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叱指了指林子:「回去再說。」

  他們回到林子裡後,等到天黑才回,順著來時的路返回輕棉縣。

  秀山上負責指揮雍州軍的將軍,就是裴旗選派在虎壁關鎮守的蜀州名將姚之遠。

  這個人,十幾歲從軍,當初當兵只是因為家境貧寒,當兵能吃飽飯。

  他年少時沒有讀過什麼書,可是學習能力強悍到令人覺得難以置信。

  他在軍營里的時候,請識字的人教他,都是教一遍就會。

  後來讀書,便主動去找那些有學問的人探討,一開始眾人都看不起他,後來才發現,此人的觀點看法,極有見地。

  他又格外勤奮,從軍之初,也不會武藝,只是反應機敏動作靈活。

  哪怕是沒有任何練武的功底,他也能和一個老兵周旋,到最後還贏了。

  從軍之後苦練,只一年時間,便成了他所在那標營戰力最強之人。

  二十歲出頭,被蜀州另一位名將高廣效賞識,提拔為身邊親兵。

  後來高廣效率軍去剿滅一處匪患,讓姚之遠帶著斥候隊去偵查敵情。

  沒想到,姚之遠帶著幾十個人就夜襲了匪寇的營地,用如此微弱的兵力,把一支有數千人隊伍的山匪給打的潰散。

  高廣效對姚之遠大為讚賞,破例提拔他為校尉,領兵三百餘人。

  在大楚崩壞之後,蜀州之內,一開始也不是裴旗一家獨大。

  蜀州諸多名門望族,見楚勢微,便皆有招兵買馬化家為國之心。

  裴旗見此情況,下令高廣效率軍出征,姚之遠便是先鋒將軍。

  這一打就是三年,三年中,姚之遠帶兵連戰連勝,從無敗績。

  用三年的時間,把蜀州其他勢力收拾的服服帖帖,這才有了裴旗在蜀州絕對的地位。

  讓裴旗能夠在蜀州說一不二,那麼多大家族對裴旗言聽計從,姚之遠功不可沒。

  他原本可以坐鎮虎壁關不出,但他知道,若沒有主將在此,守秀山的隊伍,必會軍心潰散。

  他們會覺得,留在秀山的人都是棄子,沒有人在乎。

  而若是主將親自鎮守秀山,這就讓雍州軍的士氣提振起來。

  姚之遠在蜀中素有威望,軍中之人,都聽說過他的名號。

  山頂被姚之遠派人挖平了一片,大概有數十丈方圓。

  秀山的指揮之處,就在這片平地上,搭建起來幾座木棚,便是姚之遠的中軍大帳。

  但他不會睡在這木棚里,無論颳風下雨,都和士兵們一起住在土洞中。

  這山上,非止挖了不少壕溝出來,還挖出來不少土洞,用以容身。

  就算是寧軍調集大量拋石車進攻,姚之遠也不是很擔心。

  他下令挖出來的壕溝和土洞,足以為士兵們抵擋拋石車的攻擊。

  此時此刻,就在這山頂,姚之遠站在那看向東方。

  以他推測,最多再有幾天,寧軍的大隊人馬就會到了。

  如今世人皆知寧軍無敵,同樣率軍從無敗績的姚之遠,是真的很想碰一碰這無敵的寧軍。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心理戰

  誠如姚之遠所預測的那樣,寧軍的大隊人馬並沒有讓他久等,在這個秋意已有三分冬寒的時節,寧軍的隊伍出現在了秀山之下。

  站在高處,姚之遠用千里眼觀察著寧軍的隊列,越看越是心裡震撼。

  寧軍跋涉而來,可是隊列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散亂,不是一軍沒有,而是諸軍皆隊列嚴整。

  姚之遠不得不承認,此時所見之寧軍是他目前為止,見過的治軍最嚴的一支隊伍。

  保持隊列不是只為了走起來好看,隊列的嚴整,一是軍紀的體現,而是士兵素質的體現,三是保持隊列在突然遇到敵人的時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變陣。

  到了秀山不遠處,寧軍停下來後,就開始搭建營帳,修建木牆。

  這讓姚之遠心裡微微一沉。

  如果寧軍來了之後沒有這些舉動,就說明寧軍心急攻山。

  心急,代表著輕敵,姚之遠倒是真的希望寧軍輕視自己,貿然進攻的代價有多大,讓寧軍去體會一下最好。

  他為了守住這條要道,扼住這個咽喉,準備了那麼久,若寧軍不打的話,他心裡會覺得很不舒服。

  可是看起來,寧軍是要打算著持久戰了,最起碼沒打算在三五日之內就把秀山攻下來。

  敵人的沉穩,讓姚之遠心裡有了些不太好的預感。

  然後他就發現,寧軍開始往兩翼分撥兵力,逐漸對秀山形成合圍。

  所以在那個瞬間,姚之遠甚至推測,寧軍是想活活把秀山上的蜀州軍困死。

  這樣一座小山,就算糧草儲備再多,又能多到哪裡去。

  說起來,若是寧軍真的不急於在天寒地凍之前就有所進展,那確實可以在這把他們先圍上一個冬天再說。

  糧食就算夠,冬衣夠嗎?

  蜀州這邊的氣候,再冷也沒有北方冷,所以蜀州軍在正常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帶著冬衣出征。

  可這種不冷是相對來說的,要是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凍上兩個月,想想那滋味就不好受。

  山下,李叱從戰馬上跳下來,抬起頭看了看秀山上的蜀州軍布防。

  最高處那面戰旗還在飄揚著,用的還是楚國戰旗的樣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