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見林陌與蒙毅等人毫無異色,張良果斷忽視了這個疑點。

  內史騰清點了一下土豆與玉米的數量,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些糧種雖然不能彌補去年的損失,卻也可以讓百姓高興不少了。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要如何分配這些糧種了。」

  林阡將糧種交給內史騰後,就不願意再管其他事兒了。

  這屬於潁川郡的內政,她一個太倉丞還是插手為好,容易招人厭煩。

  張良卻看向林阡:「這些糧種需要支付谷豐侯錢財嗎?」

  林阡一頓,遲疑道:「我並不怎麼缺錢。」

  嬴政直接將布莊的所有收入交給了林阡,她是真的不缺錢,各種意義上都是。

  張良點了點頭,笑道:「若是谷豐侯不要錢的話,咱們潁川郡府衙總不好找百姓收錢?」見內史騰點頭,他繼續道,「若如此,草民倒是有了一個很不錯的法子。」

  所有人好奇地看向張良。

  張良笑了笑:「前些日子的失蹤案雖然已經真相大白,但當時編造的一些流言只怕也被不少人記在了心裡,如今沒發生什麼意外倒是風平浪靜,日後一旦遇到點兒什麼天災人禍,老百姓恐怕會生出不好的聯想。」

  林阡瞬間坐直了身體:「你有辦法消除那些影響?」

  張良點頭:「老百姓會聽信這種流言,無非是因為大家雖然認可了秦王的統治,卻還不曾轉變想法,真正地認同自己秦人的身份。」

  「如咸陽城的百姓,即便發生了天災,也絕不可能認為是秦王暴政、秦律嚴苛而導致的天降神罰。」

  並非秦人不迷信,而是因為他們從不認為秦王暴政,秦律嚴苛。

  張良認真解釋:「而想要讓百姓認同自己秦人的身份,就要讓他們知道當秦人有多好,而不是秦王有多凶,秦律有多嚴苛。」

  林阡有些無奈,刻板印象這種東西真的是害人不淺。

  除了老秦人,只怕其他各地的百姓對秦國的印象就是「秦律嚴苛」,想要洗刷掉這個印象還真沒那麼容易。

  張良卻給出了解決辦法:「這並不難,只要將秦國這些年發生的那些案件中挑選出一部分,給百姓生活帶來了好影響的案子,以及陛下全國推行的糧種對秦國百姓生活帶去的影響,中間發生的一些有趣故事等等編撰成小冊子,再以谷豐侯手中的糧種為報酬,命其走街串巷四處宣講,聽得多了,老百姓自然會由衷地認可自己秦人的身份。」

  內史騰驚異地看著張良:「這法子有用嗎?」

  張良眼神複雜:「必然是有用的,畢竟……草民正是看了秦國這些年的變化,親眼目睹了咸陽百姓的生活,又深入了解了各地小吏是如何依照秦律判案後,才會……」

  由一個反秦積極分子,突然倒戈,變成了一個願意為秦國效力的人。

  ==·魏亡·==

  內史騰瞬間明白了他言下之意,頗有些好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陛下一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你真能做出一番成就,以後前程絕對差不了!」

  張良愈發放心,笑著點了點頭。

  內史騰想了想,乾脆道:「這個法子既然是你想出來的,便由你親自去落實,放心,無論是郡守府衙中的官員還是我的門客、幕僚,你若需要都可以直接請他們幫忙。」

  張良眼神一動,趕緊開口道謝。

  內史騰擺擺手:「你要真能將此事做好,我在陛下面前的印象也能變好。」

  昌平君被送到他這兒後沒多久,就搞出來了一個爛攤子,內史騰作為潁川郡的郡守,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陛下的斥責。若非這潁川郡正是他當初帶兵打下,就憑昌平君搞出來的事兒,他怕是早就被撤職了。

  若能處理好後續,他也能安心不少。

  兩人三兩句話,就敲定了整件事。

  林阡卻還在為張良提出的辦法而震驚:思想宣傳與輿論戰這些東西,張良竟然這麼早就無師自通了?

  ……

  糧種對百姓而言,就是自己的命根子。

  若能免費得到多餘的糧種,別說只是走街串巷地為秦國做宣傳了,就是讓他們去干苦活兒累活兒他們也願意啊。

  於是當張良將這些年看過且印象較深的案例,以及他親眼所見的咸陽城百姓這些年的生活與變化,甚至是潁川郡這邊某些百姓的親身經歷編纂成小冊子,讓識字的官吏讀給有心接下這活兒的百姓聽,再由他們走街串巷地宣傳秦律與秦國的好後……

  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潁川郡中便出現了不少以「我們秦人」為口癖的百姓。

  之前失蹤案所帶來的最後一點兒影響,也隨著認可秦人身份的百姓數量增加,而漸漸消弭無蹤。

  -

  嬴政很快就拿到了張良編纂的小冊子。

  他看了許久,再結合潁川郡百姓在聽過小冊子上的內容後的改變與反應,心裡對林阡之前提到的教材需要加入哪些東西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但這些還不急。

  畢竟李斯與王綰二人最近正為了雕版印刷的事情惱火——

  篆書寫出來非常優美,而且容易望文生義,讓人更容易理解文字的含義,但……篆書是真的不適合用來搞雕版印刷,因為出錯率真的是太高了。

  王綰李斯二人因為匠人失敗太多次,都急得親自上陣雕刻模板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