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共十萬字的書籍,就算分成上中下三冊書籍,一冊也有三萬字。

  長達三萬字的雕版模板,中間但凡雕刻的文字出了錯、字體大小不一、不小心弄出了劃痕,整個模板都只能廢棄不用,出錯率這麼高,成本怎麼可能不高?

  王綰看著林阡,表情變得有些難看:「有、有什麼不對嗎?」

  能有什麼不對?哪兒哪兒都不對!

  林阡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直接問道:「我能知道,您一開始為何會選擇用這種捲軸的方式裝訂書籍嗎?」

  王綰疑惑:「以前都是這樣這樣裝訂的?」

  林阡終於明白過來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她嘆了口氣,解釋道:「因為雕版容錯率太低,所以在雕刻模板的時候,匠人就會儘量縮小雕版的篇幅以及上面可以承載的文字數量。人為減少文字數量後,雕版的容錯率就大大提升了,而且即便某一塊小的模板出了錯,也不會影響到了其他模板的使用。」

  王綰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林阡這話的意思,當即瞪大了眼睛。

  林阡將書冊拉……拉開一小半,而後按照自己印象中A5紙張的大小,伸手從中間比劃了一條線出來:「一般將紙張裁剪成這種寬度就夠了。這般大小的紙張一頁也就可以記錄幾百個字而已,模板出錯的概率低,大家看書也更方便。」

  李斯皺眉:「但若裁剪成這般大小,豈不是無法用捲軸的方式裝訂?」

  林阡點頭:「有另外的方式。」

  她意圖和大家說清楚,無奈手邊沒有實物,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讓大家明白。

  嬴政坐在上方,看著林阡頭頂那急得團團轉的小人兒,以及她手邊拿著一本四四方方、還在右側寫上了「韓非子」三個大字的……書籍?心裡有了數。

  他轉頭看向內侍:「去取幾張廢棄的紙張過來。」

  如今咸陽城已經大範圍地出現了一些紙張,各地官吏也都開始使用,嬴政手中自然也有不少。

  不一會兒,內侍便拿來了一沓用過的廢紙。

  林阡看了嬴政一眼,抿了抿唇:「勞煩這位內侍幫忙將這些廢紙裁剪為我方才比劃那麼大小,然後全部重疊在一起,再在其中一側按照相同的間距打出一排孔。」

  頓了頓,她補充,「若可以,請幫我找一根可以從孔洞中穿過的細繩。」

  林阡說完要求,那內侍便立刻拿著紙張離開了大殿。

  其他人面面相覷,將她之前所說的話都回想一遍後,心裡隱隱已經有了些許靈感,但因為尚未看到實物,腦中影像仍舊模糊朦朧看不清楚,只能靜等林阡示範。

  好在時間不久,內侍便將裁剪並打了孔後的紙張拿到了大殿,同時還帶來了一根細小的麻繩。

  林阡接過道謝,而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兒開始用麻繩在孔洞中來回穿梭。

  不過片刻,她就按照古書的線裝本方式將所有紙張固定到了一起,打了結後將線頭藏在書中,直接遞給內侍:「還請陛下預覽。」

  內侍接過線裝本後,直接呈交給了嬴政。

  嬴政面色已有了鬆緩,接過後深深地看了林阡一眼才抬手翻開了第一頁:「確實比捲軸翻閱起來更方便,也更容易一手掌握,輕易不會滑落在地上。」

  王綰瞬間激動起來:「陛下,可否將線裝本交給微臣查閱一番?」

  嬴政頓了下,伸手將線裝本交給了內侍。

  內侍接過轉交給王綰。

  王綰剛拿到手,後方的李斯便忍不住朝著王綰的方向探了探身子。

  但此時的王綰已經全身心沉浸在了線裝本上,他認真地回憶著林阡方才穿線的動作,順著那些孔洞模擬著該如何裝訂其他書籍,以及有了這樣的裝訂方式後,雕版印刷又是否真的可以降低成本,給大秦的書籍傳播帶來別樣的生機。

  等將線裝本徹底弄明白後,他已徹底被打開了思路,進而聯想到了不少其他的裝訂方式,只是認真思索後卻都覺得不如線裝更方便。

  王綰有些慚愧:「之前是在下想當然了,應該在雕刻模板之前就找谷豐侯問清楚情況的,在發現雕刻模板出錯率過高,其消耗的成本已經徹底超過了手抄而不適合推廣書籍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止損,思考是否有什麼地方被我疏忽了才是……」

  林阡趕緊擺手:「是我疏忽了才對。還望相國不要怪罪我耽誤了您這麼多時間。」

  王綰失笑:「與谷豐侯有什麼關係?我既然負責此事,本就該在發現捲軸裝成本過大的時候其他方式,而不是硬要在捲軸裝這個方向上死磕。」

  說完,他忍不住嘆了口氣。

  林阡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安慰。

  她並不覺得這事兒錯在王綰與李斯,一則因為他們本就習慣了竹簡那種編書成卷的方式,一時間想不到也情有可原;二則確實是自己這個知道線裝方式的人想當然了,沒有在第一時間說清楚。

  事實上,從古到今書籍的裝訂方式其實經過了好幾代的演變。

  從最開始竹編方式,到之後的捲軸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一直到明清時期才終於發展出了線裝方式。

  但林阡已經習慣了線裝本,之前也不曾刻意了解過其他裝訂方式,所以……

  她覺得自己應該向王綰李斯二人道歉:若她一開始就將線裝的方式告訴了王綰,也不至於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