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哦,是麼?那不如大娘子來幫明丫頭操心吧。”盛紘笑得意味深長,他看見王氏似乎興奮了一下,又續道:“一百二十八抬嫁妝放不下,便將原來預備的那些,挑不貴重的換出來,換成銀票田莊房舍皆可。左右明蘭的陪嫁莊子本來就比如兒少兩個,如今正好添上。”
王氏的笑容頓時垮台了,剛想說著什麼,卻見盛紘若無其事地掂了掂禮單,一語雙關:“嗯,這齊國公府做事妥當,禮單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連一隻香爐都沒落下。也好,來日清點嫁妝也明白些。”
王氏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分明就是在警告她不要動明蘭聘禮的主意了,她本來看那些送來的上貢的綾羅綢緞,想給如蘭留一些帶去的,可萬一盛紘真得著人清點,她可就算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最主要的是,以她對盛紘的了解,他是能做出這種事的。
因此,她只能拼命擠出一個無懈可擊的微笑,向盛紘表明態度:“老爺放心,我自當給明丫頭料理清楚,斷不會失了禮數。”
“為夫自然是相信大娘子的。”盛紘雙眼微眯,泛出好似狐狸的狡猾精光,“畢竟女兒只能許給一家,若是用了兩家聘禮,那可真是丟人現眼了。”
明蘭聘禮和嫁妝的問題,以盛紘的大獲全勝,和王氏的苦大仇深告終。其實盛紘也了解王氏的脾氣秉性,人不算壞,偏心自己女兒也不算大缺點,反正他已經敲打過了。嫁妝的事兒不指望她多上心,左右有海氏盯著呢,她不搗亂就算好的。
明蘭的婚期最終定在來年三月初五,百花節後的繽紛綻放。原本如蘭也是定在三月,如今只好給聖旨賜婚的明蘭讓路,提前在二月初八,反正都是好日子,大吉大利,宜婚姻嫁娶。
辭舊迎新,冬去春來,明蘭和如蘭在家裡過了最後一個新年。二月初八,盧顯身穿大紅喜袍,在一干同年好友的幫襯下前來盛府迎親。外有得力岳家,內有出眾家世,中有大理寺正六品寺正的實差,盧公子可算春風得意,一路上披紅掛彩,吹吹打打,極是風光熱鬧。
長楓雖已成親,但礙於如蘭嫡親的兩個兄弟,長柏拉不下面子,長森尚在沖齡,只好由他出面與盧顯唇槍舌劍。他畢竟算個舅哥,個性也放得開,在盛府大門口與盧顯文鬥了足半個時辰,詩詞縱橫唐宋,言談濃墨華彩,引得一干幫眾大聲叫好,場面甚為熱鬧。
盛老太太性喜清淨,這次總算給了王氏面子,好歹吃過了三巡酒才回壽安堂歇息。可惜比起高興,王氏更多地是依依不捨。由於嫁出了最後一個女兒,她在大門口哭得死去活來,華蘭明蘭一左一右地勸解也不肯停。
三天之後回門,盧顯受到了盛家上下的熱烈歡迎,幾個大舅哥小舅子外加連襟齊上陣,直把盧顯喝得面色紅潤有光澤。除了齊國公府避嫌未來,盛家的親朋好友一個沒落下,康姨媽也不例外。可惜老太太不待見她,王氏礙於盛紘的提醒,也不敢搭腔,直接給她安排在外屋,連內室的宴席也不讓進。
如蘭婚後的事,盛紘這個當爹的不便過問,都是老太太和王氏私底下問的,無非是公婆好不好相處,夫婿體不體貼之類的,過後四個姐妹就自行去明蘭的暮蒼齋吃茶。不過,盛紘看如蘭臉色微微泛紅,平淡的面容透出一股新婚的嬌艷,眼角眉梢俱是愉悅,想來夫妻生活還是和諧的,以盧顯那樣子人品,對如蘭應該不錯。
