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不可思議的看向曹獵:「一個只利用一次的杏花樓,說買就買了?」

  曹獵起身,一邊走一邊說道:「你先拿著玩吧。」

  第九百一十六章 三天之內

  校尉孫沖低頭看著茶几上的那張地契,還有一份杏花樓全員都按了手印的文書,心裡翻騰的難以平靜。

  好一會兒後,他才抬頭看向坐在對面的餘九齡:「余公子,這……是什麼意思?」

  餘九齡笑著說道:「我胡亂猜測,大人應該不會很快離開靈山縣吧?」

  這句話其實有些冒犯,因為好像在說,大人你這樣的估計著也就被按在這小縣城做個校尉了。

  事實上,越是職位不高的人越是矯情,越是想顯得自己地位不低。

  所以這句話讓孫沖格外不滿,但餘九齡後邊的話就讓他有點爽了。

  餘九齡道:「這幾日我在城中遊玩,聽到許多百姓都在說孫大人是他們生平僅見的好官,他們也不願意大人離開,我就想著,大人為百姓操勞,辛苦若是再沒有厚報,對大人來說著實不公平,所以就買下這杏花樓,準備送給大人。」

  他話還沒有說完,孫沖的眼睛就從眯著逐漸睜大,越來越大,逐漸放光,越來越亮。

  他伸手去拿桌子上的地契和文書,可是手還沒有伸過去,餘九齡的手已經按在了地契上。

  「但是呢……」

  餘九齡笑著說道:「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靈山縣到大王帳下聽命,所以這杏花樓我就先替大人你經營著,什麼時候我走了……」

  他看向孫沖,後邊的話已經無需說的那麼明白,孫沖立刻點了點頭:「理解,理解。」

  他訕訕的把手收回來,心裡卻把餘九齡罵了千百句。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你要是不給我謀個前程,這杏花樓也落不到你手裡。

  天命王楊玄機和其他叛軍不同,他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名望。

  所以天命軍所到之處,絕對不許禍害百姓,而且還施以仁政。

  如果換做是其他叛軍隊伍到了這靈山縣,還需要這地契文書?直接搶了就是,那樓子裡的姑娘們,怕是也早就被叛軍禍害死了。

  正因為如此,楊玄機在蜀州,荊州,梁州,如此龐大的地域之內,都有著賢德仁義之名。

  百姓們對於天命王的歸屬感也很強,在民治上,楊玄機歷來嚴肅,不會縱容手下。

  如果天不生李叱,楊玄機確實才像那個對的人。

  而這又顯示出了諸葛井瞻這個人的複雜,對待楊玄機屬地之內的百姓,諸多仁政皆出自他的諫言,所以在這些地方,百姓們對諸葛井瞻的尊敬也不低。

  然而在豫州,諸葛井瞻又能幹得出來決堤放水荼毒生靈之事。

  這種事並不僅僅是表面上看到的水患之災,接下來就可能造成豫州之地數年的饑荒,到時候餓殍遍地,也不知道多少人會死於飢餓。

  這一招陰損到了極致,李叱若要救豫州百姓,就不得不傾盡冀州之力為豫州災民供給糧草物資。

  如此一來,李叱就無力再擴大軍隊,無力再對外征戰,一場大水,硬生生拖住了李叱的腳步。

  不需要太久,如果李叱不能調集大量糧草物資補充到豫州,到秋後,便會有至少上千萬災民連一口飯都吃不上。

  這和李叱在冀州水攻敵軍完全不一樣,那時候李叱以水攻破安陽軍,冀州城外百姓都被提前接入城中。

  而且那次水攻並非是決堤,而是囤水,在安陽軍渡河之際突然放水出來,河道上漲,以水浪破敵,而不是淹沒良田農戶。

  也正是因為醒悟到諸葛井瞻這樣做太過惡毒,所以楊玄機才明白,諸葛井瞻必須死。

  不管是真的愛民,還是偽裝出來的愛民,對於百姓們來說都是好事。

  冀州的百姓日子過的好,蜀州涼州等地的百姓日子過的也不錯。

  所以李叱南下之初就明白,最大的敵人不是楚朝廷,不是擁兵百萬之眾的大賊李兄虎,而是同樣知道如何善待百姓的楊玄機。

  杏花樓里,孫沖訕訕的把手收回去,看向餘九齡道:「我已經派人用最快的速度把親筆信送往大營,無需多久就會有消息回來,畢竟只隔著三四十里路,半日即可。」

  餘九齡道:「那就多謝大人了。」

  餘九齡起身,這杏花樓的老鴇姚姑姑就站在外邊候著呢,一看到餘九齡出來,連忙行禮。

  客人突然之間變成了主人,姚姑姑也還沒有適應過來。

  奈何,原本的東家得了一大筆銀子之後,立刻就帶著銀子走了,連一分留戀都沒有。

  說是累了,實則是害怕戰爭,原本有產業在捨不得脫身,現在換了現銀不跑還等什麼?

  天命軍大營就在三四十里外,而寧王的寧軍就在大河對面,戰爭什麼時候再次出現,誰也無法預料。

  餘九齡對姚姑姑說道:「安排孫大人好好享受一下。」

  姚姑姑連忙應了一聲。

  餘九齡看向站在不遠處的珍兒,又霸氣的說了一句:「珍兒姑娘就不要再見客了,我說的。」

  聽到這句話,珍兒姑娘立刻就撲了過來,抱住餘九齡的胳膊一陣撒嬌。

  餘九齡道:「我說過的,以後你只能給我一人治病。」

  珍兒姑娘那一雙漂亮的眼睛裡,光彩閃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