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可能花那麼長時間啊。」工作人員說著,翻看派送單,「噢,知道了,那家不是我們送的,那件貨只到我們配送行,再由他們過來自己取件的。」

  「過來取件的……是什麼人來取的?」

  「哎呀,這個就不清楚了,我先幫您查一下取件的時間。」工作人員又去翻找其他底單,「啊,是三點半來取的,這樣,到酒鋪差不多正好是四點多。」

  「是什麼樣的人來取的件,能幫我查一查嗎?」

  工作人員走出辦公室,向只穿著一件T恤衫正在整理一大堆貨物的配送員走去,好像在詢問對方。很快,他又返回辦公室。

  「問到了,配送員說相貌記不太清楚了,反正是個穿著西裝、上了些年紀的人。」

  又是早川准二。

  「是開卡車還是其他什麼車子來取的?」

  「不是卡車,說是輛輕型的客貨兩用車。」

  「客貨兩用車?」

  早川准二在東京還有這樣的車?會不會是從別處借來的?

  「這個桶裝酒是從什麼地方發件過來的?」

  「我來幫您查查。」工作人員再次去翻看底單。

  「是從北海道的樣似站發來的,當地也是丸通配送行接的單子。」

  「謝謝啦!」

  看樣子,還得返回角屋酒鋪再了解了解。

  田代沉思著。「樣似」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他對北海道地理不十分熟悉,於是打算稍後再仔細查一查。不過,既然是釀酒廠的工廠所在地,應該相去不會太遠的。

  思來想去,「樣似」這個地名總感覺不大像日本地名。

  語源會是什麼呢?

  地名……

  此時,田代腦海里倏忽間閃過一個奇想:早川電話告訴家裡人說「到海邊去」,會不會他所指的並不是「大海」?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帶有「海」字的地名,或者電話中很容易錯聽成「海」的地名?

  然而,田代打消了自己這個奇想。假如北浦市有這樣的地名,當地警署一定會立刻注意到的。

  可是,樣似呢……田代情不自禁地又想到了樣似。北海道由於歷史較為短暫,町村合併時有發生,一些地名在合併之際消亡已沒什麼不可思議的。北浦市的警察即使熟知北浦市的情況,但對於相距百公里以外的樣似這樣的地名,恐怕也未必胸中有數吧。

  田代來到圖書館,請圖書管理員將館內所有關於北海道地名的出版物統統找來。先在樣似這個項目下查找。現有行政地名中沒有找到含有「海」字的地名。

  然而,仔細閱讀有關明治十五年町村合併的記述文字時,意外地發現有過一個叫「海邊村」的地名。

  「去海邊」還是「去海邊村」?稍不留意,確實很容易聽混,更何況在公共電話中,早川家人誤聽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根據記述,「海邊村」恰如其名,的確是個瀕海小村落,行政區劃並沒有將其列為正式地名,但當地人迄今仍習慣地把它稱為「海邊村」。

  「雪之舞」在海邊也有釀造工廠?早川去海邊村的目的莫非跟酒有關?

  不管怎麼說,千想萬想也想不到早川會在外干起酒的推銷來。剛才聽角屋老闆說,早川前來徵求訂單是在兩個月前,毫無疑問,他當時是為北浦市的公務而出差來東京的。趁公出之機,竟然推銷起酒來——依照常識,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早川究竟在幹什麼?

  田代陷入了深思。無論是酒,還是早川的詭異行動,只能令人覺得與春田市長的被害有著密切瓜葛。不管是市長的領帶和名片夾在北浦市的早川家裡被發現也好,還是此次早川在橫濱的種種反常舉動,都只能說明,早川是最值得懷疑的兇嫌。

  有一件事看來已經十分明朗了,那就是早川之死絕不是自殺或者事故致死。在此之前,田代也懷疑過,早川的死有可能是自殺,死因當然是因為殺害市長之後產生的自責,所以不惜自絕生命以逃避痛苦的心理自責。

  然而,如果早川離家之前所說的可能不是「去海邊」,而是「去海邊村」。這樣看來,早川並不是想去海邊蹈海自殺,而是去海邊某個地方做什麼事情。

  可是第二天早上,海岸邊就出現了早川的屍體。這清楚地說明,有人綁架了行路的早川,將他弄到了海岸邊。

  #4

  田代又回到位於藤棚町的角屋酒鋪。

  老闆恰好在店堂里。

  「老闆,又來跟您打聽『雪之舞』的事情了。您剛才說送貨過來是下午四點多鐘,是嗎?」

  「是啊。」老闆客客氣氣地答道。

  「當時是配送行送來的嗎?」

  「不是的,是那個叫岸田的業務員自己送過來的。」

  「就他自己嗎?」

  「到這兒是一個人,開著輛客貨兩用車。還跟我打招呼呢,說不好意思送過來晚了,然後就往下卸酒。卸的時候我鋪子裡的夥計還搭了把手幫他來著。喏,就是這個桶裝酒。」

  「哦,原來如此。當時那個岸田是穿著西裝來的嗎?」

  「不是,穿著件藏青色的工作服,不過只是當外衣穿的,下面還是襯衫和褲子。」

  「工作服上印著什麼字嗎?」

  「沒有,沒印什麼字號。一般的話,上面會印『雪之舞』的商標或者文字,但是他穿的沒有。不過,衣服上好像印著別的什麼東西,我就記不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