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孤身一人返回鐵鶴部去見木爾坦,把事情辦完之後,他知道木爾坦必會殺他滅口。

  他故意對木爾坦說自己的弟弟因為身體不適所以走的慢了,他想請木爾坦分給他一些人去接他弟弟楊跡深。

  木爾坦要滅口就要全殺了,聽了楊跡句的話,果然分派了幾百騎兵,說是保護楊跡句去接人,實則下令,接到人之後就地滅口。

  楊跡句武藝超凡,騙了木爾坦之後,帶著那幾百騎兵出了營地。

  走幾十里後,他忽然出手殺了近處幾人,催馬奪命而逃。

  他故意繞了個大圈子沒有直接去帽兒山,甚至不惜冒險去火勒人的地盤上跑了一段。

  甩開追兵後連夜趕到帽兒山匯合,可是他沒有想到,他才到,敵人的追兵也到了。

  原來草原人善用訓練出來的鷹隼追蹤,他以為自己甩開了敵人,卻一直都被跟著。

  當時楊跡句做了一個決定。

  「敵人並不知道我們確切人數,若少一二人,他們自是難以分辨。」

  武親王對手下人說道:「我們現在就進帽兒山,然後我帶著你們引走追兵,留兩個人保護我哥……」

  他看向楊跡深,第一次,這麼主動的叫了一聲哥。

  「留兩個人藏起來,保護我哥,待我引走追兵之後,你們再護著他返回中原。」

  楊跡句說完之後,手下人立刻應了一聲:「是!」

  可是楊跡深卻不答應。

  「你不答應也沒用,歷來都是我說了算。」

  楊跡句吩咐一聲,眾人隨即騎馬朝著帽兒山過去,很快就算進了山林之中。

  後邊的追兵浩浩蕩蕩而來,至少有千餘人馬,而楊跡句他們只有幾十個人,怎麼可能打得過。

  進了帽兒山之後,那些護衛都按照武親王吩咐行事,可就在這時候,楊跡深忽然招呼了一聲:「按我說的辦!」

  那些護衛同時撥馬,跟著楊跡深沖了出去,他們竟是要去引走追兵。

  武親王要追,卻被留下的兩個人橫馬攔住。

  原來是在楊跡句趕回帽兒山之前,楊跡深就已經和手下人商量好了。

  他對手下說,我是個無用之人,就算保我回去,對大楚沒有絲毫意義。

  可是我弟不一樣,他有大才,有力挽狂瀾之力,所以若要保一人,你們都記住,必須是保他。

  那些護衛都是楊跡句訓練出來的兵,唯楊跡句之命是從,可是這次,他們選擇聽楊跡深的。

  縱馬中,楊跡深回頭喊道:「每次都聽你的,歷來都是你說了算,這次卻不行,你莫要忘了,我……才是做哥哥的。」

  他那般怕死的一個人,卻毫不猶豫的帶著人去誘敵,一邊縱馬一邊哈哈大笑。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合圍

  寧軍大營。

  唐匹敵所部和李叱帶來的隊伍已經徹底渡過潘興河,兵壓廷安縣城。

  對於武親王的騎兵過來毫不理會,是因為唐匹敵現在有足夠底氣,因為李叱的兵都到了。

  之前趕來支援的只有四萬餘人,為唐匹敵緩解了壓力。

  後續的隊伍並沒有慢上多少,到了之後,唐匹敵的兵力已經完全反超武親王。

  別說唐匹敵算定了武親王只是試探,就算是武親王那支騎兵隊伍真的敢攻過來,也只能是有來無回。

  因為光李叱帶來的兵力就有差不多十五萬人,武親王卻只看到了之前的四五萬人。

  「從我領兵開始,頭一回。」

  唐匹敵都不得不感慨起來。

  他看向李叱:「你總算讓我體會到了一把當富家翁是什麼感覺。」

  李叱哈哈大笑:「從這次開始,以後你都是富家翁,怎麼富怎麼打。」

  此時寧軍兵力超過二十萬人,唐匹敵確實是頭一回打這麼富裕的仗。

  從寧軍成立以來到現在為止,打的全都是以少敵多的仗,從無例外。

  站在高處,看著浩浩蕩蕩的寧軍隊伍逐漸對廷安縣形成半合圍,唐匹敵的心情總算是輕鬆下來。

  他說過,打武親王這樣的人,絕對不能有任何的輕視,絕對不能給任何機會。

  他還說過,打別人,我可以以少勝多,打武親王,若我有十萬兵就一定用十萬兵,若我有百萬兵,就一定用百萬兵。

  「如果在我們渡河之前分兵突圍的話,楚軍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李叱道:「可是武親王那樣的人,又斷然不會拋開自己的部下獨自逃命,他不是楊玄機。」

  說到這眾人一笑。

  當初在京州,楊玄機就是這麼跑的,喬裝打扮連夜潛逃,丟下自己三十萬大軍都不管了。

  武親王不是那樣的人,他不會辦出那樣的事,可正因為如此,這一仗才會慘烈無比。

  站在李叱的角度來看問題,其實和唐匹敵還不一樣。

  就比如現在這一戰。

  站在唐匹敵的角度,若有殺死武親王的機會,就絕對不能放過,武親王只要活著就是寧軍最大的敵人。

  這和唐匹敵尊重不尊重武親王並無關係,如果非要說和尊重有關,那就是盡全力的和敵人去打,就是對敵人最大的尊重。

  事實上,可能再沒有人比唐匹敵更尊重武親王這樣的對手了。

  但李叱覺得若有機會,還是應該當面勸勸武親王,大不了把他送到豫州棋盤山去養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