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被迎接到了火勒人的王庭,烏爾都居然親自在營地為等著。

  見面寒暄了幾句之後,烏爾都一臉歉意地說道:「殿下上次來的時候,我恰好不在,回來後聽聞殿下到訪,未能見到,格外的遺憾。」

  楊跡深心說你就放屁吧,還不是故意躲出去了。

  這種客套話,就當個笑話聽即可。

  半路上的時候,楊跡深問楊跡句,為何你確定烏爾都這次一定會見咱們?

  楊跡深笑道:「你之前不是說,鐵鶴人和火勒人是世仇嗎?恰好就是因為這世仇,烏爾都知道木爾坦見了咱們,他才一定要見見咱們。」

  楊跡深不懂,但他也無所謂,反正對他來說,就一直站在楊跡句身後喊威武就好了。

  楊跡句道:「烏爾都擔心木爾坦和咱們約定了什麼,他得搞清楚情況,所以我才會和木爾坦要了一件信物。」

  此時見楊跡句和烏爾都談笑風生,楊跡深在心裡是真的對楊跡句佩服到了極致。

  閒聊了幾句之後,烏爾都就把話題引到了鐵鶴人那邊。

  楊跡句知道時機到了,於是就開始勸說。

  還是和木爾坦說的那番話,不過是對烏爾都重複了一遍而已。

  不同的是,他對烏爾都說:「鐵鶴可汗那邊已經應允,並且也希望可汗你一同合作,但是他不好意思親自來,畢竟以前和可汗有些不愉快。」

  「但是鐵鶴可汗說,這次如果合作成果,以後就和火勒人冰釋前嫌,是可以互相信任的兄弟了,若鐵鶴人和火勒人聯手,在這草原上也沒什麼敵人能是對手。」

  烏爾都問道:「你確定不會出什麼事?」

  楊跡句道:「按照我和鐵鶴可汗的約定,他會運送一批牲畜送往黑武人的軍中,然後可汗你就派人攔截,你的意思是,因為火勒人確實沒有能力分派人手,所以想請鐵鶴人將你們火勒族要送去的牲畜一併押運,結果被鐵鶴人誤會了,木爾坦不問緣由就發兵征討,可汗你雖然為難,卻也只能先應戰。」

  烏爾都道:「如此,黑武人就不會怪罪?」

  楊跡句道:「鐵鶴人聯絡了他們的朋友,可汗你也聯絡了你的朋友,大半個草原都打了起來,亂的一塌糊塗,哪裡還有能力為黑武人運送牲畜物資?」

  烏爾都問:「那黑武汗皇若派人來質問呢?」

  楊跡句道:「可汗,你是想請鐵鶴人幫忙運送物資,是鐵鶴人誤會了先動的手,你受了委屈,你怕什麼?」

  烏爾都想了想,好像確實可行。

  黑武人橫徵暴斂,他們打一仗,自己損失不了什麼,草原人這邊損失慘重。

  黑武人每次和楚人大帳,都是草原人倒霉的日子,那麼大批的牛羊馬匹源源不斷的送過去,誰不心疼。

  商量妥當之後,楊跡句又跟烏爾都要了一件信物,而且還讓烏爾都寫了一封親筆信,他要帶給木爾坦。

  兩兄弟離開火勒人的營地後,楊跡句就讓楊跡深自己先走,因為接下來才是危險的時候。

  楊跡深怎麼肯,偏要跟著。

  楊跡句表面上答應下來,卻偷襲了楊跡深把他打暈,然後讓手下人保護楊跡深離開,去帽兒山等他。

  帽兒山距離這裡大概有三百多里,山並不算多大,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土城,已經破敗不堪。

  那座土城是曾經楚軍的哨所,大楚興盛的時候,外草原上有大楚府兵駐軍,這樣的哨所小城數量不少。

  那時候納蘭部族代表大楚統治外草原,納蘭部中不少勇士,也是身穿楚軍府兵戰服的。

  後來納蘭部被鐵鶴人擊敗,當初跟鐵鶴人一起動手的就有火勒人。

  就是因為當時分贓不均,所以鐵鶴人和火勒人才鬧掰了,且越來越敵視。

  楊跡句安排手下護衛帶著楊跡深去帽兒山土城等著,他孤身一人又回了鐵鶴人的領地。

  一陣風吹過。

  廷安縣城牆上,武親王被這風打斷了思緒。

  他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看芒碭山,比帽兒山要大的多了,可是這一段山形和帽兒山真的很像。

  自己腳下的這座小城,也像極了那座土城。

  他心裡一陣陣的疼痛傳來,有那麼一個瞬間,疼的他幾乎不能呼吸。

  他伸手扶住城垛,臉色白的嚇人,他不敢回頭,怕手下人看到他此時的模樣。

  黑武人那次打了三年才退兵,都是因為他的妙計,斷了黑武人的糧道。

  可是那一戰後,兄弟七人仿佛都中了詛咒一樣,尤其是那天在帽兒山土城發生的事,至今回想起來,楊跡句都覺得像是有刀子在他心口上一下一下切割一樣。

  那時候的他才十七八歲,如今的他已經六十七八歲,半百之年一晃而過,可是有些事,永遠都不可能忘了。

  「王爺。」

  斥候從城下上來,叫了一聲,把武親王的思緒再次拉回來。

  武親王偷偷的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回頭看向斥候:「什麼事?」

  斥候道:「啟稟王爺,唐匹敵的寧軍已經開始渡河。」

  「渡河?」

  武親王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這唐匹敵打算做什麼?

  潘興河雖然不大,稱不上天塹,可有這一條河在,寧軍在南岸死守,楚軍想過去就難。

  現在寧軍主動過河,就不怕被逼到絕境的楚軍就在這與他決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