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道,這還不夠?

  來秦國為嬴政效力之前,在故國楚國也只是個小吏的李斯更明白嬴政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應當是,從學室出來的小吏除了斷案之外,似乎並不具備處理更複雜事務的能力,於官場中上升的可能有限。」

  也即是,從學室出來的小吏大部分都不具備治國的才能。

  秦國武將頻出,卻似乎並不具備培養出治世能臣的條件:歷代秦王身邊出名的能臣,基本全是從其他國家投奔而來。如張儀,魏國人;范睢,魏國人;呂不韋,衛國人;尉繚,魏國人;李斯,楚國人……

  但要讓李斯來說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並非學室的教育真有多大的弊端,也不是秦國的貴族、百姓真就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聰明。

  造成這一切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秦國的軍功制度。

  他見嬴政認真看著自己,開口道:「誠然,學室出來的小吏極少有脫離小吏身份,進入官場,成為縣尉、縣丞等正式官員的人,這也許和小吏只學習秦律有關,但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即便學室的學生學成出師,可以到官府擔任小吏,可一旦發生戰爭,小吏也與尋常百姓一般必須穿上甲冑去前線打仗。」

  戰場是個絞肉機。

  李斯也許不知道這個比喻,卻也明白:「從學室走出的小吏走上戰場後,往往因為其身體素質不如其他時常勞作、訓練的秦人好,在戰場上的死亡率往往更高。」

  很多有潛質的小吏,往往去過戰場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尉繚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也跟著開口:「歷史上有名的治國能人,幾乎每一個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書本典籍上,秦國小吏卻並沒有沉下心研讀聖人典籍的機會。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也必須花在鍛鍊自身以備隨時進入戰場拼殺。」

  王綰也明白過來:「律法向來只能治人而不能治國,可其他聖人典籍,朝廷並未命人抄錄下發給各個郡縣,百姓窮困,自己無力花錢購買也無處接觸,沒有給百姓提供條件,百姓自然無法長成陛下想要的模樣。」

  李斯補充道:「而且想要學到可以治國……不,哪怕僅僅只是治理一個郡、一個縣的程度,也需要十好幾年時間學識與見識的積累,可若是進入學室學習秦律,聰明的百姓甚至一兩年就能達到合格標準,成為讓人艷羨的小吏。在兵役的威脅下,不太可能有人願意讓自家孩子去學前者。」

  畢竟說不準什麼時候,孩子上了戰場就回不來了。

  王綰點頭:「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如今的秦國只怕是培養不出陛下想要的人才。即便攻打下其他國家,為了最大限度地吃下他國土地與人口,推行秦律與軍功制度也勢在必行。」

  除非,秦國廢除如今的軍功制度。

  可偏偏軍功制度才是秦國強盛的關鍵,若是廢除,無異於主動拱手奉上大好局面。

  嬴政皺眉:「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李斯三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李斯主動開口道:「也許,只能等天下安定之後,才能著手培養其他人才。現在最要緊的,應當是秦國儲備的小吏不夠用……」

  若是夠用,也不至於連一個小小的潁川郡(韓國)都必須啟用舊貴族管理一方百姓。

  嬴政不是不明白李斯三人的話,但他看得更遠,他完全可以想像,若是無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取代舊貴族,以後即便是秦國統一了天下,只怕也沒辦法真正的掌控他國土地與百姓。

  幾位大臣說起國家大事時整個人都像在放光,林阡下意識就選擇了安靜。

  如今幾位大臣說完了,一直安靜磨墨的林阡才像是解脫了什麼束縛一般,整個人都變得活躍起來。

  當然,她也不敢在這種嚴肅的場合貿然開口,只是在心底隱隱為剛才聽到的話感到新奇:她以前可從不知道秦國還有專門學習法律的地方,更不知道只要認字兒的百姓都能去裡面學習,學成後就可以立刻走馬上任。

  不過也有問題……

  【那些百姓認識一些字後倒是有了去學室學習律法的出路,可對於老百姓而言,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從無到有的認字吧?這年頭又沒有拼音,更沒有聲律啟蒙等幫助認字的書籍,我要不是有前世的基礎在,沒個正經的老師教導,指不定現在連「一」都不認識。】

  【如果所有秦國百姓都認識字,也都可以進入學室學習律法,哪怕有戰爭這個人命收割機在,秦國也不至於這麼多年一個能臣也沒出啊。】

  【秦國現在最應該做的,明明是讓所有人都讀書識字!】

  嬴政忍不住看了林阡一眼。

  林阡反應過來,忍不住在心裡嘀咕一句:【嬴政你如果真聽得到我的心音,就當我剛吐槽的話是耳旁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行了啊!我前世就是個普通人,對政務一竅不通,剛才就是胡說八道你千萬別當真!】

  ==·人口·==

  林阡倒是想過藉此機會再次試探嬴政——

  上次試探半路夭折,可不代表她就真的相信了嬴政沒有類似於讀心術一樣的異能。

  林阡至今也對此半信半疑。

  但此事畢竟是國事大事,決策本身涉及一國百姓,她還是不要瞎摻和比較好。

  嬴政無奈:他又不是蠢的,怎可能聽風就是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