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唐匹敵的出現,讓武親王感覺到了危機,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不,這個年紀的唐匹敵比他年輕的時候還要強上許多。

  所以他必須在唐匹敵有所動作之前,先把糧草物資的問題解決掉。

  如果沒有糧草,接下來直面唐匹敵的時候,就算武親王真的化身武神,也沒辦法讓餓著肚子的隊伍打贏敵人。

  離開大興城之後,武親王就一路攻城,以前被天命軍所占據的那些州縣,被他一個一個的奪了回來。

  最起碼從地圖上來看,重歸朝廷統治的地方越來越多。

  可是打下來的地方越多,武親王心裡就越是擔憂,因為他所預想的事,正在一件一件印證。

  唐匹敵看起來確實沒有出手,但他在暗中已經籌謀了一切。

  首先是糧草,唐匹敵把各地糧倉都洗劫一空,假意留下隊伍防守,吸引武親王大軍進攻,可只要武親王的隊伍一到,寧軍立刻就撤走,連打都不打。

  然而武親王又不可能不繼續向前,找不到糧食,他知道距離戰敗其實沒有多遠了。

  唐匹敵的可惡之處就在於,只要是有糧倉的城池,他就安排了隊伍駐守。

  武親王的斥候去探查,那些城池的城牆上都插著寧字大旗,也有寧軍在城牆上戒備。

  這就是勾著你去打,你不知道哪裡是真的沒有哪裡是假的沒有。

  可是一路打下來才發現,都是假的,各地都沒有糧食。

  但此時你才發現,隊伍離開大興城已經很遠了。

  此時若這樣無功而返,安全回到大興城不是問題,可糧食怎麼解決?

  沒有糧食,回去之後也是等死。

  繼續往前攻,那就距離大興城越來越遠,而武親王此時也大概猜到了唐匹敵的用意。

  那個年輕的帥才,是要讓武親王回不去大興城。

  將來寧軍攻打大興城的時候,城裡有沒有武親王是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

  有武親王在,本就是銅牆鐵壁的大興城就是雙倍的銅牆鐵壁,沒有武親王,以唐匹敵領兵能力,打下大興城就要輕鬆許多。

  最好是能把武親王困在京州荒蕪之地,回不去,也沒糧,就這樣活活把大楚最精銳的左武衛耗死。

  武親王想到了,可是卻暫時沒有什麼別的辦法破解。

  這就好像你一直都對士兵們說,前邊就是酒池肉林,走到半路你又說都是假的咱們回去吧。

  士兵們怎麼想放在一邊,他們還能不能打是武親王最擔心的。

  「王爺!」

  斥候再一次從前邊趕回來,單膝跪倒在武親王面前:「前邊布州城有大批寧軍駐守,看城牆上的兵力,遠超之前所攻克的其他城池。」

  武親王在心裡嘆了口氣,他從這名斥候的語氣里聽出來了期待。

  大家都盼著下一個打下來的地方有糧食,這是他們唯一的,到此時還有毅力對敵人進攻的支撐。

  「布州……」

  手下人都看向武親王:「打不打?」

  武親王緩緩起身:「打。」

  於是,左武衛大軍再次攻城,可這次寧軍還是一樣,完全沒有打的意圖,見到左武衛到了立刻撤走。

  可不一樣的是,在這布州城裡,左武衛看到了至少數百輛來不及撤走的馬車,馬車上都是糧食。

  雖然相對於二十萬大軍來說,幾百車糧食不過杯水車薪,可這就是希望。

  武親王的眼睛都已經亮了起來。

  也就是說,從布州往北,寧軍還來不及運走糧食,再打下去的話,可能城城都有糧。

  非但武親王的眼神亮了,左武衛上下,所有人的眼神都亮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年

  不出李叱的預料,韓飛豹很快就下令雍州軍反攻,敵人的隊伍鋪滿了地面一樣席捲而來。

  可是寧軍在廝殺結束之後就在分批撤回北岸,韓飛豹的大軍殺回來之後,只看到最後一批寧軍乘坐船隻離去。

  非但人都走了,還把能帶走的都帶走了,帶不走的全都毀掉。

  李叱是第一批殺過來的,也是最後一批離開的。

  他說過,要讓士兵們知道領兵之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更要讓每一個領兵之人知道他們應該是什麼樣的。

  坐在船上回望洶湧而來的雍州軍,李叱緩緩吐出一口氣。

  打這一仗的目的不是為了殲滅敵人,敵人有數十萬兵力,而且驍勇善戰,想打殲滅戰根本不可能。

  這一戰的目的是摧毀敵人的拋石車和渡江的羊皮筏,沒有了這兩樣東西,雍州軍想進荊州就只能是望江興嘆。

  回去的路上,李叱把甲冑脫下來,那鐵甲一卸,裡邊的血水嘩嘩的往下流。

  如此濃重的血腥味,就算是好好泡上一個熱水澡都未必能洗掉。

  這一戰毀掉了所有拋石車,帶走了所有羊皮筏,雍州軍再想入局似乎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

  那就是繞開荊州走梁州,經過崎嶇難行的山路,比預計要晚許多的進入荊州。

  而這正是李叱希望韓飛豹要做的,從梁州進入京州之後,韓飛豹的主要對手可就不是寧軍了。

  韓飛豹什麼時候入局,入局之後面對的對手是誰,如何才能幫助老唐在京州完成布局,這些都需要李叱以一種俯瞰天下的姿勢去籌謀,才能做到完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