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嬴政擺手:「無妨,謹慎些也好。」

  說著,他來到門口,而後視線輕而易舉就被地面的青灰色抓住了所有視線。

  當初墨家鉅子說要先在自己的工作間鋪滿水泥,看看效果如何的時候,林阡便根據前世看人裝修的那些視頻中學到的小技巧告訴了他。

  前面用水泥、砂石與水混合,均勻鋪滿地面並用平整木板將地面刷平的過程並不需要教。

  但在做完這些後,其實即便水泥凝固也不可能出現光滑如鏡面的地面——

  在這之後,還需要趁著水泥地面剛刷好的時候,在上面灑上一些水泥粉末,然後用乾淨光滑的木板再平刷一次。經過這樣一道工序的水泥地面,在凝固之後就會變得異常光滑,摸起來和鏡面也沒有絲毫差別。

  而墨家鉅子採納了林阡的建議,所以這個工作間剛鋪好的水泥地面就顯得有些顯眼。

  晨曦剛露,霞光灑落在上面,竟還反射出了些許炫目的色彩。

  在大部分地面還是泥土,最好也不過鋪上青石板的地面相比,這種光滑細膩的地面單單只是看著就覺得格外奢侈。

  嬴政眼裡也有幾分驚嘆,他看向墨家鉅子:「這水泥真的幹了?」

  墨家鉅子點頭,為示範還彎腰在地面上狠狠摸了一把,然後起身將手抬起來給嬴政看。

  嬴政順勢看去,只見鉅子手上仍舊乾乾淨淨,不染一絲塵埃。

  他眼睛亮了下,抬腳踏上了地面。

  走了幾步回頭看去,除了幾個從外面沾染的泥土腳印,果然不曾在水泥地面上發現半點兒痕跡。

  嬴政又在上面重重蹋了幾下,離開原位後仍舊不見半點兒痕跡。

  他看向林阡與墨家鉅子二人,表情相當滿意:「這水泥果真神奇,只是不知運送可方便?產量幾何?用水泥鋪路又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耗費多少人手?」

  林阡主動站出來:「水泥可以和稻米一般裝入尋常麻布做的袋子裡面,只需要在裡面縫上一張紙就夠了;而只要原材料足夠,再多修幾個煅燒水泥的窯爐,產量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於在規劃好了道路的路線後,還可以根據路上經過的一些石灰石產地地點就近起窯爐,生產與運送都會簡單不少;而用水泥鋪路只需要找人將地面挖開,大致平整就夠了。」

  現代修路要考慮到運貨的大貨車從上面通過的載重問題,所以修路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但春秋戰國時期根本不存在載重好幾噸的大貨車,能在馬路上通行的最重的車輛也不過是載了幾百斤貨物的馬車而已,就算只是鋪了水泥而沒有其他工序,這樣的道路也完全夠用了。

  至於需要耗費多少人手……

  林阡轉頭看向墨家鉅子。

  鉅子會意,解釋道:「如微臣這個房間一般大小的地面,只需要四個人耗費將近半個時辰就差不多可以鋪好地面。但那樣的路面比較粗糙,想要弄得如眼下這般光滑,還需要有人花費大概兩刻鐘的時間修整。」

  四個人一個攪拌水泥,一個運送,一個鋪地,一個用木板修整。

  墨家子弟又都是干習慣了手工活兒的人,做起事情來又快又仔細。讓尋常百姓鋪平地面許是需要更長時間,但分工合作的話也不會慢到哪裡去。

  林阡掃了眼,墨家鉅子的工作間算是墨家最大的房間,該有兩百平左右。

  這麼大的地方用一個多小時將鋪好了水泥,速度應該算很快了?

  不過……

  林阡提醒:「用水泥鋪地面和修路要求並不一樣,房間的地面因為只有人在上面走,所以弄得光滑一些並不影響走路,看起來還美觀。但修路的話,因為會有很多馬車在上面走,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弄得過於光滑,不然車輪在上面行駛的時候容易打滑。」

  墨家鉅子點頭,將這點認真記在了心裡。

  嬴政笑著看了林阡一眼,心裡對水泥的效果非常滿意:「若如此,修路之事便可以儘快提上日程了。」

  -

  這日,筱被家裡人從再次擴張的紡織廠火急火燎地叫回了家。

  她到家的時候,父母正在廚房做飯。

  筱母在灶台上忙活,筱父就在旁邊打下手。火灶的旁邊堆著一些黝黑髮亮的石頭模樣物品,灶膛裡面也壘著一些正盛放著熊熊烈焰的黑石頭,筱父除了時不時就需要將灶膛裡面的渣滓掏出來,倒是不需要時刻盯著灶膛裡面的火。

  見到筱進門,她父母立刻笑著和她打了個招呼。

  一家人用過了午膳,筱這才從父母口中知道了他們將自己叫回來的原因——

  咸陽城附近的造紙原材料被消耗許久,許多原材料已經很難找到了。

  其他如草紙這種原材料隨處可見還容易栽種的還好說,就算原材料真被用完了官府也不會管。

  但筱家用來造宣紙的原材料可都是經過特意挑選的竹子與某種年份不長的樹木,眼瞧著咸陽城內的竹子與樹木被砍得越來越多,即便百姓都有按照法律種上新的,官府如今已經不許他們隨意砍伐了。

  筱有些無奈:「我之前不是就提醒過你們,不要再到野外去砍伐竹子與樹木,要自己開荒種一片竹林與小樹林出來嗎?」

  她父母眼神飄忽,不敢與她對視。

  筱嘆氣:「官府下令,我也沒有辦法。好在竹子這東西長得快,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幾乎一場春雨就能往上竄出一大截,你們現在去移栽一些竹子來種上還趕得及,至於另外那種樹,也只能先高價求購了,反正宣紙的利潤高,買樹也不會虧了本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