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阡搖頭:「我不太喜歡味道苦澀的飲食。」

  嬴政端起茶杯上喝了一口,遺憾搖頭:「那有點可惜。」

  林阡失笑:「不可惜,等甜菜與甘蔗的數量長到可以榨糖的地步,我可以做一些奶茶來喝。」

  奶茶?

  需要糖才可以製作的食物,應該是甜的?

  嬴政心裡不免生了幾分期待。

  ……

  兩人之間氛圍融洽,聊天內容一般人也不太能插進去。

  坐在下首的李斯與王綰對視一眼,不由無奈苦笑。

  林阡先一步注意到二人反應,趕緊端正態度,認真等著嬴政與李斯、王綰二人說明情況。

  林阡是被嬴政叫來。

  內侍與林阡說的是今日李斯與王綰入宮匯報字典編撰的進度,提及字典的編撰進程雖然已經進行了大半,但就在這時候,程邈帶著一群人又在隸書的基礎上,研究出了一種比隸書更容易書寫也更容易雕刻的楷書。

  負責字典的李斯與王綰——

  是的,王綰。

  王綰辭官之後意志消沉了一段時間,還曾想過是否要回到老家養老。

  但其他工作尚且有人接替,負責編撰字典的人手基本全是李斯與王綰二人的門客與屬官,王綰被罷相之後,他的門客與屬官心中憂慮,幹活兒來更是丟三落四靜不下心。

  李斯見狀覺得不行,於是主動找到嬴政請示,提出希望可以將王綰請回來專門負責字典的編撰工作,這樣他作為丞相能騰出空去做更多的事情,王綰的存在也能安一安其他人的心。

  嬴政本人雖然對王綰提出分封制有些不滿,卻並非對他本人有意見。

  何況王綰確實為秦國做了許多事,於是便點頭同意了李斯的請求,並親自給王綰下了一道言辭懇切,希望能請他出山編撰字典的聖旨。

  這道聖旨對王綰來說也算一道及時雨:因為是與嬴政政見不合而被罷相,王綰與他背後的王家在咸陽的處境並不很好。若非還有李斯並馮去疾時常照拂,指不定有多少喜歡落井下石之人對王家出手。

  嬴政一道聖旨,至少讓人知道了他對王綰本人並無意見,能為他與王家擋掉不少麻煩。

  至少不會有人再打著嬴政的旗號去欺負王家人。

  王綰與李斯是讓人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默契,兩人再次合作之後,王綰又更加認真努力,於是字典的編撰進程更是一日千里。

  但誰能想到,中途會出現一個程邈?

  兩人這次便是入宮問問嬴政,字典到底是採用隸書雕刻還是楷書。

  當然,他們也有順便讓嬴政看看字典的內容有無問題,若是有問題的話他們也能及時改正。

  這也是林阡會被叫進宮的原因。

  在場眾人,除了林阡之外可都不曾見過字典的模樣,字典編撰的內容是否出現了差錯,自然需要她這個唯一見過字典的人來把把關。

  嬴政看了眼隸書與楷書書寫的文字,幾乎沒有猶豫,便直接選定了楷書:「橫平豎直簡單明了,筆畫清晰更容易書寫,就它了。」

  李斯與王綰並不意外,又將已經編撰了大半的字典初稿呈上。

  嬴政自己留了一半,將另一半交給了林阡。

  林阡拿起初稿就開始翻閱起來,因為書籍內容尚未編撰完成,所以不涉及目錄索引等部分,她只需要看看每個文字後面的注釋等內容。

  她自認對文字的了解不如李斯與王綰等人,一開始就沒打算多看。

  林阡關注的,是每個字的引申內容。

  翻了沒一會兒,對內容有所了解之後,她便將初稿恢復原狀放到了一旁。

  嬴政看得更仔細一些,但也沒用多久就放到了一邊。

  他看向林阡:「說說看你的想法?」

  林阡猶豫之後開口:「丞相與王編撰不愧是飽讀詩書的博學之人,這上面每一個字除了字義之外,連每個字的來歷與發展,甚至相關典故也都寫得清楚明了通俗易懂。」

  李斯挺直脊背:「谷豐侯可否發現了什麼不妥?若有,還請不吝賜教。」

  林阡點了點頭,遲疑著說道:「但對初學者而言,內容太多了。內容越多,書籍的價格就越貴,也就會有更多人買不起。那些初學者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即便這些年日子富裕了一些,也不太可能拿得出太多錢購買一本過於昂貴的書籍。」

  她其實一開始就提過不要給字典添加太多內容,但之前沒說什麼理由,所以王綰李斯許是沒放在心上,仍舊給每個字都延伸出了非常多的內容。

  這簡直不像是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科普讀物了。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一張A6大的紙上,兩頁竟然只能記錄三個字的內容,若後續全部按照這個規格來編撰,那完全可以想像這本書真正編撰好後到底有多厚又有多貴。

  幾萬個字,怎麼也得需要一兩萬張紙吧?

  即便不算印刷成本,光是這些紙的成本……朝廷總不能賠本賣字典吧?那豈不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這又不是林阡前世生活的那個時代,國家願意花錢將所有孩子都送進學校讀書培養人才。

  李斯與王綰對視一眼,而後主動開口:「我只是認為,在字典中加入更多的內容,可以讓百姓學到更多的東西。」

  林阡反駁:「可是如果買都買不起,書里有再多的內容又有什麼用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