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頓了頓,「您在信件當中,許是可以試著提一句陛下似乎對男女分班不滿的話,碭郡郡守若是領情,定然不會隱瞞她們這麼做的目的。」

  郡守怔住,立刻點頭:「如此甚好!」

  -

  碭郡的郡守柳很快接到了信件,看完後直接找來了吳樂。

  吳樂看完之後笑道:「這有什麼了不得,陛下英明神武,我們只要寫信解釋一番這般做的緣由,陛下必然不會怪罪我等。」

  像是之前那般,嚴格控制學生年齡差的情況本就不可能長久——

  也就前面一兩屆學生可行,等後面全部都是同齡人了,就算他們想要再這麼分班也不可能。

  但那時候的同齡人,他們年紀小啊。

  因為平均壽命並不高,所以這時候的百姓不只是成婚早,啟蒙時間也早:但凡家中有條件將人送去讀書的人,都會在孩子三四歲就給他們啟蒙。

  這年紀可達不到需要分席的七歲。

  從根本目的來說,她們的做法與嬴政的想法不謀而合。

  只不過她們並不是不顧百姓反對,強硬地將所有人分到一起,而是想著徐徐圖之,先通過前兩年的特殊處理,降低百姓對男女大防的牴觸,然後再通過三歲到七歲這幾年的時間的潛移默化,讓百姓接受男女混班的事實。

  她們最開始這樣做,倒不是覺得男女分班有什麼不好。

  只是吳樂這個脾氣跟石頭一般硬邦邦的人在接待那些學女生的家長時,看著他們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臉上那副活像是自家女兒與同齡人長時間在同一個房間待著就吃虧了、被玷污了的表情心情格外不爽,所以才找到郡守柳提出建議,建議被採納後才有了這般做法。

  雖然做法不同,但柳與吳樂自認最後達成的目的肯定一樣,所以接到信件後半點兒不慌。

  但看在泗水郡守透露消息的份兒上,柳將己方的後續做法全告訴了對方。

  -

  也多虧這封信,泗水郡郡守才能在被嬴政再次叫去詢問的時候對答如流。

  嬴政聽完他模仿碭郡做法的原因,皺了下眉。

  倒不是覺得有什麼不對,而是……

  太慢了。

  好幾年才能見效,對嬴政而言著實太慢了些。

  林阡好笑,開口勸道:「雖然見效慢,但這般溫水煮青蛙一般的做法,確實更不容易引起百姓的反彈。」

  嬴政轉頭看她:「你也贊同這種做法?」

  林阡失笑:「不是贊同,而是這種可能挑戰當地百姓固有觀念的做法,若強行扭轉,很容易引起反效果。好不容易如今局面轉好,沒必要橫生枝節。」

  楚地百姓長期受到儒家觀念的薰陶,與秦國百姓的觀念確實有一定差別。

  嬴政皺眉:「楚地……」

  有時嬴政都忍不住想,當初楚國占著這麼大一片肥沃土地,人口與糧食產量常年位居七國首位,最後卻落得國內大貴族紛紛割地自治,楚王命令都不怎麼管用,被以前從不被他們看在眼裡的秦國滅了國……

  這裡面必然有這些奇怪思想的鍋吧?

  這都浪費了多少人才?!

  ==·競爭·==

  從郡守處得知朝廷剛下達的政令後,項梁心裡立刻憋了一口氣。

  他們項家人多,即便沒幾個人擅長種地做生意,但靠著之前幾十年學會的知識與本事,也慢慢攢下來一些家底。

  至少將家中男丁全都送去讀書,對項家人而言沒什麼困難。

  但現在……

  他看著其他項家人,表情實在稱不上好看。

  有人小心問道:「可是家中錢財不夠了?」

  項梁搖頭:「錢財倒足夠,只是若將女孩兒送去學校,學費支出翻倍,明年大家就要辛苦許多了。」

  那人笑道:「有錢便好,累不累的,只要孩子好又有什麼妨礙?」

  項梁一頓,視線落在對方身上。

  片刻後,他才想起來這位說話之人因與妻子只生了一個女兒,老了需要仰仗別人養老,所以平日一直比較老好人,輕易不得罪人也輕易不發表意見。

  今日……

  項梁頓了頓,許是覺得未來有了指望?

  按照秦律,一戶人家不得有兩個壯勞力,若孩子長成後不分家,徭役兵役等等都會翻倍。

  項家自然不敢違反。

  可很多事情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兒上和私底下並不是一回事。

  項家雖然去官府分了家、立了戶,但各家的田地特意換了緊挨在一起的,各家賺來的錢財也都交給了大家長項梁。即便大家並未住在一起,卻也仍舊是一個整體。

  項梁看著對方滿眼期望的樣子,眼神閃了閃。

  再看向其他人,果然在其中又看到了好些個滿眼喜悅的項家人。

  項家尚未及笄的女兒其實是比男子更多的——

  這主要是因為項家男丁十二三歲就要隨著父輩上戰場,不一定上陣殺敵,卻也需要做一些後勤工作,父輩與人商議戰況與計謀的時候也會旁聽,只有這般耳濡目染之下,最後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將軍。

  所以項梁之前的打算是,從當前的適齡女孩兒中挑選一部分去學校,剩下的仍舊與過去一般在家讀書識字,學一些針線刺繡就夠了。

  今日叫大家過來,也是想儘快選出去讀書的女孩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