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條路就叫納蘭直道。」

  唐匹敵解釋道:「當初大楚修建這條路,就是為了讓冀州的守軍用最快的速度支援邊關,從冀州出發,順著這條納蘭直道趕到西北邊關,晝夜兼程,只需二十天。」

  他看向餘九齡說道:「這條直道的盡頭,就是涼州。」

  就在這時候派出去探路的斥候回來一個,在山谷口朝著他們打手勢示意沒有危險,隊伍再次出發進入了山谷。

  「是狼群。」

  斥候回報導:「前邊好像有一支隊伍遇襲了,被狼群圍攻,我們幫忙驅散了狼群,那支隊伍有幾十個人,是雜耍的隊伍。」

  「雜耍?」

  李叱聽到之後有些好奇,這種地方,荒山野嶺,怎麼會遇到賣藝的隊伍。

  他和唐匹敵對視了一眼,隨即上前詢問。

  這支雜耍隊伍的頭領是一個看起來五六十歲的老者,鬚髮斑白,臉上都是皺紋,膚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走江湖的人。

  他自稱姓駱,叫駱原初,老家也是冀州人,帶著他的雜耍隊伍奔走在冀州治下各州縣討生活,後來到處都是兵亂,他們商量了一下,索性就來了草原這邊,出納蘭草原就是大西山,山外居住著很多部族少民。

  這件事,似乎只有他們這支賣藝的隊伍知道,他們也遵守那些少民的要求,不對外宣揚,是因為李叱的隊伍救了他們,所以他們這才明言。

  幽山國滅國之後,大量的少民離開中原,可是他們又回不去曾經的家鄉,納蘭草原的人牧民也不會接納他們,所以就出大西山,在這居住。

  大西山這裡的地形像是一個巨大的盆地,靠近納蘭草原的叫大西山,往北是一片窪地,倒是草木豐美,百里之外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也是燕山分支,被稱為北支山。

  這些各部族的少民,就在大西山和北支山之間生活下來,綿延數百年,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這裡有數十部族,少的有七八百人,多的有十餘萬人,總計大概有五六十萬人在此。

  最大的部族叫做垌族,原本不是北方民族,而是生活在蜀州還往南的地方,那地方近乎原始。

  幽山國的時候,歷代皇帝都有一個差不多的喜好,就是變戲法和雜耍。

  當時有一個垌族人,在幽山國做官,就向幽山國皇帝說,他的族民都是此中高手,於是幽山國皇帝下令,讓他召集垌族的雜耍高手來都城。

  其實是因為垌族人生活在很原始的叢林之中,每個人都擅長攀爬跳躍,就算是給他們一根沒有穩定住的大竹竿,他們隨便往地上一戳就能爬到最高處。

  而他們捕獵,又擅長使用各種工具,比如吹針,繩套,這些練的精準了,看著確實讓人覺得震撼。

  再後來,垌族人不斷的湧入幽山國都城,靠著這些本事賣藝求生,其實日子過的也不怎麼好。

  一開始過來的人確實得到了厚重的賞賜,有的甚至因為雜耍玩得好而做了官,這消息傳回他們老家之後,便有越來越多的人往冀州這邊跑。

  最多的時候,當時的褒城裡有三萬多垌族人,然而真正過上富足日子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

  最初時候,因為垌族的人在皇帝面前展示雜耍而獲得厚賞,百姓們也都想看看那是怎麼樣的神乎其神,反正傳的是神乎其神。

  要是哪個商人能大價錢請到垌族的表演者,表演的時候一定人滿為患,賺的盆滿缽滿。

  可是後來人太多了,到處都是垌族賣藝的人,大街上沒多遠就有一夥,以至於沒人再看。

  幽山國滅國之後,他們被隔絕了回蜀州老家的路,害怕戰爭,只好往北走,本想在草原上定居,納蘭部的人怕他們賴著不走,所以驅趕出境。

  他們就在大西山和北支山這一帶生活下來,繁衍成最大的部族,擁有最多的士兵,所以這裡的垌族首領,也是各族的首領,自稱為逍遙王。

  駱原初告訴李叱他們,再過一陣子就是逍遙王善歡舟的生日,他們是要趕去那邊賺點錢。

  或許是因為歷史上的原因,垌族人也格外喜歡雜耍,到了這裡之後,原本他們是賣藝的,可搖身一變他們成了最大的部族,他們的首領自稱逍遙王,就開始學著幽山國的皇帝,讓別人來給他表演雜耍。

  李叱聽駱原初說完之後想到的第一個問題不是這些部族,而是錢從哪兒來。

  按理說,這些從幽山國都城逃離至此的各族少民,他們沒有多少錢,可以流通的金銀必然有限,別說金子,銀子也會少的可憐。

  如今已經有幾百年,他們基本封閉,很少與外界接觸,甚至都不和納蘭草原的人打交道,那他們流通的銀子是哪兒來的?

  他眼睛微微眯起來的時候,唐匹敵就知道這個傢伙在想和錢有關的事。

  唐匹敵拉著李叱到一邊,笑著問道:「眼睛一眯,必有奸詐。」

  李叱笑道:「你想要五萬戰馬,五萬悍卒,我不想錢誰想?我想去看看這個逍遙王的銀子都是哪兒來的,剛剛老駱說他揮金如土,若真如此……」

  唐匹敵道:「真如此的話,我們現在就給九妹來個加強訓練,應該還來得及,讓九妹多練練爬杆鑽火圈什麼的,應該能有不少賞賜。」

  李叱笑道:「靠九妹一個人,終究還是力量單薄了些,再說,你說的那些什麼爬杆之類的也不是什麼絕活,會的人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