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嬴政為何不曾重用他們呢?

  因為儒家雖然玩弄權術厲害,分化階級與轉移矛盾、建立三綱五常與父子君臣的秩序也確實對穩固國家統治有用,但這種有用永遠只能約束弱者,約束真正道德高尚之人,同時給了弱者揮刀向更弱者的權利。

  嬴政並不喜歡。

  不只是使用儒家會讓秦國可用人才減少一半,更是因為道德對真正可能影響社會安定之人毫無約束力,反到會被其當做合法迫害他人的利刃。

  這完全沒必要。

  冤有頭債有主,誰敢亂來就抓誰,何必轉嫁矛盾?

  他大秦律令,還治不了區區一個罪犯?

  「坑儒被當做你的一個黑點我個人其實不太能理解,畢竟這四百來個說不準是方士還是儒生的人是確實犯了罪才被你殺了,實在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反倒是……」林阡看著嬴政,「之後有人偽造『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預言,你卻因為查不到罪魁禍首就將預言所在的那塊石頭周圍的百姓殺了,更讓我覺得不妥。」

  但……

  誰讓掌握了話語權的人是儒家呢?

  嬴政仍忍不住為自己辯駁:「那石頭既然是有人偽造,必然鬧出動靜,怎可能無人看見?」

  既然有人看見,那就不可能查不出。

  派兵過去查不出,只能說明當地人包庇罪魁禍首!

  林阡看向嬴政,明明眼裡沒有半點兒怨怪與指責,但……

  嬴政想到林阡對百姓的重視,不由眉心一跳——

  他心裡怎麼就那麼心虛呢?

  嬴政咳嗽幾聲,果斷轉移話題:「寡人覺得,坑殺儒生絕算不得黑點,你們後人評價寡人是否過於偏頗?」

  林阡有些好笑,但好在繃住了:「大概是因為,坑儒事件與你的另一個黑點綁定了,而另一個黑點又確實有些說不清楚,所以……」

  嬴政錯愕:「還有?」

  林阡看他:「有啊,還挺多呢。」

  【只是都比不得焚書坑儒有名罷了。】

  第89章 251~252

  ==·焚書·==

  嬴政沒想到自己身上還有不少黑點,但想了想「坑儒」一事,他很快又恢復了淡定——

  坑儒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差不多已經清楚,但即便已經知道這件事可能成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黑點,但他想,若這件事仍舊發生在了自己眼前的話,他很確定自己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只不過可能將坑殺改成梟首,讓那些人死得不那麼痛苦而已。

  不過……

  嬴政看向林阡:「與坑儒事件綁定的另一個黑點,是焚書?」

  他有些想不通,自己怎麼可能會焚書。

  林阡見他滿眼不解,笑道:「對,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焚書坑儒這兩件事中是,坑儒在其他人眼裡的嚴重性其實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一則齊楚一帶神秘學流行,儒生大多會同時研習「術士」的技能;二則史記中記載那四百多個被坑之人用的是『生』,稱呼導致「坑儒」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同樣用的是『盧生與侯生』,所以很多人懷疑這些人並不是純粹的儒生,而是與盧生、侯生一般招搖撞騙的方士。

  先不提他們傳播留言本就有錯,若再知道他們都是騙子,那自然死了也就死了,實在沒什麼值得同情。

  焚書一事卻有著非常大的爭議。

  有人覺得嬴政確實將全天下除了秦國的書籍外全部焚燒了,但也有人認為秦國在焚書之前留了底本,焚書只是為了統一思想,真正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大量書籍失傳的罪魁禍首其實是項羽闖進咸陽後放的那把火。

  林阡個人比較偏向後一種。

  因為她在翻閱史記的時候發現,太史公在記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其實特意強調過一件事——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引用史記】

  非秦國史書燒掉,不是博士官職之人,不可收藏《詩》、《書》以及諸子百家典籍,普通百姓有隨意吟誦《詩》、《書》內容者也會受到懲罰。

  這段話說明了什麼呢?

  秦國當年焚書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六國史書,《詩》、《書》等廣為流傳的書籍,以及諸子百家書籍。

  但問題是,這其中有一個特例——

  博士。

  擔任博士官職的人,可以隨便收藏除了六國史書之外的所有書籍。

  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只提到了一句卻做法狠絕,連博士也不被允許收藏的六國史書到後來確實失傳了,反而被多次強調一定要封禁的《詩》與《書》,甚至一直流傳到了幾千年後。

  所以林阡一直認為,嬴政確實焚了書,但針對只是六國史書,對其他書籍並未趕盡殺絕甚至准許特殊官員留存,而醫書等書籍更允許各地郡守縣令保存,百姓想學都可以去找小吏。

  至於其他書籍為何會失傳……

  嗯……

  嬴政才懶得管到底是誰導致了那些書籍的失傳。

  他倒是也坦誠:「這件事確實像是寡人會做的,寡人以前也確實想過要將六國史書全部禁絕銷毀。」

  若非如此,林阡當初也不會提起學校與教材。

  「但無端端地,寡人為何會想到將書籍焚毀?」嬴政不解,「銷毀書籍的辦法有許多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