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次是因為他倒也不怎麼擔心十幾萬兩銀子出去,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運寶齋可以說是豫州城裡字畫行業的翹楚,但經營的範圍也不僅僅是字畫。

  運寶齋里那三十幾位先生,其中有小一半的人負責的是其他東西的鑑定。

  各種珍玩物品,拿到運寶齋來鑑定同樣也是權威。

  比如你有一件東西要出手,你說是諸國戰亂時期的,可是買家看了看就說是周朝末年的。

  兩個人僵持不下怎麼辦?豫州城裡,能讓買賣雙方都能服氣的地方,就是運寶齋。

  這個行業的暴利,尋常百姓並不了解。

  比如還是這件東西,如果是周朝末年的,大概值一萬兩銀子,如果是諸國戰亂時期的,最少也值十萬兩銀子。

  這種東西的差別就是如此之大,而運寶齋具備這樣的權威地位,所以可以認為,運寶齋說值一萬兩那就是一萬兩,說值十萬兩那就是十萬兩。

  但是,不管是一萬兩還是十萬兩,運寶齋都要收一成的鑑定費用。

  所以這種東西當然是越貴越好,越貴運寶齋的收入就越大。

  如果你是一個賣家,你手裡的東西按照市面價值也就是一萬兩左右。

  但是你托人找到運寶齋這邊的鑑定先生,許諾說只要賣出去十萬兩,我就拿五萬兩,另外五萬兩都可以給運寶齋,而不是給一成的鑑定費用。

  那麼你猜,運寶齋的鑑定先生有幾成可能會不顧職業道德?

  而運寶齋在豫州城裡也直接收這些珍寶,如果財力不雄厚的話,怎麼可能收的起。

  而這正是緝事司當時做出的一個還算巧妙的安排,用運寶齋來洗乾淨他們的財產。

  當然,這和運寶齋如何鑑定寶物就是兩碼事了。

  打個比方,就說緝事司在豫州的大頭目雁北城,如果他想把緝事司獲取來的財產轉移成自己的,那麼該如何操作?

  就突然有一天吧,雁北城很幸運的在大街上碰到了一個邋裡邋遢的叫花子。

  但他就發現這叫花子要飯的那個碗有點意思,於是抱著試試看碰碰運氣的心理,花了五兩銀子把這飯碗買了下來。

  叫花子一個破碗賣了五兩,自然歡天喜地。

  然後雁北城拿著這個碗到了運寶齋請這裡的先生堅定一下,先生看了一眼就大為震驚,表現出不可思議的樣子。

  他似乎是不敢一個人做決定,立刻請來運寶齋中其他的鑑定先生一起過目。

  這時候,幾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在看過之後臉色全都變得凝重起來,然後還要湊到一起竊竊私語一陣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再時不時的看看那碗,看看雁北城。

  最終他們經過商量後得出結論,這個碗,居然是上古神話時期的東西,無法估算其價值。

  雁北城當然喜出望外,於是就順口問了問,這東西運寶齋收不收。

  運寶齋當然想收,如此寶物,不想收才怪。

  可是幾位先生又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了一會兒,一臉心疼又遺憾的表示無能為力。

  因為什麼呢……因為運寶齋財力不足,確實收不起。

  這時候雁北城就顯得有些失望了,於是運寶齋的人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這東西價值連城,運寶齋收不起,但是運寶齋可以牽線搭橋,聯絡富商來看一看。

  大概一天之後,這位在豫州城裡也算是很有頭面的富商就到了,在仔細聽過運寶齋的幾位先生介紹之後,他就記住了幾個字。

  這東西,是傳世之寶,可謂神器。

  於是他就試探著問了問,五十萬兩賣不賣啊。

  雁北城就說,五十萬兩當然不能賣啊,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五十萬兩賣了的話豈不是很虧。

  於是在運寶齋的斡旋下,雙方在一系列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定價在八十萬兩成交。

  至寶歸了那位富商,運寶齋收取了一成的鑑定費用,也就是八萬兩。

  拿了七十二萬兩的雁北城當然也很開心,畢竟這碗只是他花了五兩銀子買來的。

  不久之後,這位富商就因為得到了緝事司的特殊照顧,生意做的越來越大,逐漸壟斷了一個行業,而且絕對不會被官府查辦。

  不久之後,雁北城把玩著又回到他手裡的那個碗,對假扮成叫花子的那個手下欣賞的說了一句幹得不錯。

  所以,這件事的因果關係到底是什麼?

  當然,此事純粹是為了舉例而說,在此鄭重聲明與雁北城無關,與運寶齋無關,與那位富商和那個手下有關無關,以後再看。

  大部分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一些運寶齋這樣的地方如何獲利。

  所以運寶齋這樣的地方能拿出來十幾萬兩銀子,著實也不算什麼讓人驚掉下巴的事。

  李叱帶著幾口大箱子離開運寶齋,裡邊滿滿的都是黃金。

  在運寶齋的夥計護送之下回到客棧,並且一定會被運寶齋的人嚴密監視起來。

  至於運寶齋的人為了價值十幾萬兩銀子的黃金會不會殺人滅口,這誰又能說清楚呢。

  客棧中。

  李叱坐在那些大箱子上邊傻笑,夏侯玉立則瞪著他。

  瞪著他,還不是因為那十個字……

  這個傢伙到現在還是個那啥之身呢,但是滿腦子的帶顏色思想,你說可氣不可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