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車馬行,長眉道人和高院長緊張兮兮的看著老張真人卜卦,良久之後,老張真人緩緩吐出一口氣。

  「卦象沒變,還是原來那樣。」

  老張真人道:「最大的坎兒已經過去了,只是還有些起伏,倒也不用太擔心。」

  那倆老頭兒聽到這句話,這才踏實下來不少。

  作為龍虎山的真人,在這方面有著絕對權威的老張真人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這些人,不要太在意這些迷信的東西。」

  長眉道人點了點頭道:「我知道這些東西不能信,畢竟以前我和丟丟兒就是指望著這個活下來的,所以其中門道,我都懂,可就是……」

  高院長:「就當是圖個心安,反正老真人也在這,不用也是浪費。」

  老張真人:「?????」

  李叱帶兵趕往草原之後的兩個月後,有消息從那邊送回來。

  如果不是李叱趕到的話,孛兒帖赤那就會出大事,可能被人滅族的大事。

  那天,孛兒帖赤那在納蘭王庭大勝之後,確實稍稍有些放鬆了警惕。

  他沒有預料到,鐵鶴可汗離戈居然親自率軍繞過前邊的戰場過來了,而且是帶著十幾萬大軍,更沒有料到的是,分兵兩路。

  一路鐵鶴騎兵五萬人左右,再次攻打納蘭王庭,孛兒帖赤那率軍迎戰。

  雙方打的正激烈時候,離戈親自帶著大軍從側翼殺過來,與他的另一支隊伍兩面夾擊。

  鐵鶴人兵多,孛兒帖赤那戰敗,兵力損失數萬人,殺出重圍後,身邊追隨的隊伍只有幾千。

  其他的隊伍在突圍的時候打散了,各自殺出去,往哪個方向突圍的都有。

  可是離戈認準了孛兒帖赤那的隊伍緊追不捨,這幾千人的納蘭騎兵眼看再次被圍死的時候,李叱和澹臺壓境帶著寧軍騎兵和廷尉軍到了。

  一場廝殺,將孛兒帖赤那從圍困中救了出來。

  可此時,寧軍的主力隊伍大多都是步兵,還沒有趕到,鐵鶴人依然占據絕對優勢。

  李叱和孛兒帖赤那,一邊與鐵鶴人糾纏,一邊收攏散開的隊伍。

  又半個月後,鐵鶴人卻忽然自己退了。

  李叱知道一定是鐵鶴人的背後出了問題,於是和孛兒帖赤那帶著所有騎兵在後邊黏著。

  等趕到納蘭草原西北,也就是鐵鶴人入關的地方才知道,是涼州軍到了。

  大將軍澹臺器親自率軍趕來,涼州鐵騎天下無雙,雖然只有萬人,可卻把鐵鶴人的後軍殺的大敗逃走。

  本來離戈就沒有留下多少兵馬,被涼州鐵騎擊敗之後,離戈知道自己退路可能被封住,他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賭上,所以率軍後撤。

  雙方在一個月內,接連激戰,鐵鶴人入關的二十萬騎兵損失過半,只能退走。

  這一戰,其實沒有誰是贏家。

  納蘭草原上損失慘重,只怕三五年內都別想恢復過來。

  鐵鶴人損失大半兵力,二十萬人來,回去的只有六萬人,也不算達到了報仇的目的,而且離戈還損失了兩員大將。

  這一場大戰之後,納蘭人這邊需要休養,而對於寧軍來說,在未來幾年內,都會失去納蘭騎兵這個最強力的幫手。

  李叱下令在燕山峽修建城關,留下一支隊伍駐守,然後又下令從冀州各地調集物資送到草原來,幫助納蘭人渡過難關。

  在草原住了半個多月後,李叱他們返回冀州。

  沒有了納蘭騎兵,李叱的隊伍又在北疆損失不小,所以南下的事,再一次被耽擱下來。

  也不知道是老張真人真的可窺天機,還是一切皆有因果。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那麼大的殺氣

  草原上的事結束之後,李叱他們回到冀州,南下的就要從長計議。

  李叱回到冀州之後不久,耳邊就開始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而這些聲音,直指唐匹敵。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叱問。

  高希寧道:「現在查出來的消息來看,徐績離開冀州城去兗州之後,冀州城裡就有些人在胡說八道了。」

  她看向李叱:「我們這次回來後,聲音就小了下去,可是你率軍去草原後,這種聲音又冒出來。」

  她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已經派人四處去查,在冀州各地查,歸元術的人也在查,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冀州治下的各州縣,都有這種風聲,所以我推測不只是冀州,也許兗州和青州,甚至豫州也有。」

  李叱的臉色不好看,高希寧知道李叱這次是真的怒了。

  有人說,唐匹敵長期領兵在外,而且又手握重兵,已有不臣之心。

  不然的話,北疆戰事那般吃緊,寧王都險些喪命,可唐匹敵為何按兵不動?

  還有人說,唐匹敵就是故意不回來的,其實寧王早有軍令召他北上,他抗命不尊。

  更有甚者,說唐匹敵巴不得寧王死在北疆,如此一來,他就能名正言順的自立為王。

  徐績在的時候,這種聲音沒有,說明他們還害怕徐績去查,趁著徐績去兗州,他們就開始在冀州作妖。

  寧王從北疆回來後,這種聲音又消失不見了,他們顯然更怕寧王追究。

  寧王一走,他們就再次冒出來,四處散播傳言。

  如今,不知不覺間,冀州各地的百姓們都在說這件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