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這話荀延猛得抬頭,看向荀皎:「你信這話?」

  「為何不信?」

  「你非崔氏血脈!」荀延突然感覺有些東西超出了他的認知和設想。

  「崔照也非老師血脈,或許父皇覺得這很重要,可在老師眼裡這根本不值一提。」荀皎有時候覺得她的老師活的真如聖人一般。

  荀延下意識搖了搖頭,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的,因為如果信了這話,有些內心很隱秘的東西就會徹底崩塌,他就會徹底輸給那個人!

  「朕可以傳位給你,可你不能再和崔氏有瓜葛!」他不會允許自己的江山便宜崔家。

  荀皎笑了:「這麼說您也覺得女兒是可以繼位的了?」

  「事到如今朕還有選擇嗎?」

  荀皎像是完成了一件什麼心事一般,輕快的道:「女兒的婚事已定就不勞父皇操心了,冊立詔書女兒也已經讓人擬好,等父皇身子好些露個面就行。」

  荀延被女兒的話氣到了:「你若是和崔氏繼承人完婚,日後你們兩個只能是一對怨偶,莫非你當真願意把權力拱手相讓?」

  「父皇是不相信女兒,還是不相信老師?」

  「朕是不相信這世道!」荀延接受女兒繼位的底線只在她以後的孩子還姓荀,可荀皎若是和崔氏聯姻,那她的孩子姓什麼能是荀氏說了算嗎?

  他一倒下,這世間再無人能克制崔時知!

  「老師不會介意,說實話女兒其實也不是很介意。」

  孩子姓什麼不都是她的孩子?

  老師連血脈都不在意,還會在意一個姓氏?

  可在這一點上,荀延寸步不讓,不但拒絕出席冊封皇太女的大典,甚至開始絕食,哪怕用岐王和他幾個侄子性命要挾他也不為所動。

  荀延冷酷地道:「既然終歸要便宜崔氏,那他們幾個早死還乾淨些。」

  就這樣僵持了半個月,直到從清河送來一封時知親筆密信到達荀延手中,他才終於配合了。

  時知來信很簡單,就是明確表示荀皎和阿照的孩子可以不姓崔,甚至取什麼名字她也不過問,口說無憑,立字為據,這封信用了印就是憑據。

  「楚、華二國盡歸君之血脈。」時知最後這話幾乎是鑽進荀延心裡,統一天下是他做夢都想的事,可隨著崔時知和她的華國越來越強大,這事兒也就只能做做夢了。

  如果……荀皎的孩子能統一天下,而且這孩子姓荀,那即使是岐王好好的沒有失掉繼承權,他也會心動!

  「傳朕旨意,岐王大逆不道,屠戮親族,即日起貶為庶人,幽閉終生。」

  荀延這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做了選擇就不會再拖泥帶水,既然局勢已經不為他控制,那他就努力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好等日後翻盤。

  冊立皇太女的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可是有荀延出面,那些老臣不敢翻騰太厲害。而這些年趙五娘和荀皎也不是白混的,朝堂還是有一部分支持者的,女子當政這件事可不可行,隔壁都實驗當了十幾年了,華國還不是蒸蒸日上?

  最主要的是誰敢在這是個時候作死蹦躂,沒看陛下都被這娘倆制住服軟了?

  荀皎當上皇太女半年後,岐王病逝宗人府,荀延聽到消息後沉默許久,後跟荀皎說給他一份體面,荀皎答應後,其餘一概沒有再問。

  第148章 一更

  荀皎成為皇太女後,時知就和阿照徹夜長談了一次,關於談話內容旁人無從得知,但從那天之後,阿照除了準備科舉考試的事也開始學習接手義學的推廣工作。

  等到阿照及冠禮舉行時,他已經在教育司正式入任職兩年,義學的工作也已經全面接手過去。

  時知為阿照取字「明遠」,但仍舊沒有正式給阿照冊封爵位。

  楚國送來的賀禮中有一道冊封詔書,阿照在楚國擁有了親王爵位——「襄親王」。

  這封號一看就知道是荀延動得小心思,時知懶得和他計較,兩個孩子大了,婚事也不能再拖,如何完婚才是他們要頭疼的事。

  以往的「嫁娶」習俗已經都不適合這場聯姻,所以一切禮節儀式全都要重新制定,為此時知最先表明態度,她是一概不管,全憑兩個年輕人自己樂意,因為時知的態度原本還想動點小腦筋的荀延也說不出什麼來。

  荀皎和阿照的婚禮除了祭天儀式隆重了些,其餘方面兩人都有意簡省,他們要分別在華國、楚國兩地辦婚禮,若是都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不說,自己也得累死。

  成婚後阿照就去了楚國,如今楚國政權已經落到荀皎手中,她自然不能放心把政權再還給荀延,哪怕荀延已經承認她的儲君地位。

  阿照到楚國也是帶著任務來的,他要負責在楚國推廣義學的工作,同時給楚國書院增加格物學課程的事他也接過來了。

  時知的意思很明確,阿照需要幫荀皎過渡好這權力交接的一段時間,同時他也要讓楚國臣民打消對崔荀兩家聯姻的疑慮。

  至於華國這邊怎麼想先顧不上,畢竟有時知坐鎮還翻不出大浪來。

  阿照到楚國時除了帶著時知給他的一批「屬官」,另外還有一萬帶火銃的護衛隊,這是時知答應他入楚生活的底線條件。

  至於為何荀延到現在還沒退位,那是因為當初時知和他講好條件,等荀皎、阿照順利生下子嗣後且不姓崔,他才主動禪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