親兵看到他來了,都不敢與他對視。

  「大哥又不在?」

  莊無敵看出來那親兵臉色有異,於是問了一句。

  親兵俯身道:「回二當家,大當家出去巡營了,大概很快就會回來,要不然……要不然二當家先回去,等大當家的回來了我立刻就過去請你。」

  「不用了,我就在這等著。」

  莊無敵就在大帳外邊一屁股坐下來,他此時已經不想再勸什麼,而是更想當面問問虞朝宗,大哥你為何要躲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