當日,王氏還轉告盛紘,說墨蘭胎氣穩固,英國公夫人是開明的人,孫子孫女也不少了,早說了不拘男女,母子平安就好。張桂節更是疼惜媳婦兒,天天淘澄了好吃的好玩兒的回去。所以墨蘭的心情還算不錯,也照著規矩選了兩個簽了死契的丫頭開臉放在張桂節房裡。兩個丫頭模樣是周正,但也不算絕美,好在張桂節不算貪花好色之人,都察院又正是繁忙的時候,對這兩個通房也是淡淡的,偶爾去點個卯罷了。
盛紘知道後,便道:“日前會哥兒的滿月酒上,我便問過四姑爺,約莫這時候也快知道男女了。明日你打點些上好的補品送過去,再尋個妥帖的老嬤嬤照應她養胎,別失了咱們家的禮數。”會哥兒便是長楓家的大胖小子,如今也快兩個月了,生得跟他爹一樣,看著便是一肚子機靈心眼兒。
王氏生怕被責怪,忙陪著笑道:“老爺放心,我早告訴劉昆家的安排下去了。”
“嗯。”盛紘微一點頭,“如蘭也算好了,眼下就是明丫頭的婚事。我已請了英國公夫人給明蘭絞面,盧家老夫人給明蘭梳頭,大娘子可萬萬留心,不能怠慢了。”
三月初五,天剛蒙蒙亮,平翼侯府上下已經忙碌起來。英國公夫人和盧老夫人一早上門,盛家四個兒子三個女婿全員到位,按照盛紘的指示守住大門口。華蘭她們三個姐姐陪著明蘭在暮蒼齋,嘩啦啦地說著許多吉利話,如蘭是中堅力量,時不時將門外的消息傳回來,引得明蘭越發麵色紅潤。
盛紘和王氏都坐在正堂里,不知過了多久,聽著外頭噼里啪啦一陣喧鬧,便知道是迎親隊伍上門了。
齊衡身穿大紅喜服,高頭大馬,端的是君子端方,英姿颯爽。因為前幾年的低調,京中已經很少有人見過這位齊家小公爺,一路行來,多少大姑娘小媳婦都忿忿地攥緊了手絹,恨自己沒有這樣好的運氣。更有甚者,想起當年嘉成縣主故事,若是這位小公爺被縣主瞧上,便沒有張三公子什麼事兒了。
王氏的笑容頓時垮台了,剛想說著什麼,卻見盛紘若無其事地掂了掂禮單,一語雙關:“嗯,這齊國公府做事妥當,禮單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連一隻香爐都沒落下。也好,來日清點嫁妝也明白些。”
王氏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分明就是在警告她不要動明蘭聘禮的主意了,她本來看那些送來的上貢的綾羅綢緞,想給如蘭留一些帶去的,可萬一盛紘真得著人清點,她可就算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最主要的是,以她對盛紘的了解,他是能做出這種事的。
因此,她只能拼命擠出一個無懈可擊的微笑,向盛紘表明態度:“老爺放心,我自當給明丫頭料理清楚,斷不會失了禮數。”
“為夫自然是相信大娘子的。”盛紘雙眼微眯,泛出好似狐狸的狡猾精光,“畢竟女兒只能許給一家,若是用了兩家聘禮,那可真是丟人現眼了。”
明蘭聘禮和嫁妝的問題,以盛紘的大獲全勝,和王氏的苦大仇深告終。其實盛紘也了解王氏的脾氣秉性,人不算壞,偏心自己女兒也不算大缺點,反正他已經敲打過了。嫁妝的事兒不指望她多上心,左右有海氏盯著呢,她不搗亂就算好的。
明蘭的婚期最終定在來年三月初五,百花節後的繽紛綻放。原本如蘭也是定在三月,如今只好給聖旨賜婚的明蘭讓路,提前在二月初八,反正都是好日子,大吉大利,宜婚姻嫁娶。
