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多人對這些種子其實不感興趣——

  畢竟,聽說這些種子是農家子弟研究出來,雖然不像是土豆玉米等高產糧種般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產量聽起來也很高,但……

  也沒聽說過農家子弟會研究種子啊?

  很多人都不信任這種子。

  但大麥信。

  他膽小嘛,所以在天下一統後便嚴格按照朝廷的命令做,不敢有半點兒行差踏錯。

  更何況,朝廷這麼些年也沒有坑過他們不是?

  於是大麥在算過自家存糧,以及還需要種多少糧食才能吃飽後,便毫不猶豫地決定將自家一半田地租賃給官署。

  連存糧都算上了?

  家人完全不能理解大麥的決定,但想到正是因為他之前果斷放棄了土豆的種植,才讓全家避免了這次災難,所以大家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不只是大麥的家人,就連周圍鄰居與親朋也在大麥做出選擇之後,下意識跟隨了他的決定——

  餓肚子的感覺並不好受,還是跟著大麥保險一點。

  然後!

  僅僅只在四個月後,大麥一家子看著自家田裡碩果纍纍的水稻,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不敢置信地看著田裡那稻穗幾乎要將稻杆都壓彎了的水稻:「這真的是水稻,而不是其他什麼糧食的種子嗎?」

  這和他印象中的水稻可太不一樣了。

  都不需要朝廷多說,駐紮在當地的小說家(記者)便立刻給雜交水稻拍照,並直接刊登在了報紙上,傳播到了大秦的每一個角落。

  即便報紙上同樣刊登了這種子並不能留種的缺點,但在知道水稻種子價格並不昂貴後,仍舊受到了全國各地百姓的熱烈追捧:刊登這則報導的報紙當月收到的讀者來信都翻了十幾倍。

  畢竟前面才因為土豆連續種植而鬧出了絕收的毛病,這完全沒有任何種植限制,產量也大大提升,且完美符合秦人口味的水稻自然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大麥守著自家分到的水稻種子,簡直笑得合不攏嘴。

  -

  不過,那已經是四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對如今的嬴政與林阡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邊境城池的建設以及與西域各國合作種植棉花與開廠的事情。

  就在九江郡的事情發生之後沒多久,蕭何與筱便傳出消息——

  丁零族與匈奴族混居的那座城池,終於建好了,當地百姓在習慣了自己種植牧草的定居生活之後,也毫不猶豫地搬遷到了城池裡面。

  如今,那座城池已經住進了近兩萬人。

  雖然人數比起中原的城池並不多,但只要想到這城池裡面住的都是原本的遊牧民族,這個人數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了。

  嬴政大喜過望,直接下達了一份聖旨褒獎了二人。

  -

  不單單是草原的建城計劃格外順利,就連呂雉與張賦二人的西域之行也毫無難度。

  甚至於,西域各國對呂雉、張賦二人的配合,簡直比草原那些被蒙恬李信二人揍服了的草原遊牧民族更加積極熱切——

  畢竟,連樓蘭使臣都在兩人抵達西域後的第一時間,就向她們發出了做客的邀請。

  雖然張賦與呂雉二人出於對龜茲國的尊重而並未前往,但這也足以說明這些國家對秦國的態度轉變了。

  等張賦與呂雉與龜茲國的國王順利達成合作之後,樓蘭國的國王便在第一時間向兩人發出了邀請,之後精絕國與其他國家也都坐不住了,不但接二連三地派人前來傳達各自的合作意圖,甚至或隱晦或明顯地向二人傳達了各自希望成為秦國屬國的想法。

  張賦與呂雉:「……」

  雖然但是,這些國家的態度是不是過於急切了些?

  然而知道了秦國現狀的西域各國並不覺得。

  兩人既然是代表秦國來西域談合作,自然沒有推辭的道理,於是直接給國內寫信稟報了這一事實。

  這等喜事,豈有拒絕的道理?

  嬴政接到西域來信的時候,正好是除夕,當場便興奮地開口表示,為慶祝這等大好消息,直接赦免監獄中的輕刑犯。

  原本以為這已經足夠讓人高興,卻沒想到內侍很快入內稟報,說是被派去沿海一帶開鑿鹽田的蒙毅、趙佗三人聯名上書,並特意派人在除夕這天送到了咸陽。

  嬴政讓人進殿。

  眾人看去,卻發現來人手中並非只有一封書信,而是捧著一個巨大的木匣?

  嬴政讓人將木匣取來,打開後看到一封信,取出後才發現裡面還有一個裝著白色顆粒狀晶體的玻璃罐。

  他略看了一眼,便直接拆開了信封。

  但等看完信件內容後,嬴政當即高興地連說了三個好字。

  林阡等人好奇看去。

  嬴政笑著解釋:「蒙毅等人尋覓多時,終於在會稽郡找到了一處適合開鑿鹽田的地方,如今不但已經在當地開鑿了一片鹽田出來,甚至連海鹽都曬了出來。」

  說著將玻璃罐取出,那透明玻璃裡面裝著的潔白如雪的鹽粒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視線。

  「這真的是海鹽?」

  有人不敢置信地開口。

  被派來送信那人緊跟著回答:「自然是海鹽,且不只是這一罐海鹽而已,卑職還聽命帶回了一整箱的海鹽,就放在大殿門外,且全都是這般品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