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阡也知道自己是在自找麻煩,但大家同為女性,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幫幫忙自己也會開心。

  再者,這事兒本就與她脫不開關係。

  林阡問過幾位夫人後,很快敲定了時間,並派人通知了王翦等幾位將軍。

  不過最後的地點並非是在後宮——

  一則這地方嚴格算來屬於嬴政,讓一群將領跑到後宮與嬴政的前·后妃見面,怎麼想都有些彆扭;二則嬴政常年待在宮中,讓這些人在宮裡見面也不一定能放得開。

  於是林阡在斟酌之後,選定了自己當初買下的是一座宅子。

  十二萬豪富遷入咸陽之前,林阡買了不少地皮與房產,等人來到咸陽後賣出大半,卻還剩下了幾套留著以備他用,如今用來搞聯誼倒是是正合適。

  這種場合也不適合有外人在,於是林阡直接帶著人收拾出了一頓自助餐,便直接帶著人走了。

  除了幾個留下來以防萬一的士兵,這地方便再無他人。

  不久,先是幾位夫人入內,而後才是一群正當盛年的青年將軍走入宅院。

  ……

  當天情況如何林阡並不知道,但最後的結果相當喜人——

  所有有意請嬴政賜婚的夫人全都找到了合意的丈夫人選,剩下那些不曾被幾位夫人相中的將軍中,也有幾位因為人品與前途太好,得到了她們的引薦,成功與當初提前離開咸陽宮的幾位夫人見了面,又成了好幾對。

  最後,便是等著嬴政賜婚了。

  所有人都等著他反應。

  嬴政的反應就是,毫無反應,拿到名單後便刷刷幾下寫好了聖旨,直接交給內侍前往各處宣讀。

  中間沒有一絲猶豫。

  ……

  消息傳開之後,百姓紛紛將此事當做趣事一般談論,但如嬴政預料那般,此事之後他在民間的形象果然獲得了改善——

  以前還只是雖然心繫百姓,但確實有些兇惡,如今百姓再提起嬴政,就多了幾分隨意。

  似乎在百姓看來,願意將后妃放出去生活的皇帝不會是個惡人。

  百姓原本對嬴政諱莫如深,平常是連提一句都不敢的,如今倒是有了改善,雖然說與他相關的事情大多是讚揚或者是沒什麼真實性的傳說,但至少對他沒了恐懼。

  ……

  此事帶來的效果朝臣都看在眼裡,心裡對此愈發沒了意見。

  倒是早早離宮的趙夫人等幾位夫人,以及還留在後宮的那些生育了子嗣的夫人們在聽聞此事後,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兒。

  尤其在不久之後,聽說了這些再嫁的夫人很受夫家尊敬,日子過得不錯後,心裡更是悵然。

  但她們與那些改嫁的夫人並不一樣,於是只能當做不知此事。

  林阡這次倒是想到了其他人的反應,也試圖為她們求情。

  但……

  嬴政說得清楚明白:「改嫁沒問題,寡人也不會介意,可一旦改嫁,她們最多只能與子女如親戚一般走動,再不能要求子女贍養她們,若子女不孝,她們也不能以父母的身份上告。」

  林阡聽得這話,愣了許久。

  好一會兒後,她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段話來——

  「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引用史記】

  ==·玻璃·==

  這句話的是,丈夫如果像是種豬一樣跑到別人的家裡與自己妻妾外的女子發生關係,其他人將其殺了也沒有罪,這樣男人才會遵守道德;做妻子的若是逃跑另嫁,兒子就不能認其為母,這樣世間的風氣才會得到肅清。

  前一句很多人都聽說過,暫時不做敘述。

  後一句很少有人知道,卻有很多史學家認為,這一條法律極可能是秦始皇對其生母趙姬的回擊。

  林阡原本半信半疑,如今卻覺得……

  應該是真的。

  因為在這條法律前還有句「有子而嫁,倍死不貞」,而沒有另一句對男性通、奸表示斥責與鄙夷的話。

  只看這句,就會以為秦始皇對改嫁的女子意見更大。

  但偏偏他最後定下的法律,反倒對通、奸的男性更狠:丈夫通、奸後被殺了也是白殺,做妻子的逃跑改嫁卻只是不許兒子認她當母親。

  林阡當初在史書上看到這段的時候就覺得這話前後矛盾——

  尤其那句「子不得母」,更是突兀無比。

  但看嬴政如今的選擇,林阡不得不相信,歷史上的秦始皇會選擇寫下這樣一句法律,很可能真的是對那位趙太后的還擊。

  而既然知道了,林阡就不好再說其他了:總不能讓嬴政委屈自己去遷就他人。

  一則嬴政肯定不願意委屈自己;二則林阡也不願意他委屈了自己。

  於是她沉默之後,什麼都沒有說。

  嬴政遲遲沒聽到林阡開口,正想問問她怎麼了,卻不想竟看到林阡滿臉心疼地看著自己,連帶她頭頂的小號林阡都滿臉心疼地抱著淚眼汪汪的小號嬴政。

  嬴政:「……」

  不是,你腦子裡在想什麼東西?

  他開口正想問話,卻見林阡遲疑之後,伸手抓住了自己的手,似乎想要安慰自己。

  嬴政:「……」

  算了算了,誤會也沒什麼。

  -

  林阡到底還是將嬴政的話告訴了那些夫人,一群人沉默許久之後,到底沒有再多說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