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

  眾將又應了一聲,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

  第九百六十二章 戰術

  「大將軍!」

  斥候來報:「高真將軍派人來報,上游發現敵軍試圖強渡,已被高將軍擊退。」

  唐匹敵點了點頭,這一段大河是最適合橫渡的地方,往上游水路雖然狹窄了不少,可是水流太急,兩側又沒有河岸緩坡,所以極難渡河。

  高真派人送回來消息說,天命軍竟是派人以弩車在對岸發射重弩,瞄準河岸這邊的樹木,重弩上綁著繩索,射中大樹之後,他們在對岸拉直了繩索,然後派人爬索過河。

  這種操作自然兇險,沒有幾分保證人能順利爬過來,十之七八會墜落下去被淹死。

  他們派人過來後,在這邊用細一些的繩索把對岸準備的粗繩拉過來,然後固定,再在繩索上鋪上木板,懸空踩著過來。

  被高真發現之後,擊殺已經過河的天命軍斥候,斬斷了繩索。

  天命軍兵力龐大,他們顯然是想把所有渡河的方法都試試。

  唐匹敵對上游還有些擔憂,所以派高真在上游巡查,但是對下游卻好像完全都不擔心似的。

  然而就在距離寧軍陣地大概幾十里的下游,還有一處相對來說適合渡河的地方。

  這裡水流寬度更大,有不少暗涌,極難橫渡,但天命軍顯然沒打算放棄。

  他們分撥過來的船隻一次一次往返,將兵力運送到北岸這邊來。

  這邊指揮隊伍的,是楊玄機手下大將,原大楚的正三品大將軍裴芳倫。

  此人原本為右侯衛大將軍,當初被楊玄機收買之後,本打算帶著整個右侯衛投靠。

  可是卻被武親王楊跡句察覺,武親王手段雷霆,立刻就要動手。

  裴芳倫得到消息後連夜逃走,只帶了幾十名親兵隨行,連老婆孩子都沒能顧得上。

  他全家老小,皆被武親王處死,右侯衛被調入武親王帳下。

  所以這就讓裴芳倫更為決絕,投靠了楊玄機之後,對起兵之事十分積極。

  攻打荊州,此人居功至偉,率領他親自訓練出來的隊伍,一口氣打下大大小小數十城。

  在打下的這些城池中,但凡和武親王能有一絲一毫牽連的人,都被他殺了,一個不留。

  裴芳倫不過四十歲左右年紀,他深知以自己的能力,殺入大興城報仇雪恨並非沒有可能。

  況且楊玄機有明主之姿,若這能開創一個新的帝國,他這開國公的身份必然少不了。

  也就是在開戰之前,他強烈勸諫,請求楊玄機讓他帶兵繞路下游。

  往下遊走五六十里才能有適合的地方,再渡河繞過來,再趕到戰場,顯然有些來不及。

  可是楊玄機並不缺兵少將,萬一裴芳倫從下游渡河順利,就可兩麵包夾寧軍。

  所以楊玄機准許了他的請求,讓裴芳倫帶著四萬左右的府兵級精銳繞路過去。

  為了不讓寧軍察覺,繞路的距離短了沒有用,一定會被發現,五十幾里的路程,差不多便是寧軍斥候活動的極限。

  他們甚至不是派船順河而下在此等候,為了隱蔽行動,所有需用的舟船,都是在陸地上運到此處。

  此時,裴芳倫手下的隊伍,已經有三五千人渡河過來,迅速的在北岸建立防禦。

  四萬人,靠著這些漁船來回接應渡河,速度又怎麼可能太快,所以裴芳倫也格外的急切,不停催促手下人加緊渡河。

  正面戰場這邊。

  楊玄機親自到了河岸近處,雖然沒有下船,可是上了岸的天命軍已經可以看到他的所在。

  他讓人運來許多戰鼓,就在河道船上擺好,各船上隨著號令聲起,戰鼓齊鳴。

  這至少數百面戰鼓敲響,確實極有氣勢。

  戰鼓聲就是軍令,一隊一隊的槍兵開始往前進發,他們將負責為背後的重甲黑絛軍擋住寧軍的騎兵。

  荀有疚預測,唐匹敵可能會捨棄一部分戰馬。

  寧軍可能會想辦法促使戰馬衝撞天命軍陣列,或是在戰馬尾巴上點燃爆竹,或是其他什麼法子,總之就是想將重甲擠壓跌入河道。

  槍兵是防禦騎兵衝鋒的最強利器,多少騎兵過來,陷入槍兵陣列就是送死。

  然而他們的槍兵能列陣的區域實在過於狹窄,最多可以有五排,楊玄機又害怕槍兵傷亡過重,所以建議加兩排盾兵。

  如此一來,這五排隊伍,就是一排盾兵,兩排槍兵,再一排盾牌,最後一排槍兵。

  也是因為區域狹窄,他們的隊列還沒有完全成型,寧軍的弩車就開始發威了。

  隨著天命軍將領們的催促,這些輕裝步兵開始往前推進。

  一開始是重弩橫掃過來,連巨盾都擋不住,那小腿粗的弩箭打在盾牌上,直接將盾牌擊碎,連帶著把身後的人擊穿。

  好在是弩車數量畢竟有限,所以隊列推進的速度倒是沒有受多大影響。

  再往前推進,寧軍的弓箭手開始放箭,鋪天蓋地而來的白羽,對沒有防禦力的槍兵來說,殺傷力極為巨大。

  天命軍兵力雄厚,死去多少就遞補上來多少,盡力保證槍陣的完整。

  在槍兵推進了大概有三十丈之後,重甲黑絛軍開始列隊。

  他們穿著極為沉重的甲冑,手持鋒利霸氣的陌刀,因為不曾有過敗績,所以每個人臉上都有幾分倨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