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阡:「……」

  【陛下放心,我們什麼都沒看見。】

  嬴政:「……」

  他回頭看了大臣一眼,直接轉過頭,拉著林阡就進門了。

  林阡輕輕嘆了口氣,乾脆不管了。

  【反正都被看到了……】

  -

  眾人坐下後,嬴政與林阡去偏殿換了身衣服,然後才回了主殿。

  坐下後,嬴政直接問道:「眾位愛卿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李斯趕緊開口:「回陛下,邊關幾大郡城傳出消息,說是今年邊關冬日格外寒冷,邊關外的外族人今年許是會遇到不小的風雪,日子恐怕難過。」

  嬴政凜然:「草原遭了災?」

  李斯點頭:「雖說不曾有具體消息傳出來,但九原郡與隴西郡等地在冬天出現了不少外族人。」

  草原的冬天比中原寒冷得多,一般而言,那些外族人在冬日大多時候只會找一個背風的地方暫時定居下來,平常只餵一些秋天囤積的干牧草,並不會到處亂逛。

  畢竟草原本就方向難辯,冬天風雪交加,迷路的可能更是大大增加。

  而一旦迷了路,多半只有死路一條。

  能讓許多外族人在冬天出現在邊境城市,看來今年外族人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

  林阡想了想,道:「雖然需要做好防備,但最好還是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發起戰爭。我之前聽林陌提起,去年冬春外族人與隴西郡、九原郡等地的百姓關係有所緩和,今年即便遭災,也未必所有外族人都會如往年般南下劫掠。」

  是的,不是所有人。

  林阡並不會天真到,認為所有外族人都不會南下劫掠。

  張良點頭:「確實如此。微臣去年在邊境流轉,曾親眼見到過許多外族人抬著牛羊與羊毛去九原郡、隴西郡等地交換糧食,並未直接搶劫。」

  頓了頓,他再次開口道,「若陛下決定攻打外族,外族人南下劫掠倒是個很好的藉口;但若陛下近兩年不準備攻打匈奴、月氏等外族人,最好不要挑起爭端,讓那些外族人自行將內部的麻煩解決掉比較好。」

  嬴政看向張良:「廷尉有何計策?」

  張良想了想措辭:「一旦外族人遭災,勢必會有一部分人南下劫掠。但我們未必需要與之正面衝突,直接告訴那些在冬天來邊境交易糧食的外族人,一旦前來劫掠的外族人超過了多少個或多少批人,便取締互市,不再與外族人交易。」

  若平時頒布這樣的條例也許無人在意,但在冬天……

  南下劫掠的外族人雖然殺人,但也會被人殺,甚至於被殺的機率還不小。

  不是每個人都想冒著生命危險去搶別人的糧食,畢竟在互市開啟後,他們已經有了更好更安全的獲取糧食的辦法。

  真要遭了災,及時帶上牛羊肉去互市換些更容易保存的糧食難道不好?

  這條規定若真頒布,那些不願南下劫掠的部落與想要南下劫掠的部落勢必會有所談話,就算不能徹底杜絕外族人南下劫掠,至少也能給邊關士兵減少一部分壓力。

  嬴政點頭:「可,諸位愛卿商討一下具體細節,最好在春日到來前將命令下達各大邊關城市。」

  李斯等人紛紛應是。

  ==·單車·==

  雖然邊境可能打仗,但只要不是大規模的戰爭,此事對秦國也算不得多重要。

  常與西羌諸部打交道的秦人早已習以為常。

  何況,如今還是冬天。

  當諸位大臣將張良提出的計謀「加工潤色」,命人送去了各大邊關城市後,所有人便有志一同地將此事拋在了腦後。

  林阡倒是沒有完全忘記——

  她想著隴西郡、九原郡等地與草原相距不遠,既然草原的外族人日子難過,當地氣候說不準也會比較寒冷。

  於是她找到筱,讓其多送了一些棉衣到九原郡等地。

  筱聽了還笑:「當地這一年多與外族人交易,可攢下了不少毛線,再者不還有火炕可以取暖?但凡能吃飽飯的人家,就不可能受凍。」頓了頓,她補充,「若連毛線都買不起的人家,就算送了棉衣過去,應也是買不起的。」

  除非像是之前一樣,同意百姓欠帳買棉衣。

  但九原郡等地又不曾受災。

  林阡頓了下,想起一樣東西:「你們每個月應該都會派人送貨去九原郡等地吧?」

  筱愣了下,點頭:「對,每個月都會送棉衣棉花過去。」

  畢竟邊關也不太適合棉花生長。

  林阡點點頭,找到墨家鉅子做了許多熱水袋,又特意請人用黏土燒制的缸蓋與竹子編織出了許多灰爐出來,然後趁著筱派人送東西去邊關的時候一併將東西送了過去。

  灰爐比較少,畢竟這玩意兒看一眼就能做,熱水袋倒是做了滿滿一車。

  林阡從花手上換來的橡膠樹苗種到了西雙版納,如今還未長成,但花那邊的橡膠林每日都能採集十來大木桶的橡膠,這段時間除了提水機、蒸汽機與自行車需要用到橡膠外,暫時還沒有用處,全部做成熱水袋還能消耗掉堆積起來的橡膠。

  筱知道灰爐與熱水袋的取暖作用後,還問林阡要去什麼地方買。

  畢竟火炕地暖再好,也只能在室內享受到。

  筱整日在外奔忙,即便全副武裝也仍舊覺得冷得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