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背後,英國公頗有微詞,還是盛紘悄悄向他說明聖上用心,老將軍想著當初荊王之亂,顧廷燁還算是可靠之人,這才勉強罷了,鄭重其事地開始給女兒置辦嫁妝。落在明蘭眼中,就是又一個自家老爹忽悠的無辜老頭兒。

  那一日盛家上下喜氣洋洋,便是王氏——現今的平翼侯夫人,除了有一瞬間可惜過不是如蘭,也真心實意為這個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掬了一把眼淚。已經出嫁的華蘭和墨蘭也帶著禮物回了娘家,要說盛家四個姑娘里,三位都肖想過齊衡,最後誰也沒想到是這個不聲不響的六姑娘得了去。

  盛老太太當著孩子們的面長長一嘆,撫摸著明蘭的發心道:“你們父親一介書生,卻走南闖北地上戰場,拼了性命,就為著你們的終身。若非有了軍功封了爵位,咱們盛府能攀上國公府和內閣盧家那樣的親事?明年如蘭和明蘭也要出門子了,你們記著,這一筆難寫兩個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華蘭是長姐,雖說她沒趕上作為平翼侯府嫡長女出嫁的機會,但自從盛紘的加官進爵,也為她挺足了腰板,如今忠勤伯府從上到下無人敢輕視她,就是她婆婆也不敢再算計她的嫁妝,平日裡客客氣氣的。想到這裡,她不得不先表了態:“祖母說的華兒明白。孫女是長姐,如今也說一句,無論今後孫女們是在誰家,一言一行皆是盛家臉面,必不敢忘。”

  墨蘭亦緊隨其後,十分動容:“父親一心為了咱們,想著先前女兒有諸多不懂事之處,真是無地自容。”

  王氏見此,忙道:“都是自家人,你知錯就改也就是了。你這進門喜,胎還沒坐穩呢,可不許見哭聲的。”語氣雖是強硬了些,但墨蘭也能聽出其中關懷之意,連忙止住了。

  “好端端的,母親別勾著幾個丫頭掉淚了。”盛紘沖盛老太太嗔笑道,一語雙關:“孩子們懂事,兒子這個為人父的,哪能不一心為他們謀劃。若是屢教不改心無家族的,兒子也不必費這番心思。所幸如今都好過了,兒子只盼著盛家長盛不衰便是了。”

  華蘭等人點頭受教,盛老太太含著笑,道:“家族和睦平安就好,哪有什麼長盛不衰的呢。”

  人後,盛紘將明蘭叫到書房,將明黃色的聖旨遞與她看,一邊笑道:“能有今日,為父也算是信守諾言了。那齊衡還親自寫了婚書,托柏哥兒送過來的,許是怕郡主娘娘知道了怪罪。你可要看看?”

  明蘭原是強忍著激動,看聖旨上“賜婚平翼侯嫡六女盛氏明蘭為齊國公嫡次孫齊衡之妻”的字樣。及聽了盛紘的話,便忍不住抬頭去看。

  盛紘不欲笑話什麼,將一隻小小的玉匣遞給她。明蘭取過,小心翼翼地打開它,裡面赫然是一張灑金紅箋,上書著齊衡靈秀端方的小楷: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齊衡,盛明蘭。

  一滴淚倏然從眼角滑落。

  明蘭想,或許原來是她大錯特錯了。她終究不是個真正的古代閨秀。有些人願意認命,因為她們別無選擇。而一旦有了選擇,其實她也是個貪心的人。

  盛紘心知肚明。小說里的明蘭其實不是懂得知足,只是自己心底先怯懦了,那不叫認命,那叫算了。

  ☆、齊盛大婚

  九月是明蘭及笄,齊國公府商議下來就在那一天往盛府下聘。可還沒等好日子到來,前朝的第一波大動盪就突如其來地將臨了。

  其實也是皇帝與盛紘籌謀許久的事了。先頭於“申辰之變”中附逆四王者,於“荊譚之亂”中與謀逆二王有所結連者,於北伐羯奴中協理軍事不力者,皇帝一概著都察院眾御史戮力嚴查,隨後會同大理寺嚴審。張桂節在這場彈劾中,由於“出力甚多”,很快從眾御史中脫穎而出,升為正六品都察院經歷。

  前朝仁宗皇帝待勛貴權爵十分寬厚,是以二三十年來,軍權大多為勳爵世家所把持,這些家族世代聯姻,勢力盤根錯節,軍紀渙散,新皇登基後自要大換血。但此時皇帝繼位不久,不宜大規模清洗,思來想去便拿了權爵世家開刀,勛貴倒是暫且無礙。

  在被清算的世家之中,永昌侯府算是盛紘唯一熟悉的——畢竟兩家有個忠勤伯府的轉折親。這梁老侯爺因軍中協理不利,挨了個嚴重的擦邊球,被罰俸一年,侯府還被奪了兩處御賜的莊子。看在那壽山伯夫人待華蘭不錯的份兒上,盛紘在中間悄悄使了些力,趁機將懸而未決的永昌侯府世子之位落在了侯府嫡出二公子的身上。

  其實從前京中多有傳聞,這老侯爺有些屬意於頗有出息的庶長子,可惜這庶長子雖在北伐時立了些功勞,卻是甘老將軍一手舉薦。皇帝面前,盛紘三言兩語就說服了他:“拋去甘老將軍之事不提,皇上以為,是出身軍營的庶子繼承爵位好,還是資質平庸的嫡子繼承爵位,對皇上更加有利?”

  一番話,直說得皇帝心中豁然開朗,當天便派遣天使去永昌侯府。幾日後,由永昌老侯爺“主動”上書,言說自己體弱多病,不能理事,請求將爵位傳給嫡出次子,自己好頤養天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