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環視一周後,項禰將剩下的所有報紙都帶了下去。

  然後分門別類,先將新聞報刊抽出來,準備如過去一般一目十行地掃完,再專心閱讀科普學習類報刊上的內容。

  但沒想到的是,她這次竟在上面看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內容——

  陛下乘坐火車來到桂林郡的時候,正好遇上谷豐侯將最後一點水利工程建設完畢,於是一起乘上火車回了咸陽。

  不過引起項禰注意的並非是這則新聞本身,而是上面刊登的照片。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項禰仍舊為其感到痴迷。

  她非常好奇,自己私底下做了好多研究,但無論怎樣也沒能做出那種可以將人的影像留下來的機器。

  後來還是老師得知了她的想法後,不但將告訴她這種將影像「存留」下來的技術是由墨家與一群方士聯合發明,還告訴了她這種被稱作照相機的製作原理——

  他們已經學過的小孔成像。

  而項禰一直沒能製作出照相機的原因也簡單,因為想要將畫面留存下來,必須用到一種特殊的化學材料才行。

  項禰沒有。

  老師也並不知道:「這種機密事情,恐怕只有等你以後加入墨家或者那些方士所在的化學院才能知道了。」

  項禰原本就對墨家比較嚮往,聽聞此事後更是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加入其中。

  ==·備戰·==

  同樣是學生,項禰項羽兩姐弟的生活平和安靜,可九原郡的韓信與冒頓兩人就沒那麼平靜了。

  讓兩人心情不平靜的原因,也是那篇林阡與嬴政同回咸陽的報導。

  韓信看過報導後將報紙交給冒頓:「水利工程都已經建設完畢了。」

  這算是秦國最近幾年輻射範圍最大、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工程了,但正因此,這水利工程相當耗錢。

  如今水利工程全部建設完畢,朝廷財政的壓力就大大降低了。

  一旦秦國的財政壓力緩解,那麼……

  韓信趕緊將咸陽日報翻出來,果然在後面找到了一篇報導——

  《今年開春,頭曼部落再次帶人侵犯大秦邊境》

  這些年頭曼部落每年開春都會派兵騷擾那些投靠了大秦的部族,雖然因雙方戰鬥力持平而沒造成太大影響,但也著實讓人煩不勝煩。

  蒙恬倒是遵守約定,每當頭曼派兵過來後便帶著秦軍與那些匈奴人匯合,前往討伐頭曼部落。偏偏那頭曼格外狡猾,每次一見到蒙恬帶兵來追便毫不戀戰地逃跑,之後更是直接帶著族人北上,根本不與蒙恬交戰。

  於是蒙恬只能帶兵去追。

  但地理位置越是靠近北邊,天氣就越是嚴寒,匈奴人還好,秦軍卻很難適應北邊過於嚴寒的天氣。

  於是兩方就這麼你追我逃地僵持了好幾年。

  ……

  當然,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的。

  但稍微有些軍事眼光的人就會發現,事實與之並不完全相符。

  頭曼部落的人能騷擾秦國邊境這麼多年,主要原因從來就不是頭曼太能跑,而在於草原地廣人稀,即便是蒙恬將地方打下來了也沒人住,即便有人住也很難管控。

  而只要朝廷無法掌控那些地方,頭曼遲早會再次帶人將地盤搶走。

  所以,兩方就一直沒動真格。

  至少秦國沒動——

  秦國若真要動的話,根本就會是之前幾年那種等著頭曼部落的人在剛開春的時候帶兵來犯,然後帶兵追擊的戰鬥模式;他們在春耕結束之後,秋收開始之前,找匈奴人帶路直搗黃龍。

  當然,這樣打仗就必須準備足夠的糧草與其他物資,還有糧草的後續運送問題也要徹底解決才行。

  簡而言之,就是錢和交通不到位,沒辦法這麼打。

  但交通問題早就被解決了——

  墨家在修那條從咸陽直接連接大半水利工程所在城市的鐵路的時候,因為在中途遇到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不得不暫時停工,但在停工的這段時間,鐵軌與軟枕等物的生產又不能停下來。

  因為生產鐵軌、軟枕的人只有工作了才能吃飯,不然就只能遣散。

  可問題是,如今秦國上下到處都要用人,一旦將這些人放走,下次再想要找到這麼多人就不知道要等多少時間了。

  墨家鉅子不願放人,可這麼多人也不能白養著吧?

  正好九原郡那邊有人提到,有人在草原上發現了煤礦和鐵礦,需要額外修一條路將那些煤礦與鐵礦運輸回九原郡。

  於是墨家鉅子直接建議,可以將這條路修成鐵路。

  修水泥路還需要另外準備馬車,修建鐵路卻完全不需要再額外準備交通工具,只需要將原本給人乘坐的車廂全部換成礦車車廂就行。

  嬴政細想之後也覺得鐵路更合適,在問過墨家鉅子具體情況後,便同意了在草原上修建一條鐵路的意見。

  草原上修建鐵路比山林中修建鐵路容易,倒也沒耽誤太多時間。

  而這條鐵路,便可以用來運送糧食。

  雖然不是直達頭曼部落,但鐵路的長度相當害不錯,還能繼續往外延伸。

  後期唯一的問題是,錢不太夠。

  但在各地水利工程修好後,錢就不是問題了。

  朝廷不用再將每年的稅收拿出大半修建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反倒在開始使用後會給百姓的糧食增產,進而給國庫增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