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份厚禮,就不是唐匹敵親率的這支寧軍去備下的,而是唐匹敵在一年多之前,就派人給豫州節度使燕先生送信,請燕先生分派人手,用一年的時間,在芒碭山準備出來的。

  唐匹敵的視線從地圖上離開,看向程無節:「安排斥候密切盯著即可,不要暴露,只要確定武親王的隊伍進了芒碭山,迅速前來回報。」

  程無節應了一聲,立刻轉身出去分派人手。

  兩天後,芒碭山。

  當武親王的大軍到了之後都驚著了,武親王的斥候探查發現,芒碭山中可能有大問題。

  於是,武親王親自率軍攻入山中,然後發現了大批的工匠,正在山中修建堡壘。

  木牆的規模極大,能有近三丈高,寬度也很驚人,至少可以讓六七個人並排而行。

  山中的工匠被左武衛俘虜之後交代,說是寧軍大將軍唐匹敵在一年多前,安排他們到這裡來的。

  要在這裡修建一座足夠堅固的城寨,因為寧軍的糧草物資,都要存放於此處。

  武親王派人去查,在這山中找到了幾個巨大的山洞,山洞中糧草堆積的難以計數。

  山洞裡只有一人能行的小道,其餘的地方都是堆積在此的糧食物資,一袋一袋的碼放整齊。

  山洞很深,從洞口往裡走,走到盡頭需要很久,而一直走到盡頭全都是糧食物資。

  這麼多糧草,別說足夠武親王的大軍所需,運回去的話,也能解大興城的燃眉之急。

  芒碭山的城寨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造好了八成以上。

  武親王詢問說為何不見寧軍戰兵,那些工匠回答說,寧軍的隊伍都分派出去運糧了。

  武親王擔心有詐,派人在芒碭山中搜尋,搜了個遍也不見寧軍隊伍。

  於是武親王下令封山,他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去難為那些工匠,只是讓他們繼續修建城寨,也答應了他們,修完之後就放他們回家。

  將芒碭山整個封鎖之後,武親王就分派隊伍,想辦法將糧食運回大興城。

  芒碭山距離大興城已有一千五六百里,這麼長的糧道,分派隊伍運送,也是很不踏實的事。

  寧軍大營。

  唐匹敵坐在那聽著斥候匯報消息,聽說武親王已經在四處搜尋車馬後,嘴角微微上揚。

  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給武親王準備這份大禮,總算是沒有白費。

  屬下們這時候也才明白過來,他們的大將軍,竟是在一年多前就已經看清了此時此刻的京州局勢。

  再想想看,一年多前大將軍開始著手布置,那麼大將軍看到今日之局面,就不是一年多前,而是更久之前。

  一個站在多高地方的人,才能一眼看到兩年後,還是在這樣一個局勢瞬息萬變的中原。

  唐匹敵在羅境離開之前對他說,我正在給武親王挖一個大坑,等到了埋坑的時候,我自然會調你回來。

  如今,這個坑挖好了,武親王也已經進了這個坑,而且只要進去,就一定出不來。

  唐匹敵聽完之後起身:「傳令下去,所有五品以上將軍來我大帳議事。」

  他緩緩吐出一口氣:「兩年籌謀,借天下大勢,哪裡還有什麼理由打輸這一仗。」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師父

  李叱從軍營里出來之後不久,高希寧就急匆匆的趕過來見他,因為餘九齡不見了。

  「昨天他去見過你之後就回去自己營帳里睡了一大覺,醒了之後就去火頭軍那邊尋吃的,說是餓壞了,吃飽了臨走之前還裝了二十幾個饅頭。」

  高希寧臉上都是擔憂,顯而易見,餘九齡是去尋李先生了。

  或許在餘九齡心中,他是真的真的把李先生當做自己師父,對他來說,尋到師父是他的責任。

  如果找到了人,就拼了命的把人帶回來。

  如果找到的是屍體,那就拼了命的把屍體帶回來。

  餘九齡心裡沒有自己,他最先得到認可的地方,是李叱身邊。

  如今在李叱軍中,餘九齡總覺得自己其實是個沒什麼用處的人,留在軍中他也幫不上什麼忙。

  而李先生,就是第二個讓餘九齡覺得自己得到認可的人,或許師父這兩個字,讓餘九齡想到了他在只飲酒的掌柜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候便撒手人寰的父親。

  所以他去了,義無反顧。

  李叱連忙派人去請歸元術來,讓歸元術無論如何都要把餘九齡找到。

  李叱站在江邊,重重的吐出一口氣:「那個傢伙……」

  高希寧道:「九妹是個誰對他好,他就掏心掏肺的對人也好的性子,他擔心李先生,他就一定要去。」

  李叱嗯了一聲:「可是李先生不帶上任何人,就是因為李先生知道,除了他自己之外,再沒有誰能保證不出意外了,李先生是想自己去面對。」

  就在說著這些的時候,有士兵跑過來說,大營外邊來了一個人,自稱姓楚,求見寧王殿下。

  李叱因為想著餘九齡的事,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愣了片刻才醒悟,說自己姓楚的人,只能是方諸侯方先生。

  李叱和高希寧趕到大營門口去迎接,就見一身布衣的方先生就站在那等著。

  方先生看起來風塵僕僕,衣服都是灰土的顏色,看起來這一路趕過來就很辛苦。

  可是李叱卻不得不做出了請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