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頓了頓,她笑道,「他們既然已經投靠了秦國,理當一視同仁地發給他們秦人的照身帖,給予他們與其他秦國百姓一般無二的待遇。」

  其實最好的辦法找種植牧草,然後定居在某個地方。

  但當前的牧草品種不是很好,產量也不大,即便是種植牧草也不見得能養活足夠多的牛羊,所以還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給他們劃分活動範圍比較好。

  至於那些幫助了秦國,又不願意投靠秦國的部落,自然就安排到了這些部落的外圍。

  距離秦國同樣不遠,若遇到危險秦軍也能及時趕到,只是想要交易便只能前往幾個郡城的互市,不能進入縣城活動。

  畢竟前者是自己人,後者即便態度友好,也同樣是外族。

  嬴政陷入了沉思當中。

  說實話,林阡的做法幾乎等同於給那些邊境的縣城又劃分了一大塊草原作為轄下領土,縣令需要管轄的範圍擴大,甚至有可能超過郡守實際管轄的面積。

  但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已經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了。

  至於郡守與縣令的管理範圍等問題……

  李斯疑惑:「陛下,為何一定要將這些匈奴交給附近的縣令管轄?直接給匈奴部落的族長一個縣令之位,單獨劃分一個縣,讓其直接接受郡守的管轄豈不是更好?」

  嬴政一頓,點頭:「此話有理!」

  讓匈奴可以進入某個縣城,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需要接受該縣城縣令的管轄。

  他舒緩了眉眼:「既然最大問題已經解決,便直接採納谷豐侯的建議。諸位若還有任何疑慮,還請儘快提出,大家一起商議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再有,還請諸位愛卿商議一下該如何劃分草原領土,又該如何分配。」

  李斯開口:「匈奴一貫以實力為尊,彼此也清楚對方實力,不如等草原劃分結束之後,讓他們自己決定各自在什麼地方生活……」

  -

  匈奴之事最後以頭曼部落丟失近半領土,十幾個匈奴部落主動投靠秦國,獻上了所有領土,並獲得了秦國身份而暫時結束。

  消息傳開之後,秦國周圍的一眾遊牧民族一片死寂,幾乎沒有人敢再催促秦國打開互市。

  等過段時間,互市打開之後,市場也一片冷靜。

  除之前便已經趕到秦國,卻被關閉的互市攔在了城外,又不敢空手而返的遊牧民族的人外,其他部落根本就不敢在這種時候來秦國交易,別說是互市了,他們連靠近長城都不敢。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幾個月後,秦國剛得的草原規劃完畢,十幾個部落進駐「新縣」才有了緩和。

  ……

  不過咸陽早在嬴政的命令發往邊境之後,便沒有再過多關注此事。

  林阡這段時間沒什麼事兒,於是直接被墨家鉅子拉了壯丁——

  當初被嬴政安排編撰教材的時候,原本的安排是李斯王綰二人負責語文和歷史,墨家負責數學,當時雖然已經了編寫科學教材的想法,卻也只是想著要將諸子百家這些年的研究收羅起來刪繁就簡、去蕪存菁。

  可最後前兩人負責的範圍不曾增加,他們甚至還在張良回歸之後,將人請去幫忙。

  墨家卻平白多出了一份教材的編寫。

  雖然《科學》教材最先出了初版,但隨著一群墨家子弟的研究,這份教材仍舊在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為為了這些新的內容,他們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於是乎,原本被安排給他們的數學教材,就這麼被擱置了下來。

  倒也不是說他們一點兒沒編寫,而是……

  林阡看著手中不成體系,且選題不是過於簡單就過於困難的內容,一時間有些發懵——

  雖然她沒正式上過學,卻也在長大後不止一次看過課本。而很顯然,這一份教材與林阡印象中的教材完全無法相比。

  她有些疑惑:「你們的科學教材不是編寫得很好嗎?」

  林阡當時也看過,那本教材完全稱得上是條理清晰,講解的知識點與舉例也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難易得宜,與眼前這一份教材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鉅子嘆氣:「關鍵是騰不出太多時間。」

  但……

  「也有參照物找錯了的原因。」

  「參照物找錯了?」

  鉅子點頭,解釋道:「夫人許是不知道,前人其實早有寫過數學相關的書籍,名字叫做《九章算術》,雖然在流傳過程中遺失了一部分,但剩餘內容仍舊足以讓許多人鑽研一生。」

  「除去《九章算術》之外,民間也流傳著一些諸如九九乘法的內容。」

  「雖然聽著簡單,但應用廣泛且容易學習,是很好的學習內容。」

  墨家在接到編寫數學教材的任務後,是認真收集了相關資料的,但問題是,他們在將資料整理完畢後,沒有太多時間去進行更仔細的挑選與編寫。

  鉅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們還是更喜歡研究科學教材。」

  林阡無奈,想了想道:「無事,我回去想想。」

  她以前也許沒辦法,也不敢接下教材的編寫,但林阡不是前段時間剛與現代世界聯繫上了嗎?

  化學物理這些學科的知識也許還會因為星球與物質的不同產生或大或小的差別,數學這種絕對理性客觀且通用於任何世界的學科,卻並不存在會因為世界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的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