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活潑,以至於看著越來越年輕。

  算起來,母親本來也就才過四十歲,年輕才是最應該的事。

  李叱笑道:「那位老先生哭的停不住,咱娘就拍著他肩膀說,老伙子,你也沒那麼老呢,你要是想學,你也來我這聽課吧。」

  夏侯琢噗的一聲:「老伙子……」

  李叱道:「說到這個稱呼,你有沒有發現,女人的稱呼都顯得輩分大。」

  夏侯琢:「何解?」

  李叱道:「小伙子,小姑娘,男的是子女的是娘,老頭子,老太太,小琢兒,大叱爺。」

  夏侯琢:「滾!」

  他瞪了李叱一眼:「丟丟兒。」

  李叱:「……」

  夏侯琢到了豫州之後,就象徵著李叱的根基,徹底從冀州轉移到了豫州。

  可是每個人都知道,豫州也僅僅是個過度而已,與豫州一河之隔的京州才是最終的目標。

  夏侯琢來的巧,他這次帶來了八千兵馬,也算是能彌補一下唐匹敵率軍離開之後的兵力空虛。

  李叱的意思是,寧軍不會那麼早的進入京州,趁著那三方勢力糾纏,天下又那麼大,大有可為。

  目標:蘇州。

  時間往前推移,在尉遲光明北上之後的第二天,歸元術等人進入了大興城。

  皇帝對尉遲光明謀反的事自然大為惱火,據說在東書房裡摔了不少東西。

  吏部尚書黃維安和戶部尚書李尚,兩個人跪在世元宮外,請求皇帝徹查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相信大哥尉遲光明會無緣無故的謀反。

  兩個人跪了一天,皇帝置之不理。

  到了夜裡,那兩人還在外邊跪著,內侍總管甄小刀在宮牆上往外喊了一句:「回吧,陛下說,尉遲的是與你們無關,還需盡力為國效力,為民謀安。」

  兩個人只好起身回家,可是又怎麼可能睡的著。

  不過尉遲光明北上倒是給歸元術他們幫了大忙,所有人都以為他們一起逃走了,誰會想到他們還敢進京城。

  所以進來的時候格外順利,盤查他們,又盤查不出什麼來。

  進了城之後,他們沒有貿然去聯絡山河印的人,而是直接住進了客棧。

  歸元術安排人四出打探消息,他受了傷,留在客棧里休息,心裡想著怎麼才能讓那兩個人相信自己。

  他低頭看了看手裡尉遲光明的親筆信,他太了解那兩個人,知道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夢想。

  大概還會覺得,尉遲光明走錯了路,都要怪歸元術慫恿。

  他在發愁這些的時候,另外一支遠在荊州的隊伍,卻過的瀟灑肆意。

  葉先生帶著的隊伍,大搖大擺,正大光明,就敢在荊州之內幾個縣之內隨意走動。

  楊玄機剛剛拿下整個荊州,其實根基並不穩定,葉先生就覺得一定有漏洞可以利用。

  葉先生先是潛入天命軍在後方的營地,盜出來不少軍服,眾人換上衣服,打起旗號,裝作天命王手下在各地收糧。

  沒有絲毫的遮掩,就那麼明目張胆的去各縣的府庫提取糧食物資。

  還要讓各縣的官員招募民工,安排車馬,把糧食往北運。

  這段時間以來,葉先生他們硬生生在敵後開出來一條偷糧的通道。

  糧食物資運到河邊,然後就把民工遣散,選的地方距離天命軍大營很遠,派人過河去聯絡寧軍,寧軍就駕船過來把糧食運走。

  如果就這麼幹一次的話,還顯不出他們有多肆無忌憚,他們是平均十天左右就會運一批糧食。

  天命軍的大隊人馬全都在大河南岸布防,哪想到身後有人這麼放肆。

  葉先生日子過的舒服,雖然偷出來的衣服官職最大的就是五品將軍常服,但也足夠用了。

  各縣的縣令只七品而已,五品將軍的話,縣令哪有敢違逆不從的。

  楊玄機是打死也不會想到,他當初派人跑到豫州那邊去燒毀良田糧倉,而李叱派來的人是偷……正大光明的偷。

  也是在同一個時間,青州。

  將軍羅境站在剛剛打下來的一座縣城城牆上,臉上沒有任何的喜悅之色。

  對他來說,又打下來一座縣城,並不值得驕傲,也不值得開心,稀鬆平常而已。

  「和以前一樣。」

  羅境語氣平淡吩咐道:「一天之內把府庫糧倉搬空,然後交給民勇隊伍,讓他們送回豫州。」

  他側頭看了一眼旁邊地上的敵軍戰旗,只是看了一眼,親兵立刻過去將敵軍的戰旗撿起來:「大將軍,十三面戰旗了。」

  羅境依然那樣毫無波瀾,轉身下城:「到二十面的時候再告訴我。」

  只帶著一萬多寧軍戰兵殺入青州的羅境,卻像是帶著一萬多下山虎,衝進了羊群。

  而羅境如此的順利,和之前李叱他們殺了甘道德關係巨大。

  青州之內最大的叛軍四分五裂,哪還有誰能擋得住羅境的長槍鋒芒。

  一天後,這座縣城裡的糧倉已經被搬空,羅境上馬,看向身邊的扛旗的親兵:「跟上我。」

  說完之後一雙腿一夾,戰馬嘶鳴一聲往前沖了出去。

  烈紅色寧軍大旗,在青州大地上迎風招展。

  又半日後,隊伍在曠野中行軍,先鋒隊伍忽然停了,緊跟著有斥候從前邊飛騎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