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一開口了,讓陛下誤以為自己與昌平君是一丘之貉怎麼辦?

  就連王翦也沒想到昌平君會在這種時候站出來。

  他錯愕地看了昌平君一眼,心裡直罵娘——

  【這龜孫子搞什麼鬼?想要拿老子給你當墊腳石?老子原本還想著等散朝之後勸李信找陛下再討要二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如今可好……】

  【個混帳玩意兒,老子馬上就稱病,解甲歸田!】

  王翦真的是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恨不能立刻揪住昌平君的衣領將人暴揍一頓。

  就連李信都是懵的。

  【昌平君這種時候不應該避嫌嗎?為什麼他會站出來啊?!!!】

  嬴政的視線落在昌平君身上,眼裡充滿了審視。

  昌平君被他這般看著,頓時心神大亂,但……

  【勇猛善戰的老秦人也就六十萬兵力,加上代北軍與韓燕兩國這些年入伍的新兵也不過八十萬出頭而已,王翦一口討要八十萬兵力,幾乎要掏空整個秦國的兵力儲存,有李信的二十萬兵力在前,又有我主動為王翦站台在後,嬴政絕對不會再讓王翦帶兵的!】

  嬴政瞬間沉下臉。

  林阡的視線在嬴政與昌平君之間來回打轉兒,想起昌平君楚國人的身份,瞬間明白了到底怎麼回事,她當即在心底大喊——

  【嬴政你別管昌平君,他絕對是在給王翦將軍上眼藥!】

  【二十萬士兵打不下來楚國的!】

  【不想打敗仗後再親自去將王翦將軍請出山,你就不要讓李信帶二十萬士兵去打楚國啊!會打敗仗的!】

  第44章 089~092

  ==·惡意·==

  嬴政環視一周,視線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划過,最後落在了略帶幾分急切的林阡身上。

  他斂下眼瞼,道:「其他人的意見呢?」

  大臣不敢回話。

  反倒林阡蠢蠢欲動。

  她咽了咽口水,看了其他人一眼,到底還是鼓起勇氣站了出來:「我、微臣覺得,李信將軍只帶二十萬兵力去攻打楚國恐怕不保險,有被反殺的危險;而王翦將軍提出要帶八十萬士兵去攻打楚國,似乎人數又多了那麼……」

  林阡看了下王翦的背影,眯著眼睛悄咪咪用食指掐住拇指指腹,只留出一點兒空隙,「一點點。」

  【救命,我真的不懂打仗!】

  【但八十萬這個數據真的太誇張了,歷史上王翦將軍不是帶著六十萬兵力就打下楚國了嗎?】

  她不太清楚這憑空多出來的二十萬數據是怎麼來的,卻篤定這數據不對,而李信……

  真要讓李信帶著二十萬兵力去攻打楚國,只會損失慘重。

  林阡不知道還罷了,既然知道這個結果,自然要想法子避免。

  而且……

  她看了眼昌平君,頭頂小人的白眼都快翻上了天。

  這真的是個攪屎棍!

  希望自己第一個站出來後,可以讓其他官員不用再顧忌昌平君,進而暢所欲言吧。

  她到底不懂軍事,更對秦楚兩國的兵力不夠了解,就算想要勸嬴政也拿不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與理由,反倒其他大臣更清楚這兩個數據具體是什麼地方不合理。

  而事實正如林阡預料那般,在她第一個站出來後,其他官員也都沒有了顧忌。

  畢竟……

  陛下對谷豐侯的看重有目共睹,而谷豐侯與昌平君之間根本沒有交集,談不上為他說話,就連谷豐侯都覺得不合理,他們再站出來否決李信的提議也就沒有問題了。

  尉繚緊跟著開口:「回陛下,微臣同樣覺得,二十萬兵力過少,八十萬兵力又太多了些。」

  他比林阡更清楚秦楚兩國的兵力儲備,所以給出了更具說服力的數據,「雖然楚國現如今與當初周朝一般,分封制大行其道,楚國貴族也各自為政,各地貴族沒辦法擰成一股繩來與我大秦對抗,但其國土面積太大,且大多是富庶之地,人口幾乎是燕趙韓魏四國的總和,即便沒辦法將所有兵力抽調出來對抗我秦國士兵,四五十萬還是綽綽有餘的。」

  「李信將軍擅長奇襲,理論上確實可以使用比楚國更少的兵力將其拿下。」

  「但是,在兵力相差足足兩倍還多的情況下,即便李信將軍作戰如神,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應當便是楚國分出兵力進攻秦軍,直接將秦軍隊伍攔腰切斷,在秦軍失去供給後包圍李信將軍,讓李信將軍陷入孤立無援之境地當中。」

  林阡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

  雖然尉繚猜測的不完全對,但細究其根本,其實尉繚也算是提前猜到了最後的結果——

  因為在歷史上,李信就是在接連打下幾座城池後,在兵馬疲軟的情況下前去與蒙恬會和,結果遭遇楚軍尾隨騷擾,鏖戰三天三夜之後被楚軍打敗包圍,只能帶著少數將士衝出重圍逃跑。

  而蒙恬甚至沒能得到消息,更來不及帶兵馳援。

  林阡驚喜地看向嬴政:【陛下你聽尉繚的,他說的幾乎完全正確啊!】

  嬴政一頓,視線落在林阡頭頂興奮地抓著小號嬴政瘋狂搖晃的小號林阡,當即嘴角一抽,一時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無語。

  而尉繚還在分析:「相較於李信將軍的激進,王翦將軍的選擇又過於保守。」

  他看了王翦一眼,似乎不太明白這麼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會出現這種錯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