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功德光輪是由淨涪一身功德凝聚而成。雖然淨涪這一身功德大多時候都是因佛身而來,但它畢竟是淨涪三身共有之物,若淨涪佛身未曾知會,私自調用以作修行,那就過界了。

  淨涪可以與此間所有人劃分界線,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全都清晰分明。但不論是三身中的誰,卻就不能如此作為。

  三身雖然因念分割獨立,各自修行一道,但三身一體,都是淨涪。若分割得太清,則必有分裂之難。

  淨涪分化三身修行,只是想要精進修為,提升自身道行,不是想要分裂自己,讓不同的自己紛爭廝殺,磨損自身的。

  在淨涪真正推演出匯聚三身成就一體的法門之前,連這個苗頭都不能有!

  淨涪佛身自也知道這樣的禁忌,且這一次確實是他踩過了線,故而不僅不生氣,反而還多少有些賠罪的心思。

  ‘我記下了。’他非常坦誠地將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我大概知曉這功德光輪該如何催動了。日後我們可以用它來輔助修行,護持己身。’

  淨涪魔身多看了他兩眼,確定他確實只是一時疏漏,並不是真的起了其他的心思,方才轉回目光。

  佛身微微鬆了一口氣。

  香雲蓋菩薩之後,自也有其他佛陀、菩薩被觀自在大士請出,與蓮池中聽經的一眾人等細說經文。

  不過這諸位佛陀、菩薩到底也不全是為了與淨涪他們這些人講經而來。故而在某一位佛陀或菩薩講解經文之時,也偶爾會有一位佛陀、菩薩甚至是羅漢金剛從座中而起,合掌與正講經的佛陀、菩薩討論佛理。

  但凡有人來問,那講經的佛陀、菩薩也不曾生氣,只是稍作思索,便會為詢問的人開解疑難。甚或有些時候,諸位佛陀、菩薩開解疑難之際,自己也因此生出了幾分疑難,他們也都不會遮掩、隱瞞,而是將這種疑難摘取出來,與座中一眾佛陀、菩薩或是商討,或作辯論。

  每到這個時候,池中水蓮座上的聽經之人或沉浸在那經文中開示的佛理中,或在諸位佛陀、菩薩乃至金剛羅漢的探討中頗有感悟,或乾脆對這些內容一概無感,只捕捉諸位佛陀、菩薩、羅漢、金剛身上散逸的法理波動,感悟其中玄奇的,不一而足。

  淨涪亦不曾有過拘泥,但凡是自己需要的,但凡是自己能夠體悟,但凡是對自己有所幫助的,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有聲的還是無聲的,一概都收攏過來,藏入自己的體悟中。

  這樣囫圇吞棗的做態,若不得法,若換了其他人,約莫就是個消化不了反攪成一團亂七八糟的結果,非但不能精進自己的修為,助益修行,而且更會連累自身,消解自己早先修行的根基。

  不過淨涪既然有膽子這般做,依照他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那他必定是早就在最開始之前已經找好了解決的辦法了的。

  或者說,起碼也會有一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果不其然,在淨涪盡情捕所有他能感知到的玄妙、法理的時候,淨涪魔身與本尊誰都沒有隻在識海里沉寂,紛紛出手。

  他們與同時回歸識海世界的佛身一道,以三才之勢占據識海世界,同時持定一心,全力攝取自淨涪佛身那邊傳來的玄妙與法理,幫助淨涪佛身梳理消化所得。

  得了淨涪本尊與魔身的全力相助,淨涪佛身便是吸取得再多,也仍然沒有逼迫到他本身,反而讓他精神越加澄澈旺盛。

  而淨涪佛身此時也像饕餮也似的。但凡他心神有所空餘之時,都必會盡力攝取自己所知、所感,將那些法理拉入自己的體系之中,在魔身與本尊的幫助下快速吸納消化,增進己身。

  正因為佛身這一遭狼吞虎咽般的撕咬吞噬,他這一趟實在收穫良多。不知不覺間,他座下的那朵三品水蓮蓮瓣上就爬滿了金色的紋路。

  紋路纏繞彎曲,隱隱有著幾分金婆羅花的影子。

  不錯,正是昔日阿難尊者從世尊釋迦牟尼佛手上接過禪宗一脈衣缽時候收下的那朵金婆羅花的模樣。

  不過此刻淨涪座下的那朵水蓮只是爬出了金婆羅花的紋路而已,還遠成不了真正的金婆羅花。

  只是這朵三品水蓮變化歸變化,淨涪卻全然沒有察覺,他的心思都還在捕捉那些法理、神韻上,忙碌得完全顧不上其他。

  反正這個地方不會有外敵騷擾,還有諸位佛陀、菩薩、羅漢、金剛在上首高坐,哪怕他們什麼都不說,僅僅只是顯化身形於此世,也自有無窮妙理顯化,供他參悟修行。

  他此時不靜心修行,又要等到什麼時候?

  淨涪佛身饕餮一樣吞食妙理、禪意,將自己目光所見盡皆收入囊中的時候,淨涪本尊與魔身也沒得到丁點空閒。這不僅僅指淨涪本尊與魔身需要一刻不停地幫助佛身消化、梳理自身所得的忙碌,還包括淨涪本尊與魔身自己的所得。

  淨涪佛身這一趟收穫良多不假,但作為三身一體的淨涪本尊與魔身,自身增益也是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不過是此刻身在普陀山,周身又滿座佛陀、菩薩,淨涪本尊與魔身不捨得浪費這樣難得參悟的機遇,也不好太光明正大地檢察自身而已。

  但淨涪三身一體,即便只是淨涪佛身自己一人的進益,也一樣能夠推動淨涪本尊與魔身的修行與體悟,更何況淨涪本尊與魔身也不是真的只看著,什麼都不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