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幾個人到了近前撲通一聲跪倒,為首的那個帶著哭音地說道:「陛下,不好了,王后她們可能被寧人抓走了。」

  石在勛一腳踹過去,直接踹在那人臉上。

  可能?

  都他媽的親眼所見了,還可能?!

  李叱他們回到大營里,他看向澹臺壓境:「你們回來的時候,一路上都做好記號了?」

  澹臺壓境道:「一路上都留了記號,不過渤海人應該會破壞掉,這樣一條以前誰都不知道能走的路,現在成了巨大威脅,渤海人斷然不會留下。」

  李叱嗯了一聲:「渤海人會順著你們一路從平原城撤走的路線查,他們就一定會發現記號,所以他們也一定發現了那條路。」

  澹臺壓境一開始以為,李叱的意思是帶更多的兵力從那條路翻山過去偷襲渤海本土,可此時聽起來,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了。

  「帶你的本部兵馬,去埋伏好吧。」

  李叱笑了笑。

  澹臺壓境瞬間明白過來:「遵命!」

  他立刻就轉身出了大帳,回去後帶上自己的本部人馬,進山埋伏。

  李叱看向餘九齡:「剛才你都跟人家說什麼了,我隔著千里眼都看到石在勛那張臉很難看。」

  餘九齡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叱眯著眼睛看了看他,餘九齡噗嗤一聲就笑了。

  「真的就是好好講道理來著,可他非要先讓我放個屁,這種要求,我是聞所未聞。」

  「那你放了嗎?」

  「試了,沒擠出來。」

  「……」

  第二天一早,斥候來報,說是看到了渤海國的大軍正在收拾行裝,像是要撤退了。

  剛回報不久,渤海王石在勛派來的使者就到了大營外邊,求見寧王。

  李叱讓人把使者帶過來,不多時,在中軍大帳中接見。

  那使者看起來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看起來有些害怕,但還強撐著保持鎮定,甚至還想裝出來幾分倨傲。

  但是一看到中軍大帳兩側的寧王親兵,那種倨傲就怎麼都裝不出來了。

  「渤海王的意思是……我大軍可以退兵,但,在日落之前,寧王要把渤海王的族人全都放回去,不然的話,雙方只能在戰場上一決勝負了。」

  使者說這些話的時候,明顯沒有多大的底氣。

  「回去告訴渤海王,退回你們渤海國內,我會先放一半人給他送到邊關外,如果不先退兵的話,我就送一半屍體給他。」

  使者大概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會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也只是不深不淺的爭論了幾句,隨即告退離去。

  他來,本就不是來示弱的,只是想迷惑寧軍而已。

  渤海軍假意在整頓裝備撤軍,速度不緊不慢,三天才撤出大營,然後緩緩朝著山谷那邊退去。

  他們行軍的速度也很慢,那麼龐大的軍隊,退走的時候漫山遍野,看著倒是壯觀。

  到了第五天,渤海人才勉強退回到山谷口那邊,卻又停下來,裝作一隊一隊有序進入峽谷的樣子。

  到了第八天,寧軍從山上下來,每個人的腰帶上都差不多綁著三四顆人頭。

  這支寧軍故意在渤海人不遠處經過,那些渤海人看的清清楚楚,有多少顆血糊糊的人頭在寧軍隊伍里。

  尤其是那領兵的將軍,戰馬的一圈掛滿了人頭,這種血腥的場面,不知道嚇壞了多少人。

  不久之後,渤海王得到消息,他安排的從山裡想要偷襲寧軍的隊伍,全軍覆沒。

  五萬多人,被寧軍將軍澹臺壓境率軍伏擊,兩萬寧軍,殺光了這五萬多人。

  又到了第二天早上,一隊寧軍騎兵過來,到了渤海人營地外邊,扔下來十幾顆人頭後就撥馬回去了。

  渤海軍士兵把人頭帶回去,當石在勛看到那些人頭的時候,臉色立刻就白了。

  這十幾顆人頭,都是王族比較有威望的人,這是寧王給他的警告。

  如果你想繼續耍花招,那就準備好迎接更多的人頭。

  此時的石在勛,才是真正的騎虎難下。

  回去?

  回去的話,他的族人也未必能被放了,但可能會活著,不回去的話,他滿族就要被滅門。

  此時他多盼著桑國的水師,已經將軍隊運送到了寧王軍隊的背後。

  面對入侵的敵人,李叱從來都不會講什麼仁義道德,這樣殺人是否有違仁義,他更不在乎。

  渤海人退兵,他就能專心致志的去北疆對付黑武人。

  幾天後,在兗州沿海巴府縣傳來消息,桑國水師在巴府縣靠岸,渤海軍登陸。

  但寧軍早有布置,沈珊瑚的寧軍全都在沿海一線設防,渤海軍數萬人猛攻巴府縣城,被趕來支援的寧軍夾擊,五萬多人的隊伍被打的只剩下三分之一,狼狽退走。

  該著這些人倒霉,回程的時候遇到巨大風浪,桑人派來的半數水師船隻,損失慘重,回去的也只有三分之一。

  兗州這邊的局面,對於渤海人來說越來越不利。

  桑人船隊狼狽退回渤海國,黑武帝國派來的親王闊可敵無言量對桑人和渤海人徹底失望,再加上他受了傷,於是返回黑武。

  兗州的戰局進入僵持,或許是因為闊可敵無言量臨走之前說了些什麼,讓渤海王石在勛覺得深受羞辱,他竟然下令大軍繼續進攻,完全不顧他的家族生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