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跪在老皇帝的遺體旁邊,哭的已經暈過去好幾次。

  宇文崇賀跪在稍微遠一些的地方,他一直低著頭,因為他害怕自己會笑出聲來。

  老皇帝臨死之前想著,這滿朝文武沒有一個盼著他死的,他錯了,最起碼宇文崇賀盼著他死,雖然宇文家看似已經是到了巔峰,宇文崇賀也已經到了位極人臣,可是他還不滿意不滿足。

  因為他頭上還有一個劉崇信。

  只有老皇帝死了,太子殿下登基,他才是真真正正的位極人臣。

  太子殿下身邊極度缺人,除了他宇文家之外,整個朝廷里幾乎都是劉崇信的走狗,太子沒有一個能信任的,太子登基,意味著宇文家也將登峰造極。

  「殿下,節哀。」

  宇文崇賀跪在那勸說道:「現在還需要殿下保重身體主持大局,大楚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殿下,還請以大局為重。」

  太子楊競眼睛血紅血紅的看向宇文崇賀,怒聲說道:「我現在就想陪著父皇母后,我什麼都不想做!」

  宇文崇賀看著這面目有幾分猙獰的太子殿下,心裡想的卻是殿下應該在自己第幾次勸說之後才會勉強答應下來?

  第二天,大殿。

  太子楊競穿上了龍袍,龍袍上帶著黑紗,他看起來悲傷的已經脫了相,臉色憔悴,但是眼神里卻有一種讓人畏懼的光。

  所有朝臣都在第一時間懇請太子殿下登基,似乎也沒有別人可選,因為只要還在都城的皇子都死了,唯有一位在外邊的是三皇子楊鋌,他奉旨在卜湖訓練水軍,為進剿卜湖棟山之中的叛軍做準備。

  說起來,這位三皇子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和太子楊競爭奪皇位的人,他天資聰慧飽讀詩書,也曾親自領兵與叛軍交戰,他的性格比楊競還要激進一些。

  可是這唯一的競爭者不在,就算在,也敵不過太子正統的名正言順。

  趁著劉崇信不在,太子就這樣略顯倉促但又無人敢質疑的成為了大楚的皇帝。

  皇宮新任的總管太監荊聽命雙手捧著陛下的第一道旨意走到高台邊緣,他看著下邊那一群都帶著些惶恐的大人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這第一道旨意並沒有政令,這是一道要通傳天下的旨意,但也只是向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們說一說老皇帝大概是怎麼死的,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太子殿下登基稱帝怎麼怎麼樣。

  關鍵是皇帝的第二道旨意,這第二道旨意最先說的是改年號為靖歷。

  其次是傳令立刻召回武親王,請武親王儘快回京,然後是儘快召回緝事司督主劉崇信,也是一樣的請他儘快回京。

  然後安撫百姓,安撫朝臣,最後的最後,才是關於那個刺殺老皇帝的刺客姚無痕。

  這份詔書很長,長到荊聽命才剛剛念到安撫百姓這部分。

  楊競坐在龍椅上,他面前,小太監荊聽命正在宣讀著他早就已經起草出來的旨意,每一個字他都很熟悉,這些話他都深思熟慮過無數次,他嘴唇微微動著,和荊聽命讀出來的每一個字都對的上,分毫不差。

  他的手指在龍椅的扶手上輕輕的撫過,指尖仿佛有一陣陣的酥麻,讓他的表情逐漸陶醉,片刻之後他才醒悟過來自己可能有些失態,連忙坐的端正了些。

  此時此刻,荊聽命正讀到關於百姓的事。

  「陛下已知天下之禍亂,百姓之不安……」

  荊聽命抬起頭讀到此處看了看朝臣們,那些人似乎一直都在等待著關於他們的說法,可是還沒有等到那部分,所以有些人已經快要失去耐心。

  荊聽命心說這群尸位素餐的人,有什麼資格站在這大殿之上?

  他心裡罵了幾句,繼續讀那份長達萬字的詔書。

  楊競決定要大赦天下,所有叛軍,只要放下兵器重新歸順朝廷,就可既往不咎,不管之前做過什麼,都可赦免。

  朝廷也會儘可能的開倉放糧,給百姓們分發種子,凡是願意回到自己家鄉好好種田的人,還都可以從官府領到每戶五銀子的獎勵。

  楊競還決定建立新軍,所有參與叛軍的人也可成為朝廷新軍的一員,只要達到朝廷徵兵的標準,即可成為一名正規的大楚府兵。

  所有新軍士兵的家裡,在從軍之日轉為軍戶,軍戶可以有自己家的分田,這些田地種出來的糧食還不需要交納稅賦,而且朝廷每年還會分發各種厚重獎賞。

  除了這些之外,更讓那些參加了叛軍的普通百姓動心的則是,他們第一年從官府里領取糧種,第二年只需向官府歸還種子,不用交糧。

  楊競相信,百姓們只要看到他的決心,百姓們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對付叛軍最有用的辦法不是把他們都剿滅,而是讓那些拿起鋤頭做武器的百姓們,拿著鋤頭回到田裡,這才是釜底抽薪。

  人人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未來會有好日子過,誰願意去做賊?

  荊聽命還在一句一句的念著,下邊的人已經臉色越來越差,連宇文崇賀的臉色都變得難看起來。

  陛下這詔書里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如果真的就這樣推行下去的話,他們怎麼辦?

  宇文崇賀看向坐在龍椅上的年輕皇帝,眼神有些複雜。

  兩個時辰後,大牢。

  皇帝楊競走進來的時候,躺在石床上的姚無痕連側頭看他一眼的力氣都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