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他身後站著的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攝政王爺,所以這些大臣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摺子。
並沒有感到驚訝。
因為在此之前攝政王已經與他通過氣了。
可以這樣講,他和攝政王都在等著鏡山王將這個摺子遞上來。
看完摺子之後的沈哲,又讓鏡山王上前稟奏。
鏡山王就將自己的想法再次的複述一遍。
這些大臣們驚呆了。
真的沒有想到,歷來一毛不拔的鏡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真是太讓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說,鏡山王的提議讓戶部尚書沈知寒心頭暗喜。
鏡山王成了散財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覺得他都算不出來了。
但是肯定會將國庫給裝滿了。
所以沈知寒現在考慮的事兒是,要不要將國庫的大庫房馬上開始擴建呢?
而鏡山王又將自己賭坊和青樓整治情況,與沈哲匯報了一遍。
基本是與攝政王沈棲暗示的差不多。
然後鏡山王又說拿出一筆銀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後沒有生計維持的夥計。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樓女子。
能回家的青樓女子給她們安置銀子,不能回家的都讓她們到繡坊里,會給她們建統一的住宅,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自力更生總是會越過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對鏡山王的提議很受觸動。
真的沒有想到鏡山王竟然考慮的這麼周到。
是要散盡家財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嗎?
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
攝政王沈棲提議,在此基礎上倒不如成立一個農工司。
此司涵蓋的項目要多一些。
比如種棉花種蠶,從種植收穫到後續加工售賣,都可以歸到這個部門。
也會試探性的成立一個種植藥材的地方。
當然了,前提是種植藥材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
攝政王沈棲的這個決定,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同意。
這些大臣都同意了,沈哲覺得很好,也一錘定音。
隨後朝廷頒布了一項法令。
凡南梁國在職官員,無論品階,但凡有出入賭坊青樓者,革去功名,永不錄用。
這可是一個很嚴厲的規定了。
其實在最早也有這方面的規定。
不過執行力度不大,那一條規定形同虛設。
但這一次所有官員都看出了朝廷的決心。
因為總有那些什麼都不怕以身試法的人。
所以真的就被革去了功名,並且昭告天下永不錄用。
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個狀元郎,但是你犯了上面的條例,也會將你的功名一擼到底。
你就會變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這對於一個有功名在身的官員來講,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甚至是比殺了他們都要嚴重。
讀書人歷來注重名聲,這個懲罰不但讓他們失去一切,最重要的還是沒了臉面。
這以後就算夾起尾巴做人都不成的。
所以在目前這個嚴厲的階段,還真就沒有官員再敢以身試法去了。
就算是鏡山王整治了自己的產業,可也不得不說,南梁國大部分的賭坊和青樓依然是他家開的。
所以有沒有官員到那裡去,他是第一個知道消息的。
舉報起來毫不手軟。
當然了,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鏡山王其實也是被逼的,他哪裡知道朝廷的信息那麼及時。
就好像有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南梁國的上空,他們所有人都是網中之魚。
不能說一舉一動都被人看在眼裡,但也差不多了。
就連他都不知道,在他的賭坊青樓里,哪一個人是朝廷的眼線。
在被警告了兩次之後,現在已經擔任農工司大司官的鏡山王,再也不會存僥倖心理。
本來在他心裡,是真的沒有將這項規定當回事兒。
倒並不是為了賺官員這幾個銀子,就說這男人當了官之後,沒有誰會守著原配妻子過一輩子,後院的女人也不會只有一個。
就連他自己都記不清後院有過多少女人。
反正挺多,有的睡了一次轉過頭他就忘了。
可現在是真的不成了。
第357章 天上掉餡餅
沒有這些官員,他的生意的確受了影響,但他沒有在意,畢竟看朝廷的形勢,雖然說不能讓他的賭坊和青樓徹底消失,但肯定會被攝政王劃分在一個允許的範圍之內。
所以他對於新官職真的是非常上心,有的時候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他的確有銀子,這麼折騰,那府里的錢財也不過是一少部分而已。
但他卻又名利雙收了。
不靠著免死金牌,他鏡山王在朝堂之上,腰板也站得溜直。
所以鏡山王現在的心情很是微妙。
南梁國現在前所未有的朝綱清明。
就算是夏雲桐也能感受到。
今年雖然有的地方受了災,但整體來講是一個豐收年。
尤其是玉米馬鈴薯已經在小範圍的區域開始推廣。
比如江北一帶,現在基本上按照朝廷的規劃,種了這兩種新型的作物。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摺子。
並沒有感到驚訝。
因為在此之前攝政王已經與他通過氣了。
可以這樣講,他和攝政王都在等著鏡山王將這個摺子遞上來。
看完摺子之後的沈哲,又讓鏡山王上前稟奏。
鏡山王就將自己的想法再次的複述一遍。
這些大臣們驚呆了。
真的沒有想到,歷來一毛不拔的鏡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真是太讓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說,鏡山王的提議讓戶部尚書沈知寒心頭暗喜。
鏡山王成了散財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覺得他都算不出來了。
但是肯定會將國庫給裝滿了。
所以沈知寒現在考慮的事兒是,要不要將國庫的大庫房馬上開始擴建呢?