辭舊迎新,冬去春來,明蘭和如蘭在家裡過了最後一個新年。二月初八,盧顯身穿大紅喜袍,在一干同年好友的幫襯下前來盛府迎親。外有得力岳家,內有出眾家世,中有大理寺正六品寺正的實差,盧公子可算春風得意,一路上披紅掛彩,吹吹打打,極是風光熱鬧。
長楓雖已成親,但礙於如蘭嫡親的兩個兄弟,長柏拉不下面子,長森尚在沖齡,只好由他出面與盧顯唇槍舌劍。他畢竟算個舅哥,個性也放得開,在盛府大門口與盧顯文鬥了足半個時辰,詩詞縱橫唐宋,言談濃墨華彩,引得一干幫眾大聲叫好,場面甚為熱鬧。
盛老太太性喜清淨,這次總算給了王氏面子,好歹吃過了三巡酒才回壽安堂歇息。可惜比起高興,王氏更多地是依依不捨。由於嫁出了最後一個女兒,她在大門口哭得死去活來,華蘭明蘭一左一右地勸解也不肯停。
三天之後回門,盧顯受到了盛家上下的熱烈歡迎,幾個大舅哥小舅子外加連襟齊上陣,直把盧顯喝得面色紅潤有光澤。除了齊國公府避嫌未來,盛家的親朋好友一個沒落下,康姨媽也不例外。可惜老太太不待見她,王氏礙於盛紘的提醒,也不敢搭腔,直接給她安排在外屋,連內室的宴席也不讓進。
如蘭婚後的事,盛紘這個當爹的不便過問,都是老太太和王氏私底下問的,無非是公婆好不好相處,夫婿體不體貼之類的,過後四個姐妹就自行去明蘭的暮蒼齋吃茶。不過,盛紘看如蘭臉色微微泛紅,平淡的面容透出一股新婚的嬌艷,眼角眉梢俱是愉悅,想來夫妻生活還是和諧的,以盧顯那樣子人品,對如蘭應該不錯。
當日,王氏還轉告盛紘,說墨蘭胎氣穩固,英國公夫人是開明的人,孫子孫女也不少了,早說了不拘男女,母子平安就好。張桂節更是疼惜媳婦兒,天天淘澄了好吃的好玩兒的回去。所以墨蘭的心情還算不錯,也照著規矩選了兩個簽了死契的丫頭開臉放在張桂節房裡。兩個丫頭模樣是周正,但也不算絕美,好在張桂節不算貪花好色之人,都察院又正是繁忙的時候,對這兩個通房也是淡淡的,偶爾去點個卯罷了。
盛紘知道後,便道:“日前會哥兒的滿月酒上,我便問過四姑爺,約莫這時候也快知道男女了。明日你打點些上好的補品送過去,再尋個妥帖的老嬤嬤照應她養胎,別失了咱們家的禮數。”會哥兒便是長楓家的大胖小子,如今也快兩個月了,生得跟他爹一樣,看著便是一肚子機靈心眼兒。
王氏生怕被責怪,忙陪著笑道:“老爺放心,我早告訴劉昆家的安排下去了。”
“嗯。”盛紘微一點頭,“如蘭也算好了,眼下就是明丫頭的婚事。我已請了英國公夫人給明蘭絞面,盧家老夫人給明蘭梳頭,大娘子可萬萬留心,不能怠慢了。”
三月初五,天剛蒙蒙亮,平翼侯府上下已經忙碌起來。英國公夫人和盧老夫人一早上門,盛家四個兒子三個女婿全員到位,按照盛紘的指示守住大門口。華蘭她們三個姐姐陪著明蘭在暮蒼齋,嘩啦啦地說著許多吉利話,如蘭是中堅力量,時不時將門外的消息傳回來,引得明蘭越發麵色紅潤。
盛紘和王氏都坐在正堂里,不知過了多久,聽著外頭噼里啪啦一陣喧鬧,便知道是迎親隊伍上門了。
齊衡身穿大紅喜服,高頭大馬,端的是君子端方,英姿颯爽。因為前幾年的低調,京中已經很少有人見過這位齊家小公爺,一路行來,多少大姑娘小媳婦都忿忿地攥緊了手絹,恨自己沒有這樣好的運氣。更有甚者,想起當年嘉成縣主故事,若是這位小公爺被縣主瞧上,便沒有張三公子什麼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