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秦國而言,將其拿下並不困難,難的是要如何治理。

  嬴政的做法是……

  直接將當地所有是人全部遷移到秦國生活居住,直接在那片島嶼上栽種糧食,如水稻等物。

  畢竟林阡之前曾提過,日本那地方雖然小,土地卻異常肥沃。

  若是在上面種植水稻,往往能獲得非常不錯的產量。

  於是,扶桑人便只能搬家了。

  好在如今的扶桑人當中雖然確實有王,但這時候可不叫扶桑,而叫做邪馬台國,其民間習俗與民族大體性也與後世的扶桑人有著極大的差別。

  當這群扶桑人……啊不,邪馬台人在秦國落地入籍之後,很快害便在當地官吏的組織下學習秦國語言,種地打工謀生。

  可能是因為如今的生活比過去更好,所以除了語言不通帶來的煩惱之外,這些邪馬台人很快就安定下來,並漸漸融入了秦國百姓當中,並在經過幾十上百年的通婚之後變得再難分辨彼此。

  到了這個時候,秦國才算是真正地沒了任何威脅。

  於是嬴政遣散大半士兵,只留下少部分駐紮在西域與中亞聯繫的通道,以及白令海峽等地方駐紮。

  秦國國內在大量青壯勞動力被釋放回來後,很快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首先便是錢幣的改革。

  朝廷開始四處尋找金礦,在開採了差不多上萬斤黃金後,才開始研發並在全國發行具有防偽標記的紙幣,同時向各大報紙上發布朝廷最新政令——

  朝廷將會在十年之後徹底廢除秦半兩,這十年的時間內則會用紙幣全面取代秦半兩。

  當然,朝廷同時也在報紙上面發布了紙幣的模樣以及所有防偽標記:水印、金線、顏色變換等等後世運用在紙幣上的防偽技術,只要當前技術可以做出來的,嬴政全部一股腦地用在了紙幣上面。

  與此同時,朝廷還在全國各地開設了許多銀行。

  若是百姓想要儘快將秦半兩換成紙幣,便可直接前往銀行兌換。

  但因為此事涉及到全家老小的所有積蓄,所以一開始百姓肯定不可能聽話去換——

  這與百姓是否信任朝廷無關,只是百姓的抗風險能力太小,不敢輕易冒險。

  好在朝廷早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特意預留了十年的時間。

  而在這十年的時間內,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儘快在全國各地建造更多的發電站——

  在墨家與化學研究院那些方士,以及越來越多從學校畢業的學生的幫助下,發電機與儲備、輸送電能源的機器與設備基本已經研發完畢,如今就只差投入生產。

  嬴政一開始願意在全國範圍內虧本建學校,培養人才,最開始的目的其實是想要培養出更多可以治理國家的人才。

  但學校的學生慢慢從學校畢業之後,他才發現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竟然更希望進入墨家與化學研究院,甚至是研究生物的農家與醫學院等等,想要入朝為官的學生反倒沒有那麼多。

  不過因為學校的學生足夠多,還每年都會有人從中畢業,所以朝廷的缺人現象到底還是因此得到了緩解。

  反倒是這些不曾預料到人才,在從學校畢業進入墨家等部門後,給了嬴政非常非常大的驚喜。

  首先便是各種電器的出現。

  電燈只是其中之一,電報機、電話、真正的電影等等也在這些學生的手中先後問世,雖然仍舊沒辦法在全國範圍內普及……

  沒辦法在全國範圍內普及?

  林阡終於意識到了最大的問題——

  在官山海政策下,整個秦國的所有自然資源都屬於朝廷,山林是朝廷的,大海是朝廷的,礦產自然也是朝廷的。

  所以任何人想使用礦產,尤其是金屬礦產都必須得到朝廷的同意。

  因為金屬可以打造武器,而武器會給秦國的統治帶來威脅與更多的動亂與麻煩。

  嬴政剛一統天下,就將天下所有的武器收繳打造了十二個銅人,他自然不可能同意讓金屬在秦國泛濫。

  而只要金屬、煤炭等物受到限制,如今的各種發明都不可能會得到大範圍普及。

  發明無法得到普及,那麼搞發明的這群人便極可能得不到足夠的報酬,而沒有報酬,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就可能受到打擊,那麼……

  真正的工業革命,也許永遠也不會到來。

  如今的技術爆發,說不準只是曇花一現。

  林阡找到了嬴政。

  嬴政聽了林阡的話後,坦誠道:「當前情況下,寡人不可能會放開對金屬的限制,尤其是可以打造武器的鋼鐵。即便秦國表面看起來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但背後到底是什麼情況,誰也不清楚。」

  林阡其實是很理解嬴政的,或者說她其實猜到了這個結果——

  自官山海政策被提出之後,之後兩千多年的時間內就沒有從各個朝代的律法中移除過,即便是到了新中國,沒有所謂的官山海政策了,各種可能威脅到國家根基的行業與資源等等同樣不能讓私人插手,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過是官山海的政策變種。

  她只是有些遺憾,若繼續這麼下去,如今好不容易才出現的大好局面,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會毀於一旦。

  嬴政也清楚林阡的想法,但這種攸關國家統治的大事,他不可能因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