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軍從青州過來的援兵已經在不足百里外,甚至可能也就五六十里。

  再不下決斷,左武衛這十餘萬兵馬,就會被寧軍困於荒野。

  所以武親王只好下令退兵,左武衛猶如潮水一樣往下退。

  「追上去。」

  唐匹敵上馬:「他們不想在平原被困,我們援兵未到,那就趕著他們進芒碭山。」

  話音才落,羅境已經一馬當先沖了出去。

  李叱和唐匹敵又怎麼可能不明白,羅境不希望武親王躲回芒碭山中。

  雖然唐匹敵早有計劃,可是仇人就在眼前,羅境報仇心切,只想馬上就把武親王手刃才好。

  可是以武親王領兵之能,又怎麼可能會被寧軍一下子打散了。

  楚軍邊戰邊退,進退有節,羅境前後三次殺上去,都被箭雨打了回來。

  他身邊親兵損失數十人,羅境也心疼,只好把性子壓下來。

  程無節的大軍到了之後,從另一側擠壓楚軍,在兩邊寧軍的不斷壓迫下,楚軍更加沒有勝算。

  一開始還能往東北方向退,可是退了沒有二三十里,東北方向見到大片寧軍烈紅色戰旗,武親王無奈之下,只好下令往西北方向退。

  西北方向就是芒碭山。

  就這樣打打停停的連續一天,到了夜裡,武親王的隊伍一頭鑽進芒碭山中。

  唐匹敵給各營傳令,寧軍迅速堵住芒碭山口。

  這地形,可是唐匹敵在兩年前就挑中了的,芒碭山進出只有那一個山口。

  後山多是懸崖峭壁,唐匹敵安排斥候已經探查過許多次,絕無出路。

  他最初的計劃,就是把武親王堵在芒碭山中出不來,不管過程如何曲折,現在的結果是他想要的結果。

  被武親王發現的時候,芒碭山里已經修建了大半的木城,也是唐匹敵為武親王準備好的誘餌。

  此時在被寧軍合圍擠壓之下,與其在平原上被寧軍逐漸切割絞殺,不如退回芒碭山中藉助木城防禦。

  芒碭山山勢險峻,有那木城在,寧軍就算兵力數倍於楚軍,也不可能輕易攻破。

  這個誘餌,在以前可能對武親王沒有多大的誘惑。

  但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武親王能選擇的只有這一個,所以這誘餌就顯得格外香甜起來。

  武親王算來算去,卻沒有算到紕漏出來自己人這邊。

  若楊景元不是搶著去領先鋒軍開路的話,此時武親王已經帶著隊伍過石橋了。

  首先,被寧軍小將軍高真攔截的時候,以高真的實力,絕非武親王對手。

  所以不可能被阻擋那麼久,能為楚軍節省下來至少兩個時辰左右。

  有這兩個時辰,縱然十餘萬楚軍不可能全都過了石橋,過去大半還是有可能的。

  過河數萬人後,就算羅境及時趕來,憑他那八百虎豹騎,又怎麼可能攔得住數萬楚軍。

  或許武親王還能趁機把羅境圍殺,解決一個心頭大患。

  然而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萬事皆有出變故的可能。

  楊景元和聶啟泰兩個人私底下商量好的事,打亂了武親王布置。

  武親王把唐匹敵的謀略和戰術算的一清二楚,唯獨忘記算自己人這邊。

  左武衛一口氣退回到了芒碭山里,武親王看起來整個人都少了許多精神,看起來老態盡顯。

  「傳令下去,進木城之後,各軍按照秩序安營。」

  武親王吩咐一聲,然後看向手下另一名將軍勿量格,此人並非中原人,而是楚國南疆的少民出身。

  從小就比同齡人要身高體壯,到十四五歲時候,已經超過壯年男人的身高不少。

  楚軍到南疆徵兵,領頭的校尉一眼就看中了他,把他帶回了大興城。

  那一年勿量格才十六歲,恰好是武親王重新出山領兵,於是又被選入了左武衛。

  算算看,至今已有二十三四年。

  他從一名普通士兵,累積軍功升到了四品將軍,也深得武親王信任。

  「勿量格。」

  「屬下在。」

  「帶你的本部人馬上木城布防。」

  勿量格領命,帶著手下萬餘兵力,分配好登上木城各處。

  他們將羽箭等防禦武器搬上去,迅速布置好了防禦,沒敢多耽擱一息時間。

  可是武親王知道,唐匹敵是不會打的。

  他知道,但他沒得選。

  在平原上被圍住,十死無生,進入芒碭山木城,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唐匹敵就是要用數十萬大軍把他活活堵死在芒碭山里,不打,只圍。

  武親王找了個地方坐下來,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年紀大了,好像特別容易疲勞。

  年輕的時候若是累了,找個地方睡上一覺,哪怕只睡上一兩個時辰,再起來也是生龍活虎。

  此時的武親王,疲勞感一上來,不僅僅是身體上覺得難受,心裡也不舒服。

  「呼延勝!」

  武親王喊了一聲,手下親兵臉色有些發白的回答道:「王爺,將軍他……已經陣亡了。」

  武親王怔住,這才想起來他的親兵營將軍呼延勝死於寧軍之手。

  一下子,那股身心俱疲的感覺更加強烈了。

  「崔願生。」

  武親王又叫了一聲。

  崔願生是他親兵營一名校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