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三人下車後,站立在門口,等候裡面的人出來迎接。不一會兒,昏暗中走出一個五十多歲的瘦削婦人,顴骨突出,脖頸長長的。她就是早川准二的妻子。
岡本曾在東京府中市某住宅小區訪問過早川的女兒,見到這位母親,發覺女兒的容貌與她頗為相像。
石山警員仍像之前一樣,將東京來的兩位警員做了介紹。早川的妻子默默地點頭致意。看來這次事件令她很受打擊,面容愈加顯得憔悴,眼睛似乎還有點發炎,顯得紅腫,眼神也迷迷濛蒙的。在剛剛見到春田市長遺孀的三人眼中,二人簡直判若雲泥。
當地警員無疑也已問過她各種問題,青木和岡本輪番詢問了市長與早川准二的關係,這位遺孀也反覆強調,除了政見不同之外,二人之間並不存在個人恩怨。
「說我丈夫殺害了市長先生什麼的,無論如何我也不相信。從榻榻米下面找出市長先生的領帶和名片夾的時候,我都驚呆了,我丈夫什麼時候把那種東西藏到那下面的,我從來沒有察覺到啊!」
青木在屋子裡掃視了一圈,室內的裝飾和陳設都很陳舊,讓人不敢相信是一個市議會議員的家。
「您孩子呢?」
「唉,你們也都知道了,我大女兒嫁到東京去了,下面還有一個小女兒和兒子……小女兒二十一歲,在市區一家商店做職員;兒子十七歲,現在在札幌的私立高中讀書,一直寄宿在學校。」
「這麼說,您家裡現在就兩個人住,是嗎?」
「是的。」
「聽說您先生那天晚上打電話回來說要去海邊,是不是這樣?」
「是的,是這樣的。他說他要去海邊,晚上可能不回家,叫我不要擔心。」
「您沒有問他,為什麼去海邊嗎?」
「我沒有問。我丈夫自從港灣擴建計劃提出來之後,常常跑去海邊考察現場,所以我想準是因為這件事情去的。」
「可是天黑了還去海邊考察,您當時沒覺得奇怪嗎?」岡本問道。
「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我丈夫白天忙於市議會的工作和應酬,經常傍晚以後才去海邊的。因為只察看地形,晚上也是沒問題的,而且他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對這兒的地形非常熟悉。」
「他說晚上可能不回家了,您當時是怎麼想的?」
「現在想起來我真後悔,為什麼當時沒問一聲呢?當時我只是想,我丈夫經常去札幌一帶辦事,肯定是到海邊去考察之後直接去札幌了,我太自以為是了。」
「他去札幌是辦什麼事情?」
「他原來是經常去道廳,後來擔任了港灣建設委員之後,還經常去拜會北海道建設廳的官員,因為市長先生提出港灣擴建的計劃,打那以後,我丈夫就開始刻苦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三名警員離開了早川准二的家。
「接下來還去哪裡看看?」石山警員問。
「是啊……作為參考,還想去福島議長、遠山議員和有島秘書的家去看一眼,不過,車子只要從門前經過就可以了。」青木警員提出了要求。
***
(1)阿伊努語:阿伊努民族的語言,語系不明。阿伊努人是曾經居住在北海道島、本州島北部和千島列島、庫頁島南半部的土著民族,現有人口數萬,大部分居住於日本國內。
市長夫人
#1
青木、岡本兩名警員從北海道出差回到了東京。抵達車站時是上午的九點半,二人隨即直接來到破案小組。
田代警長已經上班了,二人當即向他匯報情況。
「辛苦了!」兩個人的面容都有些憔悴,「這就聽你們的報告吧。」
青木警員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張北浦市地圖展開在桌上,岡本將自己拍攝的十幾張照片攤在上面。
「我把相關人員的家的位置做了標記,」青木指著地圖上紅色鉛筆畫著圓圈的地方說道,「這兒是春田市長的家,是家釀酒廠,這附近一帶是北浦市的繁華鬧市,市長弟弟經營的雜貨鋪也在這條街上。」青木的手在地圖上快速移動,「這兒是早川准二的家,這是福島議長的家,這個是市長弟弟雄次的家,這裡就是那位秘書有島的家。」
田代警長看著地圖心想,原來這座城市這么小啊。北浦市的設立是合併了附近幾個村鎮而成的,但真正具備城市街區模樣的,只有以車站為中心的很小一片區域。城市南部是海,港灣仿佛侵入城市一般,深深嵌進倒Y形市街的缺口,一條河流從缺口處注入港灣。城市北部是濕地,並形成若干條涓涓支流,最後匯聚入海。
「引發爭論的港灣就是這兒吧?市長的擴建計劃遭到早川等議員強烈反對的……」
「這就是港灣的實景。」岡本警員指著攝入港灣風景的照片說。
田代拿起照片端詳著:「就這個規模,大型船舶是無法進出的,作為一個港灣城市恐怕很難大有發展哪。」
「是呀,當地警員帶我們去實地看過,聽說以前靠著捕撈沙丁魚曾經繁榮一時,戰後因為有紙漿業也昌隆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蕭條得面目全非了。」
「港灣內水很深嗎?」
「好像淺得很哩。周圍濕地的河流夾帶了很多泥沙排入港灣,港灣逐年淤積,海底變得越來越淺了,所以被殺害的春田市長主張將這一帶進行疏浚,然後對港灣加以整治,進一步擴大規模。」
