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還不是人流量的頂點。

  畢竟這時候的人們還只是為了嬴政親筆題字的噱頭前來看個究竟,真正想要購買兩本書的人還是少數。

  然而等其中一部分人出於好奇將某本書——

  基本都是更便宜的《字典》買回家後,一打開,瞬間就被寫在書籍扉頁上面的《字典使用指南》吸引住了目光,等真正用過之後……

  《字典》的好處一下就被發現了。

  達官貴族與那些富商巨賈還好,他們就算沒有字典也有其他渠道學習文字與書籍,倒是對《字典》的用處體會不深。即便好到了其好處的,更多也是為自己以及家族的未來而憂慮。

  但尋常百姓,尤其是那些很難找到老師教導的女孩兒就興奮了——

  只要有了《字典》,她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將所有文字的學會,然後進入學宮學習秦律!

  再加上字典那麼厚一本書,竟然只賣十個錢,但凡家中有孩子的百姓便都會拿錢去書肆買本《字典》回家;即便家中沒有錢的人,若孩子已經到了可以進入學宮學習的年紀,他們也會勒緊褲腰帶擠出來或者乾脆到親朋好友家借幾個錢將其買回家。

  至於《字海》,一開始也不曾引起有錢人的注意。

  就算有人購買這本書也都是衝著封面上的文字是陛下親筆題寫去的,裡面的內容根本就沒人在意。所有人都只是將其當做質量更好的《字典》而已,並不覺得這本書就值這個價。

  一直到有人發現《字海》不但質量比《字典》更好,內容也比《字典》多了好幾倍後,這些人才將注意力放在了這本書上。

  而這一放,識貨的人就撒不開手了。

  因為《字海》不但包括了《字典》的所有內容,裡面還拓展了許多相關知識,這一本書都能頂上好幾本書了。

  哪怕不用來查找文字,只是將其當做故事書看都沒問題!

  而且兩千錢一本的書籍,雖然貴,但從書肆買走的時候看著那些百姓羨慕的眼神……

  嘖,值了!

  這兩本書上市後,沒多久就脫銷了。

  好在負責此事的墨家早有準備,提前印刷了一批書放著,書籍脫銷之後很快就通過水泥路送往了全國各地。

  -

  《字典》賣得不錯,學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畢竟嬴政一開始的想法便是,等《字典》編寫出來之後就要開始考慮開設學校。

  天下太平了幾年之後,嬴政將秦律與軍爵制結合之後的缺點看得格外清楚——

  在需要打仗的時候,嚴苛的秦律與軍爵制度的結合就像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劍,可以掃平外部的一切障礙;但等天下太平後,軍爵制有名無實,嚴苛的秦律卻一如往常地在這片大地上橫掃一切,這把由秦律與軍爵制組合而成的利劍便開始腐朽,成了大秦的拖累。

  天下太平這幾年,全國各地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成為刑徒的百姓高達幾十萬。

  原本這些刑徒可以通過參軍洗刷罪名,但如今無仗可打,這群數量龐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穩的隱患,甚至仍舊持續不斷地在繼續增加著數量。

  當務之急當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對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還急需一種可以取代軍爵制的選拔人才制度。

  林阡對此的意見是:「開科舉。」

  是的,林阡雖然知道高考的好處,但並不認為當前環境適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聽過科舉制的具體流程與考試內容之後,對其相當不以為然:「雖然聽起來更公平,也確實比現如今的舉薦制更優秀,但你提及科舉考試內容中,除考上秀才後會有的『策論』與算學考題比較有用外,其他考題似乎並無太大用處。」

  而且……

  嬴政皺眉,「如果考試範圍只涉及四書五經,不會出現考試幾次後就再也找不到考試內容?」

  科舉並非只有殿試而已,一共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而除了會試與殿試是全國考生都到京城去參考外,縣試與府試是在各地縣城舉辦,院試與鄉試則都在州府舉辦。

  縣試與府試還好,基本全是背誦題,全國各地沒什麼差別也不需要避嫌。

  但院試與府試的考題在每次考完之後都要送去京城存檔,以備以後查閱。而只要是送到了京城的考卷,為了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已經出過的考題就不被允許出現第二次。

  全國那麼多的州府,考試的範圍又只有那麼幾本書,最後的結果……

  林阡張了張嘴,有些想要反駁吧,卻又找不到理由。

  她嘆了口氣,回答了嬴政的問題:「一般王朝的開端出題會比較隨意,越是後面的科舉,考題就會愈發奇怪,甚至還出現了一種截搭題。」

  嬴政好奇:「截搭題?」

  林阡想了想,解釋道:「就是把一本書的某一句或半句話與同一本書中不同篇章、不同段落,或不同書籍中的完全不相干的兩句話湊在一起組成一個考題。」

  嬴政皺眉:「……」

  他本就更希望直接推行林阡之前提及的學校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考試制度,如今聽了科舉考試的情況後,更是對其毫無興趣。

  林阡解釋:「但我們那個時代所用的考試制度其實也是從科舉考試中脫胎出來,同樣是一級一級地考上去,只是教學內容有所不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