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起身,深吸幾口氣,然後俯身一拜。

  「朕一直都知道,亞父待朕好,比父皇對朕還要好,從小到大,是亞父一直護著朕,不管多任性多刁蠻的要求,亞父從沒有拒絕……」

  「陛下!」

  劉崇信跪倒在皇帝面前,看著皇帝的眼睛笑了笑,那笑容之中都是欣慰。

  「陛下,不用說了,罪奴現在……死可瞑目,哈哈哈哈……有陛下這一句話,罪奴死可瞑目了!」

  他跪在那,朝著皇帝砰砰砰的又磕了幾個頭。

  皇帝仰起頭不看劉崇信,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劉崇信是天下第一的奸佞之人,大楚被禍害成這樣,劉崇信罪不可恕,可他也是最真心待皇帝的那個人,哪怕他明知道回都城來可能會有意外還是回來了,只因為他放心不下。

  當小太監高沐恩說陛下離不開你之後,劉崇信就回來了,他難道真的就一點都想不到自己可能會死?

  不,他當然能想到,但他還是回來了。

  「陛下。」

  叩首之後,劉崇信抬起頭,眼睛裡也已經都是淚水。

  「該動手了,早點動手,那些心裡不安穩的人就能安穩下來,唯有罪奴儘快死,陛下才能儘快穩定朝綱,罪奴惟願陛下……福從心至,萬壽無疆。」

  皇帝猛地轉身離開大牢,抬起手抹去眼角的淚痕。

  「宣旨……劉崇信罪不可恕,凌遲!」

  第二百六十九章 聚首

  京都大興城裡的事,算是轟轟烈烈,冀州城裡的事,算是鬼鬼祟祟。

  羽親王還在做著春秋大夢,太子楊競已經在都城登基稱帝,而羽親王的手下人忙著蠅營狗苟,也做著權傾天下的美夢。

  如果說都城裡的是一場風,一成轟轟烈烈的風,那麼冀州城裡的很多人就是一場瘋。

  李叱他們還不可能知道都城的巨變,等到知道的時候,最少也要數月之後,這數月間,怕是羽親王已經開開心心也滿懷壯烈的出兵了。

  羽王世子楊卓現在不想那麼多,他只想殺了夏侯琢,以及和夏侯琢有關的所有人。

  他要讓夏侯琢一個一個的失去至親好友,體會一下什麼叫悲痛欲絕。

  所以在永寧通遠車馬行里來了一個叫施慈的老者,委託永寧通遠車馬行護送他家主人回兗州老家。

  在新皇楊競殺劉崇信的這天,冀州城的城門才在羽親王的命令下打開,從各地趕來的隊伍已經在城外匯聚了數萬人,再不開城門的話,怕是要有譁變。

  羽親王迫不及待的想出兵,又怕別人說他妻子屍骨未寒就要起兵謀反,打個比方就是,他又想做花魁還不想讓人說他盪,這反反覆覆欲拒還迎的心思,搞的手下人也是頗為無奈。

  好在是城門總算是開了,城外的人迫不及待的想進來,城內的人迫不及待的想出去,以至於城門擁堵,一天,就發生了無數場械鬥。

  最終等來了羽親王的命令,各路隊伍,誰也不許進城,都在城外老老實實等著。

  從各地奉命而來的多是叛軍隊伍,誰也不服誰,而且還都想騎到對方頭上去。

  這邊有人踩碎了一個土坷垃,那邊就過來一夥兒人說這土坷垃是他們罩著的,你得賠錢,踩了土坷垃的心說我還怕你們?剛和那邊罩著一坨狗屎的人打了一架。

  狗屎都粘我腳底下了,踩你點土怎麼了。

  然後就大打出手,打了半天,兩家老大過來看了看,這邊一看那不是王哥嗎,另外一個連忙道這不是李老弟嗎,兩個人熱絡的拉起了家常,地上躺著的人大概也會死不瞑目。

  這並不誇張,冀州城外就是這麼亂。

  本來李叱就說城門開的第一天不能出城,這麼看起來,第二天第三天也未必出的去,只要城外的秩序沒有穩定下來,出城的人永遠也沒辦法從那些流寇隊伍中毫髮無損的穿過去。

  施慈是想儘快出城儘快把李叱他們解決了,他也怕隊伍一出城就被叛軍堵在那,幾十輛馬車的車隊,那些叛軍看著都眼紅。

  要是李叱沒殺了,還把車隊折進去,得不償失。

  城中大街上,李叱坐在路邊茶攤看著城外亂鬨鬨的場面,忍不住搖頭嘆息。

  夏侯琢知道他嘆息什麼,這樣的隊伍想去爭天下?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你看外邊那些人是不是瘋了?他們還沒有隨軍出征的,就都以為自己是封疆大吏了,恨不得馬上就稱王,最不濟的也覺得自己是個大將軍。」

  夏侯琢嘆道:「風,挺好的一個字,為什麼加上個病字框意思就變得那麼多。」

  李叱回答:「因為風無定,加個病,病了的風就更無定了。」

  夏侯琢笑了笑道:「你這麼說倒是也有幾分道理,這些傢伙就是一群無定數的人,今天說要跟著我父親去清君側,明天就沒準覺得沒意思,又回去占山為王了。」

  他們從開城門的那一刻就在這坐著喝茶,因為李叱猜測城外一定有燕山營的人,冀州城的城門已經關了這麼久,燕山營的人怕他和莊無敵出意外,肯定會儘快入城打探消息。

  然而現在這場面,王府下令所有隊伍都不准進城,他們又把城門堵的那麼嚴實,不是叛軍隊伍的人想進來也難如登天。

  這些人真的就跟瘋了一下,他們看到有人往城門口擠就會上去打,大概覺得城外的都是各路叛軍的人,憑什麼我們不讓進你就能進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