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餘九齡嘿嘿笑:「我都不記得有多久沒有見過老唐了。」

  李叱嗯了一聲,大家都很久沒有見過老唐了。

  坐在拓拓江北岸的草坡上,此時沒有戰事,心情平靜,所以看風景都顯得那麼秀美。

  餘九齡和李叱聊了一會兒,心情確實好了許多,師父不帶他,心裡確實難受,可他又不是真的喜歡鑽牛角尖的人,自然也不會太過於糾結。

  「對了。」

  李叱看向餘九齡:「你去告訴大夥,一會兒發軍餉。」

  餘九齡咧開嘴:「你看這事多巧,我剛回來就趕上發軍餉,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李叱道:「你為什麼開心?」

  餘九齡道:「發軍餉為什麼不開心?」

  李叱道:「你是我親兵營將軍,你這幾個月都沒有在親兵營,沒算你臨陣脫逃就是照顧你了,你還想要軍餉?」

  餘九齡的眼睛睜的老大老大了。

  他看著李叱,語氣悲涼地說道:「當家的,可不興這麼幹啊。」

  李叱道:「你自己想吧,親兵營的將軍不在親兵營,一走就是幾個月,有什麼臉要軍餉,就算你有臉要,我有臉給嗎。」

  餘九齡道:「你試試,你不試試你怎麼知道你有臉沒臉。」

  李叱飛起一腳。

  餘九齡嘿嘿笑,跑著去通知大家發軍餉的事。

  看著九妹跑遠的樣子,李叱嘆道:「果然是跑路外八字,屁股還扭,脖子還往前伸著……李先生說氣質不搭,已經說的很委婉了吧。」

  高希寧走過來,笑著問道:「九妹看起來心情好起來了?有能撒歡了。」

  李叱把李先生和餘九齡的事說了一遍,高希寧想了想後說道:「這可能是寧軍中第一起因丑而拒的事件。」

  李叱道:「那該讓人記錄下來。」

  高希寧:「丑拒事件。」

  李叱:「這個詞用的漂亮。」

  高希寧:「你以前沒聽說過嗎?」

  李叱:「沒有啊,你以前聽說過?」

  高希寧:「唔,她們問我怎麼還沒有和你成親的時候,我都是這麼解釋的,我說因為嫌棄你丑,還在考慮。」

  李叱:「我湊?」

  高希寧:「丑拒。」

  李叱:「什麼就又丑拒了?」

  高希寧轉身,甩著馬尾辮走了:「我湊。」

  李叱:「……」

  隊伍在拓拓江北岸做了短暫的休整,然後李叱就做出了分兵的安排。

  謝秀和謝懷南依然坐鎮荊州,李叱給他們留下了六萬兵力。

  從冀州一路南下,李叱帶著的隊伍,又匯合了此地謝秀訓練的新兵,總計兵力差不多有十五六萬人,將要開赴京州。

  而夏侯琢要先返回豫州一趟,豫州的兵力,燕先生已經準備妥當,夏侯琢回去後,率領豫州的寧軍從正北進入京州。

  如此一來,唐匹敵在東,麾下有八萬寧軍,而不出意外的話,沈珊瑚會從青州率軍過來,大概有十萬兵力。

  夏侯琢領豫州兵馬,雖然大部分是新兵,但兵力不少於十萬人,或許能有十二三萬之多。

  李叱從西邊進攻京州,面對的不過是一群楊家子弟守著的城關。

  那些人驕傲自滿,個個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覺得自己和武親王也不相上下。

  以李叱領兵要攻破此地,絕非難事。

  老唐匯合沈珊瑚,在東邊能有兵馬二十萬,夏侯琢在北,兵力就算十萬,李叱在西,兵力十五萬。

  三叉戟一樣兵臨京州,這,可能是寧軍成型以來,打過的兵力規模最大的一場仗了。

  回想一下當年,以永寧通遠車馬行起家的李叱,那時候因為身邊有幾十個兄弟就覺得滿足。

  此時算起來,天下寧軍兵馬匯聚一處有四十萬之眾,李叱還嫌棄有點少了。

  豫州。

  燕先生早就為要南下的大軍準備出來足夠的糧草物資,只等夏侯琢歸來。

  他昨日裡接到武先生的來信,武先生說,青州連續兩年好年景,收成不錯,除去本地所需之外,還能為大軍提供不少糧草補給。

  武先生還說,留守兗州的唐安臣,已經路過青州,他也是才得知,寧王竟然早有安排。

  再加上唐安臣的兗州兵馬,那麼寧軍在京州的兵力就可能達到五十萬。

  燕先生一想到這些,就覺得不可思議。

  五十萬大軍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就在他巡視營地的時候,又接到了一封信。

  在西北的連夕霧連先生,派人送來書信,說孛兒帖赤那的納蘭部族經過兩年休整已經恢復元氣,孛兒帖赤那親率五萬騎兵南下。

  燕先生心裡美啊。

  他又回想起來李叱剛到書院的時候,那個小個子的孩子,有一雙堅定到有些執拗的眼睛。

  出大營的時候,就看到迎面而來幾個人,一路走一路說笑,而且還動手動腳的。

  燕先生仔細看了看,為首的是兩個小胖子,頓時就認了出來。

  那是回終南山探親去的彭十七回來了,和他走在一起的,當然是小張真人。

  這兩個小胖子走在一起,便是人間美好。

  燕先生笑著打了個招呼:「十七,什麼時候回來的?」

  彭十七一臉嚴肅:「燕先生,以後請叫我彭十八。」

  燕先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