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叱笑起來:「如果我們要做的,不是以對守軍殺傷為主要目標呢?」

  眾人全都看向李叱,等著他的下文。

  李叱笑道:「就在仙來縣,我被韓飛豹圍攻的時候,他用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不惜人命的堆起來一條坡道。」

  李叱指向虎壁關:「我們有大量的麻袋,沒有麻袋就用其他東西湊,不停的往城牆上拋,讓他們守軍沒有立足之地。」

  他看向虎壁關那邊:「給他們把城牆墊高!」

  不管管用不管用,先試了再說。

  從寧軍到的第二天開始,輔兵營的人就開始忙活起來,不停的取土裝袋。

  兩萬人一起幹這件事,進度之快可想而知,只一天時間,就在虎壁關外邊挖出來一個大坑。

  數不清的麻袋堆積在陣前備用,這一幕,把虎壁關的守軍都看懵了。

  原本負責鎮守虎壁關的將領是姚之遠,他自願帶兵去秀山後,裴旗調派了他手下另一個極有能力的大將坐鎮此處。

  此人和姚之遠極有淵源,可以稱得上是姚之遠的門師,也可以稱得上姚之遠的貴人。

  如果不是因為這位老人,姚之遠不可能在蜀州軍中脫穎而出。

  在一個階級劃分如此森嚴的時代,貧苦出身的人想要出頭,何其之難。

  此人,就是蜀州名將高廣效。

  原本裴旗把已經告老還鄉的高廣效請回來,是為了配合姚之遠。

  裴旗深知姚之遠和高廣效之間的關係,所以也確定,這樣的兩個人,必能精誠團結。

  姚之遠在秀山,高廣效在虎壁關,配合默契的話,足以將寧軍阻擋在外。

  可裴旗怎麼都沒有想到,姚之遠居然會選擇放棄抵抗。

  而此時,在虎壁關中,自然也有不少是從秀山那邊退回來的士兵。

  那一萬多人,選擇回家去的大概有一半多,選擇先躲起來看看情況的也有兩三千人。

  回到虎壁關內的大概也就是兩三千人左右,這些人把秀山上發生的事,早就已經原原本本的告知高廣效了。

  城牆上,高廣效看著寧軍的舉動,眉頭緊皺。

  「莫非是要不計代價的攻城?」

  這位已經年近七十歲的老將軍,自演自律一句。

  按照正常來分析,寧軍準備了那麼多的麻袋,而且還在不停的裝土,就是要用最簡單粗暴也是傷亡最大的辦法攻城。

  高廣效一名老部下,蜀州軍四品將軍韓載輕聲提醒道:「老帥,傳言之中,寧王李叱愛兵如子,所以不大可能會用那樣的戰術。」

  高廣效點了點頭。

  作為一個領兵大半生的人,他當然知道在戰前了解對手的重要性。

  所以在他接受了裴旗的邀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幕營為他提供李叱的情報。

  也不僅僅是李叱的,關於唐匹敵的,夏侯琢的,寧軍中所有名將的信息,給他越多越好。

  而此時,負責在他身邊專門給他提供這些東西的人,是幕營中一位總旗官,名為崔尚。

  韓載提醒過之後,崔尚又補充了幾句。

  「不只是寧王李叱,寧王手下的那些將軍,也都從沒有這樣的不惜兵力而戰的先例。」

  高廣效點了點頭。

  如果不是要用堆積坡道的方式攻城,那麼準備如此多的麻袋又是為什麼?

  因為寧軍還沒有把拋石車假設起來,所以高廣效一時之間沒能想到。

  而事實上,高廣效領兵的那個年代,也沒有拋石車這種東西。

  「先靜觀其變。」

  高廣效吩咐了一聲,然後轉身下了城牆。

  回到他的住處,高廣效吩咐手下人,把幾個從秀山那邊逃回來的人帶過來。

  幾個士兵來了之後,連忙跪倒在高廣效面前。

  在蜀州軍中,如果說姚之遠是絕大部分士兵心中的敬仰,是每一個貧苦出身的士兵奮鬥的目標,那麼高廣效就是他們心中的傳奇。

  高廣效這個人,是楚軍府兵體系出身的老派將領。

  在他身上,有著府兵將軍那種特殊的驕傲感,還有一種府兵將軍特有的捨我其誰的霸道。

  因為在大楚強盛的時候,府兵確實是中原軍隊戰鬥力的天花板。

  能獨領一軍的人,其高傲自然可想而知。

  哪怕是後來大楚亂了起來,各地叛亂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可依然沒辦法撼動府兵的統治力。

  那時候,府兵去打叛軍,說是砍瓜切菜一樣也不為過。

  只是後來,這種叛亂的局面發生了變化,從到處都是小規模的叛軍,轉變成了大規模的叛軍隊伍集結。

  再後來,也有大量的府兵成為了叛軍,所以楚國才加速了滅亡。

  高廣效問:「你們再仔細和我說說,姚之遠為何要投降?」

  「老帥……」

  一名士兵跪在那說道:「姚將軍也不是投降,只是……」

  高廣效皺眉:「不戰而退,不是投降又是什麼,你們不要顧忌我和他的關係,他如今是叛徒,便不再是我的門生了。」

  那士兵連忙道:「是是是……老帥,姚將軍在投降之前,曾經見過他家鄉來的人,應該是他堂兄。」

  另一名士兵說道:「姚將軍的老家就在輕棉縣村子裡,如今那邊已經被寧軍攻占。」

  高廣效聽到後忽然心裡一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