岡本曾在東京府中市某住宅小區訪問過早川的女兒,見到這位母親,發覺女兒的容貌與她頗為相像。
石山警員仍像之前一樣,將東京來的兩位警員做了介紹。早川的妻子默默地點頭致意。看來這次事件令她很受打擊,面容愈加顯得憔悴,眼睛似乎還有點發炎,顯得紅腫,眼神也迷迷濛蒙的。在剛剛見到春田市長遺孀的三人眼中,二人簡直判若雲泥。
當地警員無疑也已問過她各種問題,青木和岡本輪番詢問了市長與早川准二的關係,這位遺孀也反覆強調,除了政見不同之外,二人之間並不存在個人恩怨。
「說我丈夫殺害了市長先生什麼的,無論如何我也不相信。從榻榻米下面找出市長先生的領帶和名片夾的時候,我都驚呆了,我丈夫什麼時候把那種東西藏到那下面的,我從來沒有察覺到啊!」
青木在屋子裡掃視了一圈,室內的裝飾和陳設都很陳舊,讓人不敢相信是一個市議會議員的家。
「您孩子呢?」
「唉,你們也都知道了,我大女兒嫁到東京去了,下面還有一個小女兒和兒子……小女兒二十一歲,在市區一家商店做職員;兒子十七歲,現在在札幌的私立高中讀書,一直寄宿在學校。」
「這麼說,您家裡現在就兩個人住,是嗎?」
「是的。」
「聽說您先生那天晚上打電話回來說要去海邊,是不是這樣?」
「是的,是這樣的。他說他要去海邊,晚上可能不回家,叫我不要擔心。」
「您沒有問他,為什麼去海邊嗎?」
「我沒有問。我丈夫自從港灣擴建計劃提出來之後,常常跑去海邊考察現場,所以我想準是因為這件事情去的。」
「可是天黑了還去海邊考察,您當時沒覺得奇怪嗎?」岡本問道。
「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我丈夫白天忙於市議會的工作和應酬,經常傍晚以後才去海邊的。因為只察看地形,晚上也是沒問題的,而且他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對這兒的地形非常熟悉。」
「他說晚上可能不回家了,您當時是怎麼想的?」
「現在想起來我真後悔,為什麼當時沒問一聲呢?當時我只是想,我丈夫經常去札幌一帶辦事,肯定是到海邊去考察之後直接去札幌了,我太自以為是了。」
「他去札幌是辦什麼事情?」
「他原來是經常去道廳,後來擔任了港灣建設委員之後,還經常去拜會北海道建設廳的官員,因為市長先生提出港灣擴建的計劃,打那以後,我丈夫就開始刻苦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三名警員離開了早川准二的家。
「接下來還去哪裡看看?」石山警員問。
「是啊……作為參考,還想去福島議長、遠山議員和有島秘書的家去看一眼,不過,車子只要從門前經過就可以了。」青木警員提出了要求。
***
(1)阿伊努語:阿伊努民族的語言,語系不明。阿伊努人是曾經居住在北海道島、本州島北部和千島列島、庫頁島南半部的土著民族,現有人口數萬,大部分居住於日本國內。
市長夫人
#1
青木、岡本兩名警員從北海道出差回到了東京。抵達車站時是上午的九點半,二人隨即直接來到破案小組。
田代警長已經上班了,二人當即向他匯報情況。
「辛苦了!」兩個人的面容都有些憔悴,「這就聽你們的報告吧。」
青木警員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張北浦市地圖展開在桌上,岡本將自己拍攝的十幾張照片攤在上面。
「我把相關人員的家的位置做了標記,」青木指著地圖上紅色鉛筆畫著圓圈的地方說道,「這兒是春田市長的家,是家釀酒廠,這附近一帶是北浦市的繁華鬧市,市長弟弟經營的雜貨鋪也在這條街上。」青木的手在地圖上快速移動,「這兒是早川准二的家,這是福島議長的家,這個是市長弟弟雄次的家,這裡就是那位秘書有島的家。」
田代警長看著地圖心想,原來這座城市這么小啊。北浦市的設立是合併了附近幾個村鎮而成的,但真正具備城市街區模樣的,只有以車站為中心的很小一片區域。城市南部是海,港灣仿佛侵入城市一般,深深嵌進倒Y形市街的缺口,一條河流從缺口處注入港灣。城市北部是濕地,並形成若干條涓涓支流,最後匯聚入海。
「引發爭論的港灣就是這兒吧?市長的擴建計劃遭到早川等議員強烈反對的……」
「這就是港灣的實景。」岡本警員指著攝入港灣風景的照片說。
田代拿起照片端詳著:「就這個規模,大型船舶是無法進出的,作為一個港灣城市恐怕很難大有發展哪。」
「是呀,當地警員帶我們去實地看過,聽說以前靠著捕撈沙丁魚曾經繁榮一時,戰後因為有紙漿業也昌隆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蕭條得面目全非了。」
「港灣內水很深嗎?」
「好像淺得很哩。周圍濕地的河流夾帶了很多泥沙排入港灣,港灣逐年淤積,海底變得越來越淺了,所以被殺害的春田市長主張將這一帶進行疏浚,然後對港灣加以整治,進一步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