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製作水果乾與果脯等等商品,除了最開始的去核需要人工外,之後的切片、切塊與蒸發水分等等都有專門的機器。

  他們倒是知道該怎麼做這些東西,但若採取原本的工藝製作,無論是前期的切塊切片需要增加人手,還是後期的砍伐樹木加快水分蒸發的速度,亦或者直接晾曬所需要的時間,對商品本身而言都會增加成本。

  而只要商品的成本增加,那要嘛就只能維持原價自己忍受利潤的減少,要嘛就只能漲價失去價格優勢。

  受影響最少的,竟然還是毛衣廠——

  紡織廠都不行,因為他們手上仍舊沒有各種新奇高效率的機器。

  但偏偏,毛衣廠是利潤最低的一門生意。

  最可怕的是,龜茲國的國王在負責人問了一個問題之後,突然意識到了這毛衣廠生產出來的毛線與毛衣,極可能根本就賣不出去。

  因為……

  「大王,這些廠子裡面生產出來的商品以往都是送去秦國售賣的,如今我們準備送去什麼地方賣呢?」

  是啊,秦國肯定不會再購買他們國家的商品了吧?那這些東西準備賣到什麼地方?大食?天竺?

  龜茲國國王一下就蒙了。

  他意識到,自己如今做的所有事情除了花錢外根本就不能為他積累財富,甚至於,繼續這樣下去自己賠進去的錢財還會更多。

  為此,龜茲國國王搞了一個騷操作,一邊將其他工廠賣給大臣與貴族,一邊降低百姓的薪酬與待遇,總之,用盡一切辦法將自己的虧損轉嫁給別人。

  但別人也不是傻子啊。

  除了最開始不設防花錢買下了工廠的大臣與貴族,其他人見他如此著急地甩賣手中工廠,自然馬上就知道了其中有鬼,根本就不上當的。

  百姓倒是沒辦法拒絕他的降薪,但……

  他們可以直接辭職啊!

  又不是簽了賣身契,只要捨得了工錢,自然可以想走就走。

  於是很快,那些工廠當中便有將近一半的工人選擇了辭職,而剩下一半當中,又有大半因為工廠的倒閉而直接事業,最後還在工廠內工作的人竟然只有不到兩千而已。

  這兩千還是因為家中實在困難,不願放棄絲毫收入的窮苦人家。

  但即便如此,隨著他們為了控制成本不但繼續降低工人酬勞,還直接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時間之後,這些人也大多選擇了從工廠內離開——

  畢竟之前工作幾年,大家也攢下了一筆積蓄,也許不多,但也足以讓心疼他們家人將人從工廠中帶出來,而不是只能在其中咬牙用自己的血汗賺取完全不符合自己勞動價值的收入。

  於是很快,龜茲國國王等人手中的最後幾個工廠也倒閉大半,大半百姓再次失去了足以維繫一家人收入的工作。

  龜茲國的統治階層對此毫無辦法。

  或者說,他們並不打算解決這一問題——

  因為在秦國來到龜茲國之前,所有百姓都是這樣生活的,沒道理秦國走了之後,他們就活不下去了吧?

  但,誰會在體會到了更好的生活後,還能忍受那種連吃飽穿暖都無法做不到的生活呢?

  不過還是那句話,百姓只要活得下去,對任何遭遇都可以忍受。

  只要龜茲國國王繼續裝死,這件事未必不能過去。

  但別忘了,龜茲國周圍的國家可都過著與龜茲國百姓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因為西域各國面積小,彼此百姓都能互相串門,底層婚嫁也在再正常不過。

  那麼,百姓在得知親戚們的生活水平後,會不會覺得……

  直接到其他國家生活更好呢?

  當然會!

  不過短短兩個月,龜茲國便流失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

  這還不算完。

  林陌當初離開之前,留下了幾個心腹在龜茲國近距離觀察龜茲國內的情況,讓其不要放過一絲一毫的變化。

  她原本只想著讓其當個攝像頭,真要發生了什麼意外也能及時通知自己,不至於讓她錯過最佳反應時間。

  但林陌這個心腹卻是個極具反叛精神的人,他也不甘心只當一個攝像頭般的人物而已。

  於是他在發現龜茲國頂層對人口流逝與百姓心頭怨氣毫不在意的時候,便想法子與許多當地有名望且同樣對龜茲國國王並貴族大臣等做法十分不滿的人聯繫上,並獲得了對方百分百的信任。

  然後,他一邊和對方說著秦國百姓的好,一邊說著其他西域各國成為秦人的好,順便還不忘抨擊一下龜茲國統治階層的荒謬做法。

  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在與更多的人建立聯繫。

  等到他認為時機差不多成熟之後,他找到其中身份最高也最有名望之人,直接與之說了一句話——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王既然根本不在意百姓性命,諸位又何必繼續為其效力?」

  好好一場經濟戰可能演變為農民起義,林陌自然不可能再瞞著此事。

  但等她的信件送到林阡手中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不是陳勝說的……】

  【恩?陳勝沒辦法在秦國搞農民起義了,竟然跑去西域攛掇著其他國家的人搞農民起義?】

  嬴政疑惑地看著她:「這話聽著倒是有幾分意思。不過陳勝是誰?農民起義又是什麼?推翻秦國的不是劉邦和項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