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葉昌閣腳步一個趔趄,停在原地,目瞪口呆地打量著身穿喜服、裊裊婷婷站在廂房檐下的梅望舒。
「你……你怎麼……」老人家手指著她,說話都不利落了。
梅望舒走出來幾步,從容行禮,在明亮燈下顯露出動人眉眼,「老師。」
葉昌閣站在原地,瞪眼看她梳起未出閣女子的髮髻,穿了一身朱色喜服,老人家的腳步是徹底動不了了。
直到洛信原緩步出來,喚了聲,「葉相。」
葉昌閣顫抖著手,大步衝進正屋,把屋裡端坐著、準備交換庚帖的大宗正拉了出來,
「你知道今晚秘密定下的是何人?!」
「梅家嫡女。」大宗正詫異道,「梅學士之妹。葉相過來時竟不知?」
葉昌閣不說廢話,把他直接推到梅望舒對面,「大宗正,把眼睛擦亮了,仔細看看你家侄孫媳婦。」
大宗正揉了揉昏花的老眼,走近梅望舒身側,仔仔細細打量了半晌,驀然倒吸一口涼氣,「這這這……梅學士!」
他顫巍巍過去庭院樹下,質問洛信原,「陛下,你要娶梅學士為妻?不行的呀!」
他拄著拐杖,苦口婆心地勸說,「自古皇家從未有男妻,我朝不能開這個先例。不成,不成!」
梅老員外在明堂里左等右等,不見有人進來,男方家的兩位長輩卻聚在庭院裡不知嘀嘀咕咕些什麼。
他坐不下去了,皺眉揚聲喊道,「信原賢婿,你家裡長輩怎麼回事,怎麼一個個都神神叨叨的,至今不進來。莫非不滿意你做我梅家的上門女婿。」
洛信原坐在梧桐樹下,聽大宗正抱怨完了,沉著地放下茶杯,
「家裡的事我做主。梅伯父放心,這樁親事今晚肯定要定下。」
說著起身走去梅望舒面前,拉起她的手,手指親密交扣,走回瞠目結舌的葉昌閣和大宗正兩人面前。
「今日在此地的種種見聞,還請二老莫要傳出去。」
「梅家並無嫡子,梅家二老膝下只此一女。京城多年,知根知底,是朕心儀之人。」
還是葉昌閣最先反應過來,「望舒,你、你是以女子之身,瞞過了所有人……入京為官?」
梅望舒莞爾道,「老師,大宗正,過去十年身有苦衷,多有欺瞞,還請兩位老人家體諒。」
洛信原看了眼天色,催促道,「暮色黃昏,吉時已到。各位動作還請快些,莫要誤了吉時。」
兩邊趕在吉時末尾,在龍鳳紅燭下交換了庚帖。
正紅色刻花庚帖,封面燙金,以金粉摻墨書寫內容。
婚事妥帖定下,梅老員外帶笑打開庚帖,去看佳婿的生辰八字,姓名籍貫,家中曾、祖、父輩三代名諱。
「洛璳(tian),字信原。」他想起梅望舒之前所說的話,喃喃道,「他父親生前給他取的,果然是個極冷僻的單名。」
正欲合攏庚帖,隱約感覺哪裡不對,又重新打開,仔細回去看。
越看越不對勁。
「不是姓原麼?」他滿臉驚詫對著庚帖,「怎麼庚帖里寫著姓洛?洛乃國姓,這個可不能亂寫的啊。」
大宗正坐在對面,聽得清清楚楚,氣哼哼接口,「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姓洛!皇家宗室之姓,難不成還辱沒了你梅家門第?」
梅老員外越琢磨越不對勁,反反覆覆地去看庚帖,抬頭打量著門外正和女兒喁喁私語的佳婿,又翻開庚帖,去看佳婿的父親姓名,祖父姓名……
手一抖,庚帖差點掉了。
「女兒啊……」
他顫聲招呼門外的梅望舒進來,「咱們聖上……今年多大年紀來著?」
梅望舒輕輕掙脫洛信原的手,從屋檐下進去明堂,把燙金庚帖合攏,放回父親手中,淡定道,
「父親不必多慮。既然入了門,就是我梅家女婿了。」
—————
北魏國進貢使者入京後,京城裡漸漸傳出風聲,梅學士要退隱。
梅學士身子不好,去年臘月已經歸鄉了一次,今年京城局勢動盪,聖上病重,梅學士才抱病趕回京城。
如今局面穩定,梅學士又要退,京城各家都不意外。
但這次退隱,和上次大有不同。
七月中旬,宮裡消息傳來,梅學士正式致仕,卸下身上現有翰林學士、太子少傅、金紫光祿大夫、參知政事諸多頭銜,保和殿大學士的官職原樣保留,賜居東都宅邸。
東都距離京城約兩日行程。
七月中時賜居東都,滿京文武出城相送;七月底朝臣入宮覲見之時,竟意外在宮中邂逅一身鶴氅白襴的梅學士,氣度高華,意態閒適,與聖上悠然漫步閒談。
原來聖上對梅學士多有信賴,賜居東都後,依舊會偶爾請回京城,參與朝廷資政。
消息傳出來後,朝中文臣無不嘖嘖讚嘆。
善始善終的一段君臣佳話,成為天子皇權對士大夫極為優容的典範。
時常有文臣在葉昌閣面前大發感慨,
「有學生若梅卿,今生可含笑九泉矣!不知下官何時有葉相的福氣,能收到如此佳徒。」
葉昌閣聽多了,捻須微笑的同時,總淡淡回一句,「如此佳徒,實屬難得,天下只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文官們聽多了,背地紛紛腹誹,葉相得理不饒人,簡直不知『謙虛』二字如何寫。