而鏡山王又將自己賭坊和青樓整治情況,與沈哲匯報了一遍。
基本是與攝政王沈棲暗示的差不多。
然後鏡山王又說拿出一筆銀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後沒有生計維持的夥計。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樓女子。
能回家的青樓女子給她們安置銀子,不能回家的都讓她們到繡坊里,會給她們建統一的住宅,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自力更生總是會越過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對鏡山王的提議很受觸動。
真的沒有想到鏡山王竟然考慮的這麼周到。
是要散盡家財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嗎?
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
攝政王沈棲提議,在此基礎上倒不如成立一個農工司。
此司涵蓋的項目要多一些。
比如種棉花種蠶,從種植收穫到後續加工售賣,都可以歸到這個部門。
也會試探性的成立一個種植藥材的地方。
當然了,前提是種植藥材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
攝政王沈棲的這個決定,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同意。
這些大臣都同意了,沈哲覺得很好,也一錘定音。
隨後朝廷頒布了一項法令。
凡南梁國在職官員,無論品階,但凡有出入賭坊青樓者,革去功名,永不錄用。
這可是一個很嚴厲的規定了。
其實在最早也有這方面的規定。
不過執行力度不大,那一條規定形同虛設。
但這一次所有官員都看出了朝廷的決心。
因為總有那些什麼都不怕以身試法的人。
所以真的就被革去了功名,並且昭告天下永不錄用。
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個狀元郎,但是你犯了上面的條例,也會將你的功名一擼到底。
你就會變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這對於一個有功名在身的官員來講,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甚至是比殺了他們都要嚴重。
讀書人歷來注重名聲,這個懲罰不但讓他們失去一切,最重要的還是沒了臉面。
這以後就算夾起尾巴做人都不成的。
所以在目前這個嚴厲的階段,還真就沒有官員再敢以身試法去了。
就算是鏡山王整治了自己的產業,可也不得不說,南梁國大部分的賭坊和青樓依然是他家開的。
所以有沒有官員到那裡去,他是第一個知道消息的。
舉報起來毫不手軟。
當然了,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鏡山王其實也是被逼的,他哪裡知道朝廷的信息那麼及時。
就好像有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南梁國的上空,他們所有人都是網中之魚。
不能說一舉一動都被人看在眼裡,但也差不多了。
就連他都不知道,在他的賭坊青樓里,哪一個人是朝廷的眼線。
在被警告了兩次之後,現在已經擔任農工司大司官的鏡山王,再也不會存僥倖心理。
本來在他心裡,是真的沒有將這項規定當回事兒。
倒並不是為了賺官員這幾個銀子,就說這男人當了官之後,沒有誰會守著原配妻子過一輩子,後院的女人也不會只有一個。
就連他自己都記不清後院有過多少女人。
反正挺多,有的睡了一次轉過頭他就忘了。
可現在是真的不成了。
第357章 天上掉餡餅
沒有這些官員,他的生意的確受了影響,但他沒有在意,畢竟看朝廷的形勢,雖然說不能讓他的賭坊和青樓徹底消失,但肯定會被攝政王劃分在一個允許的範圍之內。
所以他對於新官職真的是非常上心,有的時候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他的確有銀子,這麼折騰,那府里的錢財也不過是一少部分而已。
但他卻又名利雙收了。
不靠著免死金牌,他鏡山王在朝堂之上,腰板也站得溜直。
所以鏡山王現在的心情很是微妙。
南梁國現在前所未有的朝綱清明。
就算是夏雲桐也能感受到。
今年雖然有的地方受了災,但整體來講是一個豐收年。
尤其是玉米馬鈴薯已經在小範圍的區域開始推廣。
比如江北一帶,現在基本上按照朝廷的規劃,種了這兩種新型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