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況如何?」

  李叱問那幾個前來報信的士兵。

  其中一人抱拳道:「陛下,大將軍破山口敵軍城寨,率軍追殺敵軍十餘里後返回,臣等回來報信的時候,輔兵民夫都已上去了。」

  李叱又笑起來:「好好好,這可真的是個值得高興的大好事。」

  他回頭看向高希寧:「來個小灶,讓朕樂呵樂呵。」

  高新寧翻出來一根糖遞給李叱:「只這一根,不許多吃,師父說糖吃多了要壞牙。」

  李叱哈哈大笑,把那根棒棒糖接過來往嘴裡一塞,美滋滋的樣子啊,還是原來的模樣。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問事

  唐匹敵率軍攻入白山峽,黑武人沒能扛住寧軍的猛攻,退出了白山一線。

  從場面上來說,拋石車的覆蓋打擊確實嚇人,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是黑武人也不大願意再拼命了。

  一百五十幾萬大軍南下的時候,那是何等的氣勢如虹,那又是何等的志在必得。

  可是漠北荒原這一戰,算上鐵鶴人的三十萬騎兵,黑武軍隊的損失竟然達到了恐怖的百萬之數。

  就算黑武帝國是當世第一強國,依然有著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可百萬軍隊也不是小數字啊。

  那不是一百萬頭羊,一百萬頭牛,而是一百萬可以上戰場的士兵。

  就算是一百萬頭羊,一百萬頭牛,那也不算是小的損失啊。

  對於黑武人來說,這次的戰敗也一樣可稱之為是元氣大傷的事。

  大軍戰敗,草原丟失,闊可敵夜瀾失蹤,這些消息陸續傳回黑武帝國的都城,難道黑武汗皇還會站起來拍著桌子喊,跟他們打,一直打,必須打下去?

  以黑武的國力,這樣打當然可以,最終的結局也肯定是寧軍放棄剛剛到手的漠北,退回到燕山一線防禦。

  但黑武人所付出的代價會有多大?打來打去,只打了一個漠北,黑武人難道不想想什麼叫得不償失?

  漠北這個地方,對於兩國來說,意義完全不一樣。

  對於黑武帝國來說,如果漠北這片荒原是不可或缺之地,那麼他們早些年幹嘛去了?為何不派駐重兵把守?

  真要是那麼在乎,黑武汗皇可能早就把南苑大營搬到這來了。

  對於大寧來說則不一樣,漠北雖然荒蕪,可這是中原曾經丟失的土地,拿回來了,那是大寧的國威。

  相對於漠北來說,黑武人更在意的是外草原,如果有可能的話,黑武汗皇更願意調集在這白山一線的黑武軍隊,去把外草原奪回來。

  所以當寧軍占據了白山峽之後,黑武人甚至都沒有組織反撲。

  就這樣認了,就這樣算了。

  在他們看來,為了這苦寒的白山和寧軍拼命,其實已真心沒有必要。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寧軍的主要目標就是把白山峽的城關建造起來。

  大批的工匠和民工就在這等著呢,城關修建的速度超乎尋常的快。

  其中,數量極多的渤海勞力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從他們離開渤海國算起來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

  這一年多,可是他們人生之中過的最為美好的一段日子了。

  不管吃的好還是吃的不好,最起碼頓頓吃飽,該穿冬衣的時候有冬衣,該換夏裝的時候有夏裝。

  這種美好的日子,是他們在渤海國心心念念而不可得的生活啊。

  經過一年多的調教,這些渤海國來的勞力,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肯出力幹活,在這就能過的不錯。

  至於他們會不會偷奸耍滑,會不會包藏禍心……

  八十萬從渤海來的勞力,每個月都會處決一批人,可以說是一種震懾手段,但被處決的都是觸犯了律法的人,所以你要說這有些殘忍,又說不上。

  寧軍用實際行動告訴渤海人,在這,聽話,肯出力,就能吃飽穿暖過好日子。

  到了夏末的時候,李叱帶著一部分寧軍撤離了漠北荒原,在燕山的邊關稍作停留之後,朝著長安城繼續出發。

  這一戰從五月開始,到現在的八月末,前前後後歷時也只有不到四個月而已。

  可實際上,這一戰造成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前數百年來中原軍隊和黑武人交戰,所帶來的影響的總和。

  以前不管打多久,被黑武人壓著邊關打一兩年的時候也有,可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沒有丟失邊關。

  這一次大勝,足可以說是真真正正的改變了天下格局。

  唐匹敵在回軍之前,分派了六萬寧軍到外草原是駐紮,這六萬人在草原上會生活三年。

  三年後,第二批寧軍會來這接替他們,每隔三年就會輪換一次,至於輪換到什麼時候為止,現在也說不上一個具體時間。

  穩住外草原,就相當於大寧有了源源不斷的戰馬,北疆的騎兵就會朝著唐匹敵夢想中的規模發展。

  從領兵之初到現在天下大定,唐匹敵都沒能完成他有一支十萬鐵騎的夢想。

  白山關修建好之後,柳戈以大將軍這樣的高位,暫時留在這新建的邊城中,至少要停留一年左右,確保黑武人不會把白山峽重新搶走。

  在白山峽這樣一個地方,寧軍也留下了十幾萬人的軍隊,目的就是穩一穩這得來不易的邊城。

  回軍路上。

  李叱把馬車的車門關好,然後給了高希寧一個現在可以了的眼神,於是高希寧翻出來之前藏好的雞腿,盤膝坐在那啃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