「你……你怎麼……」老人家手指著她,說話都不利落了。
梅望舒走出來幾步,從容行禮,在明亮燈下顯露出動人眉眼,「老師。」
葉昌閣站在原地,瞪眼看她梳起未出閣女子的髮髻,穿了一身朱色喜服,老人家的腳步是徹底動不了了。
直到洛信原緩步出來,喚了聲,「葉相。」
葉昌閣顫抖著手,大步衝進正屋,把屋裡端坐著、準備交換庚帖的大宗正拉了出來,
「你知道今晚秘密定下的是何人?!」
「梅家嫡女。」大宗正詫異道,「梅學士之妹。葉相過來時竟不知?」
葉昌閣不說廢話,把他直接推到梅望舒對面,「大宗正,把眼睛擦亮了,仔細看看你家侄孫媳婦。」
大宗正揉了揉昏花的老眼,走近梅望舒身側,仔仔細細打量了半晌,驀然倒吸一口涼氣,「這這這……梅學士!」
他顫巍巍過去庭院樹下,質問洛信原,「陛下,你要娶梅學士為妻?不行的呀!」
他拄著拐杖,苦口婆心地勸說,「自古皇家從未有男妻,我朝不能開這個先例。不成,不成!」
梅老員外在明堂里左等右等,不見有人進來,男方家的兩位長輩卻聚在庭院裡不知嘀嘀咕咕些什麼。
他坐不下去了,皺眉揚聲喊道,「信原賢婿,你家裡長輩怎麼回事,怎麼一個個都神神叨叨的,至今不進來。莫非不滿意你做我梅家的上門女婿。」
洛信原坐在梧桐樹下,聽大宗正抱怨完了,沉著地放下茶杯,
「家裡的事我做主。梅伯父放心,這樁親事今晚肯定要定下。」
說著起身走去梅望舒面前,拉起她的手,手指親密交扣,走回瞠目結舌的葉昌閣和大宗正兩人面前。
「今日在此地的種種見聞,還請二老莫要傳出去。」
「梅家並無嫡子,梅家二老膝下只此一女。京城多年,知根知底,是朕心儀之人。」
還是葉昌閣最先反應過來,「望舒,你、你是以女子之身,瞞過了所有人……入京為官?」
梅望舒莞爾道,「老師,大宗正,過去十年身有苦衷,多有欺瞞,還請兩位老人家體諒。」
洛信原看了眼天色,催促道,「暮色黃昏,吉時已到。各位動作還請快些,莫要誤了吉時。」
兩邊趕在吉時末尾,在龍鳳紅燭下交換了庚帖。
正紅色刻花庚帖,封面燙金,以金粉摻墨書寫內容。
婚事妥帖定下,梅老員外帶笑打開庚帖,去看佳婿的生辰八字,姓名籍貫,家中曾、祖、父輩三代名諱。
「洛璳(tian),字信原。」他想起梅望舒之前所說的話,喃喃道,「他父親生前給他取的,果然是個極冷僻的單名。」
正欲合攏庚帖,隱約感覺哪裡不對,又重新打開,仔細回去看。
越看越不對勁。
「不是姓原麼?」他滿臉驚詫對著庚帖,「怎麼庚帖里寫著姓洛?洛乃國姓,這個可不能亂寫的啊。」
大宗正坐在對面,聽得清清楚楚,氣哼哼接口,「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姓洛!皇家宗室之姓,難不成還辱沒了你梅家門第?」
梅老員外越琢磨越不對勁,反反覆覆地去看庚帖,抬頭打量著門外正和女兒喁喁私語的佳婿,又翻開庚帖,去看佳婿的父親姓名,祖父姓名……
手一抖,庚帖差點掉了。
「女兒啊……」
他顫聲招呼門外的梅望舒進來,「咱們聖上……今年多大年紀來著?」
梅望舒輕輕掙脫洛信原的手,從屋檐下進去明堂,把燙金庚帖合攏,放回父親手中,淡定道,
「父親不必多慮。既然入了門,就是我梅家女婿了。」
—————
北魏國進貢使者入京後,京城裡漸漸傳出風聲,梅學士要退隱。
梅學士身子不好,去年臘月已經歸鄉了一次,今年京城局勢動盪,聖上病重,梅學士才抱病趕回京城。
如今局面穩定,梅學士又要退,京城各家都不意外。
但這次退隱,和上次大有不同。
七月中旬,宮裡消息傳來,梅學士正式致仕,卸下身上現有翰林學士、太子少傅、金紫光祿大夫、參知政事諸多頭銜,保和殿大學士的官職原樣保留,賜居東都宅邸。
東都距離京城約兩日行程。
七月中時賜居東都,滿京文武出城相送;七月底朝臣入宮覲見之時,竟意外在宮中邂逅一身鶴氅白襴的梅學士,氣度高華,意態閒適,與聖上悠然漫步閒談。
原來聖上對梅學士多有信賴,賜居東都後,依舊會偶爾請回京城,參與朝廷資政。
消息傳出來後,朝中文臣無不嘖嘖讚嘆。
善始善終的一段君臣佳話,成為天子皇權對士大夫極為優容的典範。
時常有文臣在葉昌閣面前大發感慨,
「有學生若梅卿,今生可含笑九泉矣!不知下官何時有葉相的福氣,能收到如此佳徒。」
葉昌閣聽多了,捻須微笑的同時,總淡淡回一句,「如此佳徒,實屬難得,天下只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文官們聽多了,背地紛紛腹誹,葉相得理不饒人,簡直不知『謙虛』二字如何寫。